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臭氧由于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因而对气候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臭氧层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珍贵保护层。1957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组织了全球规模的地球物理联  相似文献   

2.
用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研究1991年6月中旬菲律宾的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喷发对短期气候的影响.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①火山喷发引起低纬太阳辐射减少,导致次年1,2月模式大气的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东亚冷高压、北美冷高压等)的强度明显减弱,亚洲和北美大陆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的地面气温明显上升.模拟结果与实况相当一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对北半球中高纬许多地区(如前苏联的西伯利亚的中西部、中国北方地区、日本和西欧以及美国等地)1992年1,2月所出现的异常暖冬天气有重要的作用.②火山喷发引起的热带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有利于南方涛动的减弱.  相似文献   

3.
利用IAP-GCM数值模拟模拟了南极冰消退时大气响应的候平均时间序列场,经带通滤波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得到了大气对南极冰消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它在南半球高纬的传播基本上为西传,而在赤道附近有东传趋势,南半球中纬地区呈明显的东传现象。在纬向季节内振荡最大动能区位于大洋内,其扰动能量在波列路径上的传播具有很明显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南极海冰厚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进行南极地区海冰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并考虑太阳短波辐射等因素对南极海冰厚度变化的影响。根据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观测数据,建立了辨识海冰厚度的最优控制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最优控制问题,仿真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和求解算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南极大陆高空臭氧含量对全球平流层大气温度场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后的CCM1(R15L12)模式,以国家气象中心1991年1月16日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积分到1998年7月31日。结果平流层上、中、下部温度下降的趋势均较为明显,同时部分区域温度略有增高,这在北半球更为显著。结论整体而言臭氧减少可造成平流层各层的温度降低,从而影响到平流层的大气环流及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6.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季风区。为了研究温室气候时期全球季风气候的特征,利用耦合气候数值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拟了距今最近的温室气候时期——始新世(40 Ma B.P.)的全球季风气候特征。该模式全面考虑了大气、海洋、陆地、陆冰、海冰、植被等气候子系统的耦合作用,大气CO2含量设为工业革命前的4倍。模拟结果表明,在始新世时期,全球季风的范围、强度与现今大体相当,但是区域上,各季风区的特征与现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水库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库建设改变了上游地区的地形高度和地表特征,必将对周边地区的局地气候产生影响.利用高分辨率边界层模式模拟研究了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水库建设可能导致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高山峡谷地区的水库将导致附近地区在冬季增温,增温幅度可达0.4~0.85℃,使春、夏、秋季降温,最大降温幅度可达2℃,但水库对附近地区气温的影响范围较小,影响温度0.1℃的水平范围约为2.5km,影响高度约500m;水库对气温影响的日变化规律冬季和其它季节不同,冬季使全天增温,白天增温幅度大,夜间增温幅度小,其余季节在夜间使气温增加,在白天使气温下降,夜间增温和白天降温的转换时刻大约在上午8时和晚间21时;在冬、春、夏和秋季,水库附近的相对湿度可分别增加约29.8%,37.2%,13.3%和20.3%,影响范围小于3km;水库将使附近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增加,水库附近风速增加的幅度小于0.5m/s.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东部秘鲁一带海不9变暖的现象,使便于气候导演,发生洪水或干旱。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全球812个标准气象测站30年的气候资料,选取各测站20个气候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取累计方差贡献80%以上的五个主因子进行极大方差旋转,旋转后的主因子具有明显的气候意义,然后对旋转后主因子得分进行动态聚类分析,得到全球18个一级气候类型及其空间边界.  相似文献   

10.
地气耦合系统中下垫面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不仅受大尺度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该区域下垫面状况的改变。本文利用一维十六层地气耦合模式研究了陆地下垫面特征变化对近地层气候的影响,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垂直温度特征、地面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下垫面特征是影响区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变化对边界层垂直温度结构、地面温度日变化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变一个地区的区域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英国科学家法曼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过程,以及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研人员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并简要介绍了日本学者忠钵繁所做的贡献。阐述了南极臭氧层空洞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试验条件的优劣不是决定科学发现的唯一因素;期刊的知名度决定着文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在Hiroshi Yabe等提出的新拟牛顿方程基础上,给出一类新拟牛顿算法(称为MBFGS算法),同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结合Wolfe搜索准则,证明了MBFGS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并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一般的无约束优化,本文的MBFGS算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可能最大降水(PMP)估算中常用的气象因子放大方法,应用五层原始方程模式对不同的风场和湿度场配置作数值实验,以检验对降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湿度场扰动对降水的作用比风场扰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3 ̄1992年期间昆明地区平流层臭氧,温度以及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分析及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演变趋势,冷暖和旱涝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臭氧总量的变化包含着气候异常的信号,臭氧长期变化趋势与气候变化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观测数据以及现场采集的冰芯分析数据,考虑太阳辐射、云量等因素对南极海冰厚度变化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气温与冰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以辨识结果所得到的冰表面温度作为上边界条件,依据实测情况取结冰点-1.81℃作为下边界条件,对一维热传导方程采用Crank-Nicolson格式进行离散,对南极中山站内拉湾附近海域海冰厚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观测的海冰厚度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臭氧浓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镇江市4个国控空气自动站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镇江市区O3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镇江市区O3污染情况较轻;O3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日间夏季浓度最高,夜间秋季浓度最低;以春季为研究对象,发现O3浓度呈单峰型分布,与NOx,CO等前体物浓度分布呈负相关关系;O3周末浓度高于工作日,而周末NOx浓度低于工作日,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以6月为研究对象,发现长日照时数有利于O3的生成,较高风速有利于O3的扩散;春季在东、西风影响下,镇江市区O3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2005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控制性和敏感性试验,试图探讨海气热通量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热、潜热通量的变化对低层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副高主体的强度、东西移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工科高校数控技术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控技术实验教学不尽满意的主要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认识,探讨了加强数控技术实验教学建设的措施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气温不断增高,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明显高于全球;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代际波动较大,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计中国北方增温幅度高于南方,青藏高原增温最明显,年降水量增加显著区域为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沿岸及其以南地区有小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使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有利于棉花生产,能提高北方棉花产量和品质;三熟区面积将扩大约22.4%,一熟区面积约缩小23.1%,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的布局将发生变化;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趋势;对温带和寒带的家畜生长是有利的,对热带和亚热带家畜和牧草生长不利;中国四大海区主要经济鱼种的产量和渔获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各类自然植被发生明显北移,土地荒漠化危害范围加大,土壤肥力下降,并增加农业灌溉的需水量,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应减缓和适应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