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乙酸一过氧化氢体系,在均相和酸性条件下降解壳聚糖,考察了反应温度、乙酸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对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乙酸浓度1%,过氧化氢浓度3%,反应时间10h.对降解产物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平均分子量在10000以上、5000~10000和5000以下3个不同分子量分布段的低聚壳聚糖产物.低聚壳聚糖5000—10000分子量分布段平均分子量为7300左右,最终产率为37%.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马氏珍珠贝肉蛋白酶解液在超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及超滤前后感官评价、肽分子量分布以及氨基酸的变化,对超滤膜的选择性及分离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马氏珍珠贝肉蛋白酶解液在超滤过程中,随着超滤时间的延长,膜通量不断减小,透过液的鲜味明显提高,腥味和苦味基本消失,透过液中含有分子量大于截留分子量(5000 Da)的多肽,超滤膜实际有效截留分子量约为7000 Da~8000 Da,分子量小于4500 Da左右的多肽在透过液中得到有效富集.超滤处理后,同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中含量的变化均不一致,透过液肽态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高于原酶解液,而苦味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低于原酶解液.  相似文献   

3.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对猪肉脯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须为原料,测纯化后玉米须总黄酮的各项抗氧化指标,玉米须总黄酮对·OH和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55mg/mL和0.049mg/mL。与此同时,将已纯化的玉米须总黄酮添加至猪肉脯中,通过测定POV值、色度和电子鼻为质量指标,对比研究提取的玉米须总黄酮、市售BHT和植酸对猪肉脯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储存26d后,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性最强,其POV为1.625meq/kg,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猪肉脯(空白)POV值为3.75meq/kg;电子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须总黄酮的猪肉脯与空白组的气味相似度为94.95%。综上所述,玉米须总黄酮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  相似文献   

4.
以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为对象,利用小鼠常压耐缺氧为实验模型,研究牛大力多糖的抗疲劳作用。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人参蜂王浆,7 m L/kg)和8个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5只。对应的给药组分别为牛大力多糖低分子量段1低、高浓度组[100 mg/(kg·d)、200 mg/(kg·d)];牛大力多糖低分子量段2低、中、高浓度组[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牛大力多糖高分子量段12低、中、高浓度组[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考察其对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个给药组都能一定程度的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牛大力多糖高分子量段12低浓度组的效果最好,高于阳性药对照组的药效。  相似文献   

5.
大豆肽的分级膜分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截留不同分子质量(30000u、10000u和5000u)的切向流超滤膜将水解度为14.5%的大豆肽按分子质量分为4级,利用凝肢过滤色谱研究了大豆肽的分子质量分布及分级膜分离的效果,以及大豆肽膜分离时膜的通量和分离效能变化,并对不同分子质量段大豆肽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级膜分离方法对大豆肽能进行有效的分离;水解度为14.5%的大豆肽中大多数的分子质量小于5000u;不同分子质量大豆肽的溶解性、粘度、起泡性和乳化性不同.采用全回流方式处理大豆肽粗品时,随着大豆肽浓度的提高,膜通量有所下降,但膜效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α-甲基苯乙烯(PAMS)降解过程中降解机理的差异,实验采用小角激光-GPC联用谱仪测试不同分子量PAMS在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降解初期小分子量PAMS转化率和分子量变化率远远小于大分子量PAMS,降解时间至4 h时,140万PAMS比30万PAMS转化率增加了24.8%,分子量变化率增加了48.48%;PAMS分子量分布由最初的窄分布向宽分布变化,其中分子量大的PAMS分子量分布变化比分子量小的PAMS快。大分子量PAMS降解初期主要以无规断链反应为主,而小分子量PAMS主要以解聚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超滤法分离发酵乳中的ACE抑制肽,研究了超滤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5000Da的超滤膜,在压力0.10MPa,温度37℃条件下,能得到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的超滤液。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超滤法分离发酵乳中的ACE抑制肽,研究了超滤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给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5000Da的超滤膜,在压力0.1OMPe,温度37℃条件下.能得到具有较高ACE抑制活性的超滤液.  相似文献   

9.
脉孢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脉孢霉纤溶酶的部分酶学性质,确定该酶由双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0000Da、15500Da,等电点为7.9±0.2,最适作用pH值为7.4,最适作用温度为50℃,在pH6.6~9和32~42℃时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猪脂氧化产物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p-AV)和酸值(AV)为理化指标,分别考察通气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氧化反应控制因素对氧化产物的指标影响,并对猪脂控制氧化条件下的挥发性风味产物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猪脂调控氧化主要影响因素.氧化过程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和酸类,内酯类或酯类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且不呈规律性.猪脂调控氧化反应温度为130~140℃,反应时间为3~4 h时,不仅获得较高的POV、p-AV数值,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如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及2-戊基呋喃也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UASB反应器处理红霉素废水试验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进水中COD浓度和对厌氧污泥有效的培养驯化,红霉素生产废水可以被有效处理,进水COD为6700-7500mg/L,出水COD为820-1000mg/L,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25h,容积负荷达到3-4.5kgCOD/(m3.d),COD去除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鸡肉制品在不同加热方式及冷藏期间的氧化情况,选取黄羽肉鸡的胸肉、腿肉、皮下脂肪为原料,对比3个部位脂肪含量和脂质组成;整鸡分别进行微波、烤制、煮制、蒸制处理,检测其初级代谢产物过氧化值与次级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中性脂肪含量在皮下脂肪中含量较高,与腿部、胸部存在明显差异,与磷脂分布规律相反;腿部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加工与冷藏显著增加各部位丙二醛的含量。储藏4d,各部位过氧化值先上升后下降,煮制后的胸部、腿部与皮下脂肪氧化速度最快,腿部在烤制后丙二醛增长速度最慢,各加热方式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绿岭’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硒核桃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5年生‘绿岭’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果实,测定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促进了核桃种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减少了丙二醛(MDA)在植株内的累积,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性;种仁SOD、POD、CAT活性分别以喷施200、80、120mg/L亚硒酸钠处理最高,活性分别为2.65、9.30、246.98 U/(g·min),较清水喷施的对照(CK)分别提高61.59%、31.54%、104.89%;亚硒酸钠喷施质量浓度为120mg/L处理时,种仁MDA含量最低,为2.27μmol/g;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提高了核桃坚果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60mg/L时,核桃单果质量最大,为13.42 g,较CK提高了6.85%;种仁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叶片喷施亚硒...  相似文献   

16.
以正硅酸乙酯、乙醇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反应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密度分别为30、80、120、260、320 kg/m3的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分别在常压、25℃下以及真空、-130~25℃的条件下测定了所制备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密度及组成对于气凝胶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压、25℃条件下,在不同密度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中,密度为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0.013 W/(m·K));密度为30、80、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为120、260、3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真空、-130~25℃的条件下,密度为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密度为30、80、120 kg/m3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在130℃时,由于密度为320 kg/m3的气凝胶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食品级PVC保鲜膜中增塑剂向猪肉中迁移的行为,建立了新鲜猪肉中9种增塑剂同时检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食品级PVC保鲜膜中增塑剂含量以及其向猪肉中的迁移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S/N=3)为0.020~0.036mg/kg,能够满足分析需要。市售食品级PVC保鲜膜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adipate,DEHA)两种增塑剂,并以这两种增塑剂为实验对象进行迁移实验。迁移实验中,接触温度、时间、猪肉的脂肪含量对迁移量均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接触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脂肪含量越高,迁移量越大;对于薄的包装材料,选择与食品接触的那一面进行单侧迁移实验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硝态氮还原特征与规律,以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湿地为对象,采集不同季节和植被条件下(芦苇、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混合区与光滩)沉积物,借助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反硝化(Den)与硝态氮氨化(DNRA)速率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对重要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冬季,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Den速率达31.29 μg/(kg·h),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及光滩(P<0.05),但其在春、夏、秋季最低,仅为2.35~3.36 μg/(kg·h)。表明,冬季可能是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氮素Den逸失高峰期。②春、冬季节光滩带沉积物DNRA速率(>120 μg/(kg·h))明显高于有植被沉积物(<80 μg/(kg·h))。然而,从不同植物群落看来,互花米草群落DNRA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及光滩(P<0.05)。相比较而言,夏、秋季节光滩带沉积物DNRA速率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但其他3个植物群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春、冬季节互花米草群落更有利于沉积物NO-3的氨化。③春、夏、秋3个季节,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DNRA与Den速率的比值(17~29)显著高于其他植物群落(1~14),然而,其在冬季显著低于其他植物群落(P<0.05)。显然,DNRA过程主导着滨海湿地沉积物中NO-3的还原。就植物调控策略而言,减控互花米草有助于湿地富营养化和N2O排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