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同刻一石、同一作者的《大理国上公高踰城光再建弄栋华府阳派郡兴宝寺德化铭并序》和《褒州阳派县嵇肃灵峰明帝记》的分析,认定儒、释、道三教兼通的碑文作者杨才照为大理国科举出身,"试郎"为大理国科举及第者之称号。大理国的科举制度不仅在考试内容方面与宋朝有差异,在称呼上也与宋朝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渊公碑》是云南著名的古碑,此碑全称是《大理国渊公塔之碑铭并序》,原在祥云县水目山。水目山是云南古代佛教胜地。据今存该处的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镜州婆罗门杨华严寿撰书的《水目寺铭》称:水目寺系宋代段氏大理国段正兴龙兴四年(公元1158年)普济大师开山。(碑文把普济说为唐宪宗元和时南诏劝龙晟的龙兴人。此误。)检清康熙  相似文献   

3.
虽然宋朝与大理国之间未发生过战争,但宋朝还是对大理国作出了富于军事攻击性的人性假定。这种假定体现在一些边吏的话语中,也体现在宋朝通过密切与大理国周边民族或民族政权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防御大理国的西南防御体系中。宋朝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假定,一个原因是宋朝认为大理国就是南诏国的继续,而南诏国具有很强的军事攻击性;另一个原因是宋朝当时受到富于军事攻击性的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严重的威胁。虽然宋朝的假定与具体事实不符,但还是取得了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跷就率兵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继后秦始皇开“五尺道”,打通了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道路,西汉武帝又在云南设置郡县派官吏治守,隋唐时统治者又继续设立州县,扩大统治。 公元八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初这个时期,云南相继出现于两个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时间基本与中原的唐朝和宋朝相始终。这两个政权基本上是今天白族的先民白蛮建立的,它们分别臣属于唐宋。南诏王皮逻阁和大理国主段思平都曾被唐王朝和宋王朝封为“云南王”和“云南八国都王”、“云南节度”。在南诏和大理国统治的五百多年间,云南和中原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元朝郭松年在他的《大理行记》中就写道“其宫室、楼观、言语、书数、以及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遗风焉。”元以后,云南设立了行省、正式划入中国版图。历史雄辨地证明: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云南的局部和祖国的全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下面仅从语言方面来论述这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宋人孙汝听的《苏洵年表》早已失传,要了解苏洵生平,现在可资参考的似乎只有清人王文诰的《苏诗总案》有关苏洵事迹的系年。但由于王文诰主要是为苏轼生平系年,功夫未花在苏洵上;加之图书条件的限制,时作者“在粤,无《嘉祐集》,偶得元明刊本,而卷帙残缺”(《苏诗总案》卷一),故舛误甚多。近读关贤柱同志所编《苏洵年谱》,发现亦有不少尚可商榷、补正之处。今一并提出,以就教于关贤柱同志和其他研究苏洵的同志。  相似文献   

6.
大理国时期,也仿照唐朝和宋朝,设置了翰林学士院之类的机构,其属员有翰林学士和翰林郎等。大理国的翰林制度与宋朝基本上一样,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任职者也是通过科举选拔,为皇帝草制诏、备顾问的文学优长之士,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在这段文字里,陈寿批评了诸葛亮不设史官。唐刘知几在《史通·曲笔篇》中,对此提出异议。“陈氏《国志·刘后主传》云: ‘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黄气见于株归,群乌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置,此事从何而书?盖由父辱髯,故加之诽谤议者也”。笔者认为刘知几所说的诽谤诸葛亮,不免过  相似文献   

8.
张汝梅 《科技信息》2006,(3):202-203
观音在大理地区受到广泛崇拜。在《白国因由》,“莲池会”经文以及民间传说中都有观音形象出现。本文通过对这些观音形象的分析,得出在白族民间信仰中,观音不单只是佛教意义上的神,更加是体现了白族人民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并与大理农耕文化紧密结合的一尊神。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5,(5):45-47
郝懿行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晋宋书故》是郝氏关于《晋书》、《宋书》的训诂考论。关于此书的写作时间,许维遹、张述铮等学者多有不同看法。与此相关,郝氏之友胡承珙、郝氏之妻王照圆分别为《晋宋书故》所作的序、跋的撰写时间,历来也有一些争议。关于《晋宋书故》及其序、跋的写作时间,许、张二位学者的观点各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苏洵在《仲兄字甫说》中提出的“风水相遭”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现代写作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写出平淡自然的学作品有两种可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初九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信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初九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二、源于汉化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初九是第二个“极阳”相遇,所以  相似文献   

12.
观音在大理地区受到广泛崇拜。在《白国因由》,“莲池会”经以及民间传说中都有观音形象出现。本通过对这些观音形象的分析,得出在白族民间信仰中,观音不单只是佛教意义上的神,更加是体现了白族人民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并与大理农耕化紧密结合的一尊神。  相似文献   

13.
继来·洪迈《夷坚志》和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元代又出现了一本以“夷坚”为名的志怪小说集。这就是《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此书虽也辑入了少量野史快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然而从全书结构看,大部分内容还是民间故事.因此成为今天研究宋元间民间故事不可或缺的典籍。《湖海新闻夷坚续志》的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有元刻本.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金心点校本.是目前研究该书最完备的一种版本。此书所记.大多为宋代故事.行文多用“宋朝”、“宋淳戊午间”、“宋理宗朝”、“宋度宗”等字样。又记少量元代故事.则行文称”国朝”。…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作者在曾国藩传后论日:“国藩事功本于学问”,而我以为,曾氏学问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为史学,且造诣颇深。近出《曾国藩全集》共三十卷约1500多万字的作品,大多关乎史学;而其中所写150多篇序、跋、记、神道碑铭、事状、家传、墓表、墓志铭等又多为人物传记。他有时用“前史官”的名义,这是因为他在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得派国史馆协修官”[1]。他所作300多首各种体裁的诗和大量的奏槁、批读,多为纪实,极具史料价值。在他的日记、家信与读书录中,又时见对史籍之评论。从曾国藩关乎史学的文字中,不仅反映了他“慎褒…  相似文献   

15.
我校南诏史研究室周祜副教授长期热心于地方民族古籍、古牌刻、宗教、语言文字、民俗的考察和研究,退休后,矢志不移,成果颇丰。近年来,他把曾发表的相关作品编辑成《大理历史文化论集》,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和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有云南及大理著名的“三碑”考释(《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山花碑》)、《云龙记往》笺注及大理元碑、梵文碑、本主信仰、白语文的探讨等。独道见解的考释,鲜为人知的探讨,构成该书的显明特色,是一本研究云南及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6.
《全元文》的编修促进了元代文史研究,但因收录文献范围广,疏失在所难免。从地方志及元人著作集中辑补乔思庸《赵城县重修庙学记》、王思诚《重修晋祠记》、帖陆迩补花《重修祝融庙记》、赵《改正翼城县缪事》、周伯琦《通鉴续编序》、陈桱《通鉴续编自序》、赵贽《贡礼部玩斋文集序》、钱用壬《玩斋诗集序》、谢肃《贡礼部玩斋文集序》共9篇《全元文》失收、讹漏元文,略作整理、疏证。  相似文献   

17.
新蔡楚简所记量器"鬴(釜)"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蔡楚简中有一批简是颁发某种物品的记录清单,这种物品是用几种大小不同的量器进行计量的,其中容量最大的一种叫做“”。“”应该读为《考工记》中栗氏所为的“鬴(釜)”,简文所记“鬴(釜)”的重量与《考工记》相合。这说明“鬴(釜)”并非像过去所理解的是齐国特有的量器。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第一次将“逸品”放在了神、妙、能三品之上,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在美学追求上的一个历史转折,“逸”从历史上看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常态,因此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倪云林为代表的元代画家将逸品绘画推向了高峰。“逸品”的特征是“崇自然”和“尚简”这种形式因素的突出恰恰形成了绘画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考察《白古通记》的作者,是《白古通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要考察《白古通记》的作者,不仅要研究《白古通记》的内容,还必须对《白古通记》的成书年代有明确的认识。由于《白古通记》在明洪武十七年至永乐十四年间成书,而杨黼的生活年代为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杨黼未成人时,《白古通记》已经成书,所以,杨黼不是《白古通记》的作者,《白古通记》不可能是他隐居宾川鸡足山期间所作。《白古通记》的作者为大理喜洲人,姓杨。  相似文献   

20.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它创造性地给两具无名古尸假托以"冥漠君"之号,开了后世祭悼失名古冢的祭文的先河,对后世同类祭文及碑铭的写作、尤其是对唐代薛稷的《唐杳冥君铭》和陈子昂的《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以及任孝恭的《祭杂坟文》和苏轼的《祭古塚文》的影响至为明显.而谢惠连的为人有瑕疵,但不害《祭古冢文》之在古代祭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