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金属锌离子对胆绿素的荧光增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Zn2+对胆绿素(biliverdin,BV)荧光性质的影响作用。发现在无水乙醇、甲醇、NH3-NH4Cl缓冲体系和NaOH水溶液中,Zn2+均对BV有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在NaOH水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AB)存在下,Zn2+与BV的摩尔比率为2,荧光增强作用达到最大值。借助这一荧光增强技术,可以在室温下使胆绿素水溶液产生特征强荧光(λex=465nm,λem=525nm)。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Zn^2+对胆红素(Bilirubin,BR)的NaOH水溶液荧光性质的影响作用,探讨了在Zn^2+存在条件下BR的荧光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中,Zn^2+对BR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借此建立了Zn^2+丰承下BR的荧光分析方法,用1.2mol.L^-1的NaOH水溶液为介质,在CBR:cZn^2+=1:10条件下,BR的线性范围为0.25~40.00μmol.L^-1,检出限  相似文献   

3.
高Zn^2+对蒜根的毒害及Ca^2+的解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100~400mg/L)的Zn(NO3)2和Zn(NO3)2+Ca(NO3)2溶液处理蒜鳞茎发现:高Zn^2+对蒜根有毒害作用,随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而核异常细胞比率先升(100~300mg/L)后降(400mg/L),在Zn^2+中加入Ca^2+,能提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降低核异常细胞比率,变化总趋势与单Zn^2+类似,但核异常细胞比率一直上升。此结果表明适量的Ca^2+对Zn^2+的毒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对卟啉荧光光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不同存在形体的卟啉(H2P和H4P^2+)TAPP,TPPS4和TPyP荧光光谱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卟啉的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强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一些规律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用原子层外延法生长的{(ZnSe)_(70)(ZnSe:Te)_(20)(Znse)_8+[(CdSe)_1(Znse)_3]_7+(ZnSe)_8(ZnSe:Te)_(20)(ZnSe)_(70)}×1短周期超晶格量子阱样品,在77K进行了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在本征激发下,观察到在不同激发强度时荧光光谱有显著的区别,随着泵浦密度提高,荧光谱表现为绿带(S_2)、蓝带(S_1)和蓝锐线依次占优。利用时间分辩光谱测量了上述谱带的荧光产生时间和寿命,讨论了样品中激子的捕获和复合过程。认为上述荧光光谱对激发强度的依赖性,可能是束缚在势垒中Te_n(n≥2)原子簇和单Te原子周围的激子态随激发功率提高而依次饱和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四苯骈卟啉与铜(II),锌(II)配位反应及其波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度法测定了四苯骈卟啉(H2TBP)与Cu^2+、Zn^2+配位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参数。结果表明:H2TBP与Cu^2+配位反应速率较快,ΔH〈0,而与Zn^2+配位速率较慢,且ΔH〉0。报导了ZnTBP的荧光光谱,CuTBP的ESR谱。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观察AgNO3溶液在其光致还原出Ag原子并形成Ag晶体微粒过程中所加入的罗丹明6G分子荧光强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在Ag微粒表面会发生淬灭这一效应给出了通过观察分子荧光淬灭的时间效应来监测Ag^+的光致还原过程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其相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的制备及沉淀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Ca^2+,Mg^2+,Fe^3+,Al^3+,Zn^2+,Sn^2+等离子用于沉淀茶多酚,发现Zn^2+效果最好,故仔细研究了Zn^2+作沉淀剂时的沉淀条件,探讨了其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法结合通常的表面张力法,研究了水溶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者相互作用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结彩名环氧乙烷加成数及成盐金属离子性质有关,即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加其相互作用增强,成盐离子NH4^+比Na^+(AES)的相互作用弱。  相似文献   

10.
金属离子与伴刀豆球蛋白A刺激细胞作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H-TDR掺入法,研究了过渡金属离子Cd^2+、Ni^2+、Cu^2+和Zn^2+取代Con-A中Mn^2+之后,对人淋巴细胞刺激分裂作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离子取代后的Con-A刺激活性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万隆霉素的紫外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万隆霉素的乙醇溶液在190~300nm的范围内出现较强的紫外吸收,最高吸收峰的位置为202和228nm,选择290和330nm为荧光扫描的最适激发和发射波长对万隆霉素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a^2+,Al^3+,Cu^2+和Mg^2+不仅能使万隆霉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和轻微的紫移,而且可使其荧光光谱发生显著的猝灭,说明万隆霉素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不同浓度的Zn^2+对万隆霉素的紫外吸收、相对荧光强度及峰的位置几乎没有影响,说明万隆霉素与Zn^2+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某些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稳定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了Cu2+、Cr2+、Zn2+、Ca2+对H2O2稳定性和过氧化氨酶活性的影响,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和对过氧化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顺序皆为Cu2+>C3+>Zn2+>Ca2+。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种席夫碱配合物[Zn(OBSP)2].2H2O(I)和[Cd(OBSP)2].2H2O(II)(KOBSP邻氨基苯磺酸缩吡啶—2—甲醛席夫碱的钾盐),并进行了热重和红外分析,最后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I)(II)的荧光来源可能是配体内部的π→π*的电荷跃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硫酸铵-溴化四丁基铵(TBAB)-水体系萃取分离铅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试验表明,TBAB的水溶液在硫酸铵的作用下盐析,形成了液-液两相,在pH3~5的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中,Pb2+与Br-形成的络阴离子PbBr42-能与溴化四丁基铵TBA+形成疏水性的三元离子缔合物(TBA+)2(PbBr42-)而被萃取到上层TBAB相,其他共存离子:Zn2+,Cu2+,Ni2+,Co2+,Mn2+,Fe3+不被萃取.控制溶液的酸度,该体系能够使Pb2+与常见金属离子Zn2+,Cu2+,Co2+,Ni2+,Mn2+,Fe3+等完全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壳聚糖(CS)溶液中掺入乙酸锌制备了Zn2+/CS复合膜,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Zn2+/CS复合膜上生长氧化锌(ZnO),并通过改变生长液的组成成分寻找其最简单、优化的试验方案.通过UV-Vis、XRD和SEM表征,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Zn(NO)3.6H2 O和NaOH组成的化学溶液环境中,Zn2+/CS复合膜中的ZnO最易生长,在Zn2+/CS复合膜的表面首先形成了一层ZnO粒子膜,然后ZnO粒子长大成六角纤锌结构、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的ZnO棒.光学性能测试显示ZnO/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电阻率的测定表明ZnO/壳聚糖复合材料是一种防静电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四元含锂铷氯化物体系Li+,Na+,Rb+//Cl--H2O 298.2K下的相平衡关系,测定了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密度和折光率.基于实验数据,绘制了该四元体系的立体图、干基图、密度-组成图和折光率-组成图.该四元体系298.2K下的介稳相图由1个共饱和点,3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结晶区(RbCl、NaCl、LiCl·H2O)组成.将研究的结果同LiCl+KCl+RbCl+H2O体系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总结Na+和K+对三元体系Li+,Rb+//Cl--H2O的影响.应用折光率计算的经验公式对实验测定的折光率进行了验证,其最大绝对误差小于-0.0090,从而证明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汞与铁、镓、铑、铈和锌的绿色析相萃取富集和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溴化钾-正丙醇-硫酸铵体系绿色析相萃取汞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硫酸铵能使正丙醇的水溶液分成两相,HgBr24-与质子化正丙醇(C3H7OH2+)形成的缔合物[HgBr24-][C3H7OH2+]2能被正丙醇相完全萃取.当溶液中溴化钾、硫酸铵和正丙醇的浓度分别为7.0 mmol/L,200 g/L和30%(v/v)时,Hg2+的萃取率达到97.3%以上,而Fe2+、Ga3+、Rh3+、Ce3+和Zn2+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Hg2+与上述金属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压水堆-回路高温高压水化学环境,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10、60和120μg/L锌浓度下的动水加锌实验,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表面氧化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锌能有效降低材料的腐蚀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加锌浓度(10~60μg/L)越高,腐蚀增重越小;锌对铁镍尖晶石结构中的Fe2+和Ni 2+有替换作用,形成稳定的ZnCr2O4.  相似文献   

19.
采用DMol3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u2+,Fe2+,Mn2+与壳聚糖中3种不同化学环境氧原子的相互作用.初始结构采用悬式模型(pendantmodel),利用竞争配位法设计了H2O和OH-分别与Cu2+相互作用形成六配位、与Fe2+和Mn2+相互作用形成七配位的中性络合物.9个初始结构在GGA水平上,利用非对称限制法、自旋非限制法及BLYP/DND法进行了全优化和频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u2+,由于Jahn-Teller效应,其络合物为四配位;Fe2+和Mn2+主要形成五配位或四配位的络合物;壳聚糖中只有C3位上的羟基O3′能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硫铁矿烧渣制备聚合硫酸铁新工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将硫铁矿烧渣与硫酸混合后,经过熟化、水溶、过滤得到酸性硫酸铁溶液.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铁,于25~60℃时反应2h后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聚合硫酸铁(PFS).随着氢氧化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的进行,溶液中PFS盐基度不断增加.当硫酸铁的量一定时,PFS盐基度随氢氧化铁的量增加而增加.温度升高时有利于PFS的生成.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