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有珠 《科学通报》1991,36(15):1199-1199
多数研究报道指出,单独的钼铁蛋白不结合MgATP。但也有些研究者对此持不同的看法,认为钼铁蛋白也能结合MgATPC。钼铁蛋白的活性中心是由Mo、Fe、S组成的原子簇。研究ATP与MoFe_3S_4~*的络合,不仅有助于对固氮酶反应中MgATP驱动  相似文献   

2.
李久蒂 《科学通报》1984,29(10):626-626
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铁蛋白是由24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外壳包围着一电子密度很大的铁核所组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上铁蛋白单体呈现一很宽的重叠带,但在分辨率更高的等电点聚焦电泳上呈现出多条不连续的带,说明铁蛋白分子是由一组在等电点上略有差异的分子组成,称其为异铁蛋白(isoferritin)。这种现象首先是Makino和Konno于1969年在老鼠中观察到的,以后Drysdale、Urushizaki等也都在几乎所有被测定的不同品种及  相似文献   

3.
自然信息     
铁和衰老美国人类营养研究中心最近发现衰老是由于细胞膜的氧化,而氧化的产生是体细胞中游离铁太多的缘故。虽然铁是一种必需的无机物,但是过剩了会氧化细胞膜中的脂肪成分,从而导致膜的毁坏。传统的观念认为,细胞通过产生铁蛋白来保护自身,这种铁蛋白把铁锁住,直到需要它时为止。为了观察衰老是否与铁蛋白的减少或停止工作有关,科学工作者们克隆了含有铁蛋白蓝图的基因,发现铁蛋白由24个亚基组成,这些亚基在一起形成一个象高尔夫球的形状,游离的铁穿过孔后被锁在里面。并还意外地发现虽然基因发出信使装  相似文献   

4.
单慰曾 《科学通报》1981,26(15):947-947
所有来源的固氮酶都是钼铁蛋白和铁蛋白两种组分的复合体。所有的固氮酶既能还原分子态氮,还能还原其他一些基质,包括乙炔、氰化物和迭氮化物等。由于固氮酶具有这些突出的特性,因此动力学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早就引起国外学者们的注意。要深入研究固氮酶活性部位络合催化的机理,动力学参数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然而前几年国外文献报道的数值差别却很大。尤其从固氮酶钼铁蛋白结晶成功之后,尚未见到国内外采用钼铁蛋白结  相似文献   

5.
兔C反应蛋白与含模型受体的磷脂单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才德 《科学通报》1995,40(20):1892-1892
正常情况下动物血清中只含微量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机体损伤、感染等许多因素都能刺激肝脏合成CRP,使血清中的CRP含量成千倍地增加,当病情趋于好转时CRP的含量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兔C反应蛋白(Rabbit C-reactive protein,CxRP)的分子量约为100ku,由5个相同的亚基组成.5个亚基在平面上排列成一个圆环,每个亚基中有一个结合磷酸胆碱(PC)基团的活性位点,PC结合位点位于C反应蛋白分子的同一面.CRP能够与细胞膜脂作用,与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多糖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系统、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解波雨  曹亚锋  孙景志  杨新国  汪茫 《科学通报》2007,52(19):2266-2270
用三氟乙酸处理可以诱导卟啉-苝酰亚胺二元染料分子聚集状态的变化.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从中性溶剂中沉析出的固体的微观形态呈片状, 而经酸处理后形态转变为球状纳米粒子. 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 片状形态的固体为多晶, 而经酸处理后转变为无定形固体. 选择适当的参照物为依据, 通过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状变化的仔细分析发现, 在由中性溶剂得到的微粒中卟啉和苝酰亚胺基元均采取J-聚体的方式排列; 而在经酸性溶剂处理后得到的微粒中, 苝酰亚胺基元排列成 H-聚体而卟啉基元呈无规则排列.  相似文献   

7.
庄宗浩 《科学通报》1980,25(6):288-288
在固氮酶钼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钼铁蛋白的分子量及钼、铁、硫含量是重要的数据,但目前国外文献报道的数值差别较大。为此,我们以重结晶的钼铁蛋白为材料,测定了棕色固氮菌(林土23号菌株)固氮酶钢铁蛋白的分子量和钼、铁、硫含量。  相似文献   

8.
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形碳分子,因为它类似于fullerene或“buckyball”,故称为“buckytube”。该圆柱形碳分子象石墨中一样由排列成六角形的碳原子片组成。这种碳原子不象在C_(80)的fullerene中那样形成封闭笼子,而是形成开端圆柱。圆柱形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晶体结构,并且这种碳六角形围绕螺旋线扭成螺旋形。buckytube包含多达50个同心圆柱。这种螺旋结构在蛋白质、DNA和细菌中是熟知的,但在无机物中只在fullereneC_(75)中曾见到有这种结构。筑波的NEC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术专家S.Iijima试图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检验buckyball时发  相似文献   

9.
金润之 《科学通报》1993,38(21):1990-1990
在自然界有为数众多的原核生物具有固定分子氮的能力。这个过程是由固氮酶复合物即组分Ⅰ(钼铁蛋白)和组分Ⅱ(铁蛋白)催化进行的。编码组分Ⅰ的基因称nifD、nifK,编码组分Ⅱ的基因称nifH。以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oe)nifHDK作为探针与不同来源的自生或共生固氮菌的DNA杂交试验表明固氮酶结构基因具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陈建国  滕俊琳   《科学通报》1996,41(3):263-266
在神经细胞中,神经丝(Neurofilament,NF)蛋白通常是指在成熟的神经细胞内组成10nm纤维的NF-L,NF-M和NF-H三种蛋白亚基,称为NF蛋白三组分.在神经突起中,NF沿其纵向平行排列成束,并且在NF之间还有一些长短不一的横桥相连,对于NF蛋白三组分在神经细胞内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结构体系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克隆了编码NF-M蛋白的cDNA,并将编码NF-L及NF-M的cDNA一起转染sF9细胞,就细胞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经DEAE 52, Q-Sepharose和Sephacryl S-200柱的厌氧层析, 从缺失nifZ基因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中纯化得到固氮酶钼铁蛋白(ΔnifZ Av1). 厌氧天然电泳后的Western blotting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显示, ΔnifZ Av1的电泳迁移率、分子量和亚基组成等与野生种钼铁蛋白(OP Av1)相似; 而且ΔnifZ Av1的Mo含量、EPR信号(g ≈ 4.3, 3.65和2.01)及660 nm附近的圆二色摩尔消光系数(Δε)也都与OP Av1较相似, 表明ΔnifZ Av1除具有α2β2四聚体结构组成外, 还含有与OP Av1数量相当的、具有3/2自旋态的还原FeMoco. 然而, ΔnifZ Av1的Fe含量和对底物 (C2H2, H+和N2)的还原活性都较低, 分别约为OP Av1的74%和46%~50%, 而反映P-cluster状况的450 nm附近的Δε也明显低于OP Av1, 说明ΔnifZ Av1与OP Av1的差别在于P-cluster, 而不在于FeMoco, 而且是在于ΔnifZ Av1中P-cluster数目的减少(约50%), 而其组成或氧还状态并未改变. 据此推测ΔnifZ Av1(DJ194)的结构为: 一个αβ亚基对含有一个FeMoco和一个P-cluster, 而另一个αβ亚基对只含FeMoco, 无P-cluster. 由于nifZ基因的缺失只造成了钼铁蛋白中2个P-cluster中的一个不能组装, 因此推测P-cluster的组装可能不是受单一基因产物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NifZ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覃宏 《科学通报》1995,40(2):168-168
生物大分子的二维晶体可以利用电子晶体学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脂单层膜对蛋白进行二维结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这一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Kornberg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开创的.亲和素是一种从鸡蛋清中提取的糖蛋白.它和链霉亲和素在生物活性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者都由4个等同亚基组成.每个亚基上有1个与生物素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石墨和金刚石被认为是纯碳仅有的两种同素异构体,1985年9月碳60的首次发现打破了这一概念。6年多来的研究已经确证这种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状碳分子是继石墨和金刚石之后发现的第3种纯碳形态。然而这一发现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4.
东方对虾精子中的乳酸脱氢酶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 《科学通报》1994,39(24):2272-2272
乳酸脱氢酶(LDH,EC 1.1.1.27)可逆地催化乳酸和丙酮酸的相互转变,广泛地分布于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它是由A-亚基和B-亚基所组成的四聚体.由于分子中的A-亚基和B-亚基的相对含量不同而形成5种同工酶(LDH 1—5).在骨骼肌中,以A-亚基为主;而在心肌中,则B-亚基占优势.1963年,Blanco和Zinkham在人的成熟精子  相似文献   

15.
钙调神经磷酸酶在CaM,Mn~(2+)存在时的构象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本琼 《科学通报》1995,40(5):460-460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是由A,B两亚基1:1组成的二聚体酶.A亚基是CaN的催化亚基,上有钙调素(CaM)、B亚基和金属离子结合位点.B亚基是调节亚基,上有4个Ca~(2+)结合位点,在维系酶的活性构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肖方祥等用Mn~(2+)作为Ca~(2+)探针进行了CaN,CaN+CaM结合Mn~(2+)的ESR研究,其结果表明,CaN上有2个Mn~(2+)结合位点,然而分离的A,B亚基上分别有2个、4个Mn~(2+)结合位点,CaN-CaM复合物  相似文献   

16.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4,29(13):790-790
几年来,固氮酶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钼铁蛋白中分离出铁钼辅基(简称:FeMo—Co),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FeMo—Co是固氮活性中心,利用EXAFS光谱分析确定钼铁蛋白和FeMo—Co中钼的微环境,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模型。这些研究促进了钼铁硫原子簇化学发展,因此有关模拟固氮酶活性中心——钼铁硫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报道{(C_2H_5)_4N}_3{[(SCH_2CH_2S)MoS_3]_2Fe}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92,37(23):2182-2182
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双链RIPs,如蓖麻毒素(ricin)和相思子毒素(abrin)等,它们由A、B两条肽链组成。B亚基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结合,帮助A亚基进入细胞内。A亚基则攻击核糖体,使之失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类为单链RIPs,仅由一条肽链组成。一般认为它与双链RIPs中的A  相似文献   

18.
徐吉庆 《科学通报》1983,28(12):729-729
一、前言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改革现行合成氨工业催化剂,其关键在于弄清固氮酶的结构与功能。铁钼辅基(简称:FeMo—co)的成功分离使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用外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方法(简称EXAFS)对钼铁蛋白和铁钼辅基中  相似文献   

19.
丁兆军  邓祝云  陶佳乙  张亮然  王台 《科学通报》2003,48(19):2014-2021
染色体分离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关键事件, 是保证姊妹(同源)染色体正确分配到子细胞中关键的调控环节之一. 近年来, 利用酵母等真核模式生物突变体, 研究人员克隆了一些调控细胞分裂早期姊妹染色体黏着和后期黏着素酶解的关键基因, 初步阐明了染色体分离的分子调控机理. 由多亚基蛋白组成的黏着素是保证染色体正确黏着和分离的关键分子. 在细胞分裂中后期过渡时, 经过一系列的分子识别和互作导致黏着素蛋白选择性地降解, 使染色体分离. 本文在详细地讨论了参与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调节的关键蛋白质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简单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过程中分子调节的差异, 并分析了染色体分离分子机制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希成 《科学通报》1994,39(24):2268-2268
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c,EC3.5.1.14)是一个含金属锌离子的二聚体酶,亚基分子量约为43 000.Zn~(2 )位于每个亚基的活性部位上,且为酶的活性所必需,过去的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对酶活性部位结构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最近报道的氨基酸序列表明,该酶分子中有16个色氨酸残基和18个酪氨酸残基.我们已经知道16个色氨酸残基中部分位于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