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多元参与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多元参与科技、扶贫、节能减排、环境与濒危物种保护等国内外相关实践的基础上,剖析了发达国家与我国在多元参与社会事务中存在的差异及其深层原因。提出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主体在公共事务边界划分中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指明了3类主体的未来完善方向;最后,从理念协同达成共识、利益协同形成共赢、信息协同实现共享以及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等4方面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补充"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关键因素及趋势进行系统诊断基础上,构建基于市场-政府与社会多元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逻辑框架,克服市场主体短期利益取向导致的产业粗放型增长、政府条块分割引起的碎片化管理与和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缺失带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困境。为此,构建基于"市场-政府-社会"框架的生态文明建设网络结构和协同行动体系,通过责任、组织协同和资源整合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地区为例,立足多元利益主体,探索了协同治理视角下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首先构建了协同治理视角下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的理论机制,提出要整合多元主体目标、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权益和建立协同治理运行制度,关注法律制度质量、政务服务/监管执法能力和外部支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然后,通过调研得知,湘西地区营商环境优化面临企业综合要素成本偏高、政务服务协同能力不足、法治保障协同性不足和市场监管执法协调联动不畅等困境;最后,建议湘西地区营商环境优化中的协同治理要以激发区域市场主体活力和提升主体协同治理能力为目标,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构建多元主体间的协作运行机制,提升法制保障的协同水平,提升执法监管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公共事务治理的新趋向,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政务短视频作为公共事务协同治理模式最新形式的媒介支撑,在促进协同治理主体多元化、优化公共事务协同治理基础、深化协同治理的双向沟通、提升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的实际效能等方面具有较好表现,但仍存在由于机制不顺、理念偏差导致的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顶层统筹不足、缺乏需求回应导致的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从协同治理的两方参与主体“政府”和“公众”角度出发,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同时,构建“政府+公众”双主体的政务短视频评估框架,以期为各地区、各部门细化政务新媒体工作考核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明确指出,减轻灾害风险是全世界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区域和地方尺度上落实国际层面的努力与共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需要针对区域灾害与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一带一路”区域的自然灾害特征性、孕灾承灾环境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等现状,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协同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多层次、多元主体协同、覆盖灾害风险管理全周期,以域内国家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高层制定框架协议引导,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的灾害风险协同管理的模式。协同的内涵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协同、上下管理层级的协同、利益相关方的协同、灾害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协同等方面,即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链式协同,达成最大共识,汇聚各方资源,提高“一带一路”区域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区的快速发展使社区权力出现了新的变迁,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对社区治理各主体的权力范围、权力配置与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治理态势.基于此,本文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进行了权力界定,梳理了社区治理权力运行的现状与问题,并从协同治理视角提出了城市社区权力运行机制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市域社会治理的本质属性是协同性,其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因此,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就必须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主体协同以及体系协同。首先,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协同,就需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制度建设方式,增强制度建设协同化水平;需要改变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不足的局面,强化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耦合性。其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协同,就必须进一步弘扬民主协商精神,激发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意愿;培养社会主体协商治理能力;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协商的渠道。再次,要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体系协同,就必须建构“一核多元”治理结构,促进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和协同网络建设;坚持“六治融合”,实现“政治”、法治、德治、“心治”、自治、“智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结合DEA和fsQCA研究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逻辑下创新主体与营商环境交互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主体和营商环境要素并不构成高/非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区域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有5条,包括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技术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知识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创新主体协同型、市场逻辑主导下创新主体协同型、政府与市场逻辑缺失下创新主体协同型。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多重制度逻辑下跨层次多因素的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对解决区域创新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基层政府、企业、农村社会组织以及村委会和村民。各主体间平等合作、协同互助的关系是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保障。政府部门对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其他供给主体的动力不足、参与意识薄弱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多元主体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断裂,这将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公众需求的满足。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建立强制性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增强各供给主体对协同合作关系的认同感是进行制度构建的有效途径,同时为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关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1.
民治即公民治理,是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在公民社会中,公民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而不盲从于任何既定权威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应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支两条线”是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管理和整顿财政秩序对财政资金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论述了企业“收支两条线”的一般原则及目的,根据“收支两条线”的特点,提出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乡社区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学角度谈论了当前基层社区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提出明确农民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有效地位,并进一步从经济、文化、制度、社会变迁等角度分析影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如何扩大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运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管理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而随着少数民族在发展中“自治”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对政府政策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而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目标群体(公共政策间接客体)的参与是提高政策过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政策参与问题加以分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运用公共政策来推动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使社会中介组织成为与国家行政一同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公行政的承担者,其作为国家和社会、个人之间的中介,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原应由政府部门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它代表其组织成员的利益,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政府权力,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种特殊的法律地位不仅体现在其独立性上,更可以从其地位的双重性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使社会中介组织成为与国家行政一同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公行政的承担者,其作为国家和社会、个人之间的中介,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原应由政府部门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它代表其组织成员的利益,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政府权力,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种特殊的法律地位不仅体现在其独立性上,更可以从其地位的双重性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推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众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有关如何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话题,正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公众参与过程中的意见反馈机制存在的缺陷进行检讨,借鉴国外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成功经验,明确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健全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环境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但也对社会组织的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组织三方协同监管中,通过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率、网络舆情影响度、声誉收益、处罚等变量,构建了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各博弈方策略选择与演化的因素,给出了三方演化博弈策略趋于稳定的条件,最后利用Matlab对演化博弈中的理想稳定状态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舆情影响度、声誉收益、政府部门的处罚等因素的影响下,当社会公众参与监管的水平较高时,即使政府部门放松监管,社会组织也会倾向于选择合规行为策略,第三方评估机构倾向于选择真实评估策略;当社会公众参与监管的水平较低时,任何一方的策略演化趋势都与另外两方的策略选择有关.为此,提出通过提升社会组织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声誉机制、奖惩机制和参与机制,形成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体系,将有助于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包含着民主政治的一些元素,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儒家的终极理想与民主政治并不矛盾。儒家参与政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作为近乎于公民社会的政治社团的功能,儒家对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诉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儒家文化的开放性为切入口,以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人格平等和参与平等为基础,“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发掘儒家文化的价值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承担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也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对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不能唱独角戏,必须鼓励和引导公民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加入,必须借助大量社会资源,以弥补政府功能及其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而实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双轮驱动,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非政府组织在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扶持和规范发展公民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进一步挖掘其潜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