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3月26-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4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学派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何一个学术学派,都应该有自己的研究纲领、成果及其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从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自然辩证法应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派.它的研究纲领集中体现在1956年的"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十二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和<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1993)的总论"自然辩证法"中.  相似文献   

3.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实指与综观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融合与创新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为月刊,每期112页,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跨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性学术刊物,学术论文涉猎面广,学术信息量大,反映自然辩证法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活动全貌。设有以下栏目: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科学和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同时通过“论坛”和“专题研究”聚焦热点问题。本杂志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大对前沿问题研究和对国外最新理论进行评介的组稿力度,欢迎真正有个性和特色的原创性成果,是理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自然辩证法教师、哲学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发表科研成果,介绍学科最新进展,进行科研和教学经验交流的理论平台。作者可通过邮局寄送文稿,在稿件排版方面参看本刊已刊稿件的格式,注明作者的联系电话。还要指出的是,文章搞要应是论文核心观点和论证的高度浓缩,要使用有概括力的词语直入主题,要言不烦,鲜明质朴,切忌使用“作者认为”,“本文(如何)”等第三人称语式和浮泛、无任何实质内容的套话、空话等述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实行会员制,本会会员登记收缴会员会费工作已步入正轨。本会会员每人每年需交...  相似文献   

10.
正亚太科学哲学大会(Asia-Pacific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目的在于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科学哲学研究者提供深入研讨和交流的学术平台。大会的前身是2011年2月份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伊势田哲治(Tetsuji Iseda)组织的"日、韩科学哲学工作坊"(The Japan-Korea Workshop on Philosophy of Science)。参加该工作坊的日、韩学者们一致认为,定期举办深入交流的学术平台对促进东亚地区科学哲学的发展会大有裨益,并于2011年7月在韩国的汉阳大学举行了"第一届东亚科学哲学工作坊"(The First East Asia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于1961年成立了自然辩证法学会筹委会,进行了几年筹备工作。1966年2月1日,黑龙江自然辩证法学会在哈尔滨市正式成立。一百七十余名会员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确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学会不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单纯学术团体,而是把广大工农群众、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推动广大群众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由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信息哲学学术会议于2013年10月18—2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最先由国际计算与哲学学会、基础信息科学国际共同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认知科学项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大学信息心理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哲学学会等国内外15家单位联合发起,旨在探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最早成立的学术协会之一。从创立至今,现有常务理事36名,已基本涵盖全国各大高校的科学哲学单位。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历届理事长为:范岱年教授(1980-1999)、邱仁宗教授(1999-2009)、胡新和教授(2009-2013)、刘晓力教授(2013至今)。各任理事长均秉承"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风格,推动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从1980年开始,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基本上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丘亮辉(1934—),广东大埔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58—1960年,就读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丘亮辉从事自然辩证法学习、研究和教学62年,从事学会工作42年,进行现代易学研究30多年,现任苏州太湖书院山长。1960—1985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和技术史、冶金史研究,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思想史委员会主任、自然科学史学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哲学社会科学走上由国家主导的"规划科学"模式的道路。但受政治运动冲击、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的各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大都形同虚设,只有1956年制定的《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十二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幸运地成为集中体现并延续上述"规划科学"模式的一个成功特例。虽然草案本身还只是一个不完善的学术性工作计划,但它依然充分发挥了"规划科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省哲学学会辩证唯物主义专业委员会、长安大学人文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10家单位和组织联合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17.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当前学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该问题同时涉及当代科学基础问题。为此,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思想的互释、现代科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各地的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5,7(6):16-16
为了加大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全社会对基础研究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从2005年开始,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学会部每年将联合主办“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候选新闻必须是评选年度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并在国内取得的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该评选活动程序是:首先由基础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会进行候选新闻推荐,并邀请专家对候选新闻进行初步遴选,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探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去年10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包括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以及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七十人,提供论文约五十篇。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0):70-71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STS教育与研究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清华大学STS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北京化工大学STS研究所、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联合于2000年7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日、韩三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STS研究(筹)主任李宝恒教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汝信研究员等到会并讲了话.来自中、日、韩三国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并纷纷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