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近百年前由勘探者们挖掘出来的砂岩中,发现了一些极微小的晶体颗粒。这些微小矿物颗粒中隐藏的信息让科学家们了解到,在大约4.9万年前形成今天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巴林杰陨坑的那场强烈撞击事件中出现的极端高温与高压环境。当时,一颗直径大约50米的陨星以大约每秒12负的速度撞击地面,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称的"巴林杰陨坑"。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表研究成果声称,在始新世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次与哺乳动物物种群落大繁荣密切相关的全球性气候迅速变暖事件。他们发现了关于始新世时期全球性气候迅速变暖的新证据:一些球形的玻璃碎片,并认为这些玻璃碎片应该是彗星撞击地球后熔化的残骸飞溅到半空中凝固而形成的,但一些相关专家对此观点和解释持不同看法。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丹尼斯,肯特教授介绍说,这些球形玻璃碎片发现于新泽西海岸的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行星科学家都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和其他行星撞击后形成的,但是对地球和月球岩石的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那么,月球在化学性质上为何跟地球如此相似呢?对月球岩石成分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阿波罗号宇航员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成分,这个分析可能会助于解开月球形成之谜。以前的假设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时被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从侧面撞击。这颗撞碎的行星由此形成的大部分残骸和部分来自地球的碎片,形成了一个围绕着地球的圆盘,这个圆盘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很多证据都支持这个假设,当时形成的月球温度很高,使轻元素和水沸腾  相似文献   

4.
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对2012年坠落在斯里兰卡的一颗陨石碎片进行研究时,发现其存在藻类化石。这一发现证明宇宙中存在有生命。他们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陨石碎片的电子显微照片揭示了已经变成化石的来自于外太空的微小生命形态。此前,科学家就曾发表一篇针对斯里兰卡陨石碎片的论文。研究论文作者深信他们的研究发现,为有生源说提供了坚实证据。科学家曾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这就是自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生源说。当时英国卓越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者流星,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任务公布的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为确定地球曾经遭受一颗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提供了有形的证据。这次撞击在地面形成一个180千米宽、900米深的弹坑,那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这个被称做“希克苏鲁伯”(Chicxulub)的大陨石坑从1980年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1990年,根据人造卫星的数据和地面的研究,大部分科学家认定这个陨石坑的形成大约是在6500万年前,并导致恐龙和地球  相似文献   

6.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7.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在生物演化史上的6500万年前,有过一次巨大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这次灾难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天外来客撞击了墨西哥湾,形成了一个深似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巨坑,而且又使数十亿吨的碎岩石溅到大气中或被气化。这一时期正处于白垩纪初期和三叠纪晚期交替的阶段,学术上称为K-T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历史大约有45亿年,而存留到今天的最古老岩石大约可以追溯到40亿年前。在岩石记录出现后不久,生命似乎就开始留下存在的痕迹。而今科学家在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中找到了最早的生命证据,科学家描述了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纤维状化石痕迹,指出这些在35亿年前的微生物能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在格陵兰岛发现了一组可以追溯到约3 7亿年前的岩石,内部含有可能是叠层石——由蓝细菌等微生物黏结堆砌而成的结构。一些科学家宣称,  相似文献   

9.
月球上的水     
美国航空航天局在2009年宣布,月球勘测轨道器上的子探测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撞击月球获得重要成果,撞击分析数据表明月球上确实有水。2010年3月1日,NASA又宣布,由其负责研制、搭载印度2008年10月22日发射的"月船一号"探测器的一台微型雷达探测获得了月球水冰存在的有力证据。正如上世纪90年代"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探者"号发现月球极区存在水冰而掀起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潮一样,有关月球有水的消息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对建立月球基地并长期驻留月球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0.
本项目辊筒粒料破碎机是根据“料层粉碎理论”设计。“料层粉碎理论”指单颗粒破碎时,在空气中一次破碎的碎片撞击金属板时明显地产生二次破碎,一次破碎的碎片具有的动能占全部破碎能量的45%。如能充分利用二次破碎能量,则可提高破碎效率。较小的持续负荷比短时间的强大冲击更有希望破碎物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员在南非豪登省史特克方登石洞里发现了一些距今200万到80万年的颚骨、牙齿和其他骨骼等化石碎片,从而确定它们是新人种。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人类学家克诺说,虽然目前只找到大约6个个体的一些化石碎片,但是科学家认为,直立行走的树居人站立时身高有1米,体重大约是50公斤。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星撞击到位于今天墨西哥湾近旁区域。那次撞击导致全球陆地上近3/4的物种灭绝,其中也包括恐龙。如今通过对那次撞击事件留下的撞击坑——希克苏鲁伯撞击坑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撞击事件比我们原先想象的威力更大,撞击体几乎穿透了整个地壳!科学家称,那次撞击事件导致地球表面上下震动,让地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近日找到了火星上一处陨石撞击坑,该撞击坑可能与火星古代的一次剧烈撞击事件有关。当时那场撞击引发火星上的一次强烈海啸,汹涌的海水横扫火星表面的大片区域。一个科学家小组相信在大约30多亿年前,有颗小行星撞击到火星上的巨大海洋中,并掀起高度超过150米的海啸浪潮。科学家们猜想这次海啸事件可能曾经深入内陆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克莱门斯·拉姆普夫研发出一款可以预测小行星撞击带的"阿莫"软件,该软件还可以评估小行星撞击的危险程度。根据该软件的预测和评估结果,科学家警告称,英国可能会遭遇一场因为小行星撞击而形成的毁灭性海啸,并造成海岸地区数十万英国人丧生。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英国并非恰好处于小行星飞行路线之上,但是英国极有可能面临小行星撞击引  相似文献   

15.
近来,美宇航局的两个探测器撞向月球,同时月球轨道器也在扫描月表寻找光线信号——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证实月球并不是一个完全干燥的星球。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月球有水的确凿证据竟然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美国科学家征“阿波罗”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和火山玻璃中发现了水的证据,而含量最多只有千分之几,  相似文献   

16.
陨石撞击导致猛犸象灭绝的假说认为,一颗来自太空的陨石在末次冰河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一段气候急剧变化的时期.但近日的一项研究称,真猛犸象以及其他一些冰河期巨兽的灭绝,可能并非由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所引起.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加州大学的考古学家们,在对该假说的关键证据进行了分析后提出质疑.这些考古学家们发现,那些原本被认为是撞击爆炸形成的岩石和土壤熔滴,实际上是人类的生火活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近日在火星表面Elysium平原地区发现一个新鲜的撞击坑,这是科学家们在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拍摄的图像中注意到的最新撞击事件,研究人员推测此次撞击事件发生时间是在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之间。从MRO飞船拍摄的图像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新鲜的陨石坑,其周遭地面的颜色相比附近其他区域明显更暗一些。从残骸溅射物的分布情况判断,这一撞击体是从西侧撞向地面的,目前美国宇航局仍在计算这  相似文献   

18.
严炎  刘星 《科学大观园》2011,(15):64-65
科学家最新发现表明,大规模的流星撞击或是导致恐龙灭亡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发现的一处恐龙角地区,证明了这一论断。该恐龙角是在美国蒙大金州的地狱溪地层发现的,这里曾出土很多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9.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4,(24):66-67
位于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在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质子撞击时,他们发现了两种新的亚原子颗粒.这两种新粒子分别名为“Xi b’-”和“Xi b*-”,在之前的研究中尽管已经被预测存在,但一直没有被观察到.而这次发现的两种新粒子是通过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长达27千米的管道(主要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为LHC上的6个探测器之一)中发射质子而产生的.是模拟宇宙大爆炸时的条件,以99.9999%的光速相互撞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7日世界时2点14分,在南极上空东经306.8°、南纬80.6°的885千米高空发生了一起"宇宙交通事故":我国一块长征四号火箭的碎片与美国雷神-博纳火箭的末级相撞,撞击的结果是雷神-博纳火箭被撞出两块地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