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对世纪之交的当代文学批评家与作家之矛盾关系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批评与创作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待缓解。如何解决好批评与创作的矛盾,具有当下性、现实性和亟待解决性。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有着推动文学发展的作用:或许正是有了批评和创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当代文学才有真正繁荣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就中国当代文学中以爱情、婚姻及性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情、性“解放”的内涵与实质进行评论。提出该主题的文学表现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线索;从“个人感情空间”和“公共感情空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价值指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的理论,指出“新时期”文学中对“人性”解放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文革文学研究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空白,但是文革叙事的影响却一直延伸到新时期以后的当代文学创作。本文从“文革叙事”入手,针对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浮躁与缺乏历史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本文从“文革情结”分析到“文革叙事”的发展过程,重点从“文革叙事”辐射到当代叙事文学特色,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之痛进行了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4.
文革文学研究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空白,但是文革叙事的影响却一直延伸到新时期以后的当代文学创作.本文从"文革叙事"入手,针对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浮躁与缺乏历史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本文从"文革情结"分析到"文革叙事"的发展过程,重点从"文革叙事"辐射到当代叙事文学特色,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之痛进行了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5.
正张清华,1963年10月生,山东省博兴县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方法论变革角度,论述了将社会问卷调查引入中国当代文学和文艺研究的作用与意义。(1)“定量”和“半定量’地对文学艺术的社会反应作出准确把握,有利于科学探求其发展趋势;(2)揭示被一时倾向掩盖的实质问题,从而对客观现实作出较全面估量;(3)提供当代文学研究的多重角度,突破传统评论研究方法;(4)从事物发展动向研究中,探索规律、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7.
如何进入和表现二十世纪中国波诡云谲的历史,这是体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同时也关联着现实观的基本问题.以当代文学的乡土题材小说为主要对象,反思新时期以来文学表现出的历史意识,认为当代文学存在着一种以古代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市场经济传统压抑二十世纪革命传统的历史观,在此历史观支配下,文学会丧失基于时代发展的内在动力把握现实的品格.同时探讨了如何在着眼于关怀未来的视野下发挥文学重塑世道人心之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犁几十年的文学生涯,始终把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创作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七十年代未期,孙犁在将自己的散文创作推向又一高潮的同时,依然把研究的热情倾注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如果说,孙犁以往的研究重在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思考,那此时开始的理性评论,则更多是面向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一九七七年开始发表的《关于短篇小说》、《关于中篇小说》、《关于长篇小说》、《关于文学连写》、《关于散文》等系列论文,以及随后出现的众多评论各种体裁作品的文章,标志着孙犁文学理论批评深入发展到一个具体而新鲜的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陈思和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民间"概念的理解,勾勒了"民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重新审视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同时提出日益民间化是中国当代文学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民间意义的文学生命力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人文精神在传承古代人文传统的基础上,用一种新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并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回顾与反思新时期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文学阶段所体现的价值和所发挥的作用,对其内涵进行重构和再整理,对于更好地研究当代文学运用恰当的人文精神为文学增加新的活力,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军旅文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河南籍作家均取得不俗成绩。魏巍、阎连科、周大新等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新时期河南籍军旅作家的文学创作既涉及军事和战争题材又涉及军旅之外的现实主义。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对河南籍军旅作家创作的考察,也就是对河南文学乃至当代文学发展的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学是人学”的角度梳理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认为当代文学所表现的人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政治性(神性)的人;真善美的人;非理性的假丑恶的人;日常生存中的俗人;感性欲望中沉浮的人。与此相应,当代文学的审美风尚也依次发生了这样的嬗变:政治伦理美学、人性论美学、审丑的现代主义美学、生存论美学、感性美学。当代文学审美风尚的变化是对人的认识的变化差不多同步进行的。对人的认识的更新,是新的审美表现方式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11日-13日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的“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上,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西方文论为中国当代文论提供了重要资源,在中西文学理论交流、融汇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应更多关注中国文学现实,植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土壤,汲取更多的本土文学元素,努力追求并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文学”绝非一个望文生义的时间概念,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可以借助它从当代文学清晰地划分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等三个不同历史时段。这对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历史起源来看,“新世纪文学”与“新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个“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深圳当代文学是在改革开放中萌生、发展、壮大的,在全国文坛占据着醒目位置,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各类文体创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深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深圳的文学界差距还比较大,深圳文学应确立未来创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文学普及与提高关系的论述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本文试图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评价当代文学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当代文学主要是指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广西、贵州为主的边疆省份的当代文学。这是一个被主流学界忽视的文学范畴。研究西南边疆当代文学的价值在于发现其存在与发展的权利与潜力,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建设提供更多民族化的、原创性的文学支撑材料。西南边疆当代文学的研究要紧扣西南边疆文学独特的民族意识与现代性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做到西南边疆当代文学概念的理论厘定与文学形态梳理相结合,当代文学现象的横向共时比较和纵向历史回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义不限于“批评文体”本身,而是可以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找到一种新的入思方式或新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城文学特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西的“桂西北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城文学群落。立足于地域文学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就桂西北作家群创作的地域性与时代性流变进行讨论,一方面指出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就其创作的流变进行分析;进而指出桂西北文学的地域性与时代性流变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