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裴廓德号的悲剧和以实玛利的幸存入手,分析《白鲸》中折射的关于人与自然伦理秩序的思考。指出裴廓德号的沉没是对人类破坏人与自然之间伦理秩序的必然惩罚,而以实玛利的幸存则构建了体现在小说中人与自然生命和谐共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钱平 《科技信息》2009,(13):194-194,213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熊》是一个狩猎故事,它集中倾诉了福克纳的荒野情结。从作品的主人公艾克·麦卡斯林和山姆身上.可以看到福克纳的影子,体会到他那份关注自然的独特情怀。本文主要从人与荒野、人与动物和人与土地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人与异类关系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通过大量的人狐关系,展现出人与异类的新关系,一改六朝志怪以来人类对异类的恐惧、排斥心理,而表现为人类与异类之间和谐自由的美好相处。这种人类与异类新关系的形成,贯穿着蒲松龄追求生命自由的美学观,同时更反映了明清之际新的价值观转型的深刻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作家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创作至宋代趋于成熟并达到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山水景象,画家通过对自然的感受来描绘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与理想。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包括人与山水两大因素,这两者在山水画中体现出作者期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本文拟从宋代著名画家存世画作中,分析宋代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的自由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思想家都未能确认,到底如何才能实现人类对自然的自由支配,事实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积极运用了唯物史观,这样就划时代的实现了自然观上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把自然分为了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都为今天制定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道路。  相似文献   

6.
海名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与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诸多相似之处: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都是茫茫大海,体现的都是主人公勇敢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然而两者在主题深化方面是有区别的:前者歌颂了老渔夫奋力拼搏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概。后者除了体现鲁滨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外,还体现了资本主义那种获取、操纵和支配外在世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自觉与自发作为人的活动的两种状态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领域之中。自觉性作为人存在发展的内蕴指向不断扬弃自发性而实现自身,而自发性作为自觉性的前提和基础不断为人的发展提供新的领域和契机。人的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人的活动由自觉到自发的历史转换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感到迷惑、茫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究其根源 ,主要是主体意识的恶性膨胀。人们在重新审视这一关系的同时 ,也极力倡导建构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同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键 《科技信息》2010,(29):226-226
本文以厄尼斯特·海明威所写的《老人与海》为例,通过采用"主题交织式"的方法,以内容主线为引,运用简单的词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联想引申隐藏的含义。本文解释了文章中老人、大海、鲨鱼等方面的象征意义,由此提供给学生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特征入手对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文学家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全书进行了整体细读,归纳和统计了该文本对其他文本引用和吸收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主要互文性手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小说神髓》有直接影响的外源性前文本以及作者完成书稿前撰写的相关论著等内源性前文本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神髓》是融合“和”、“汉”、“洋”多种文化背景中无数文本,对其进行歪曲、改编、模仿、借用、剪贴、拼凑,它的最后成书是作者坪内逍遥超越前辈作家、评论家以及超越自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dividualism in Herman Melville's Moby Dick and Ernes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o comprehe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sm and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Americ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对《白鲸》中大量鲸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描述关注较少,这些描述似乎有许多矛盾之处,使得该小说主题变得丰富而复杂.其实,这正是作者在面对人与海洋生物冲突时的生态思考,反映了面临人类生存和动物权利冲突时,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小说的悲剧结局暗示了作者对人类在对待海洋动物时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手段不断地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人类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深刻总结了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想遗产,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深刻阐述了下列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异化的扬弃是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重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9,(5):47-51
生态批评理论为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思想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作为海明威创作后期文化反思和思想启蒙的主要载体,这部作品通过一个隐喻故事的书写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共存关系和生态审美关系建构,并对引发生态问题的文化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17.
评论界对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从性别视角出发,以<老人与海>为中心兼及海明威其它重要作品,探讨了其矛盾而复杂的女性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尤其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有着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杰作<老人与海>里,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Santiago进行了几日的殊死搏斗后,仍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和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的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海》中多次提到梦,特别是梦中的"海滩"、"海豚"、"狮子"等梦元素。这些元素除了塑造"硬汉"积极向上的形象之外,还折射出一种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英雄主义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孤独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以及非凡超人的意志力,使得桑提亚哥这个渔夫本身就成为赞颂人的精神的一首诗。作者将他的复杂情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