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我们阅读古史籍或古诗文时,经常会接触到"四象"这个词。那么,中国传统的四象到底是指什么?根据《辞海》,四象一谓指春、夏、秋、冬四时;或谓指分布于四方的水、火、木、金;或谓指四时变化。古人认为白天、黑夜,四时变化皆由阴阳两种势力产生,曰:"两仪生四象"。《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  相似文献   

2.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句接上一句"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几个短句环环相扣,逻辑紧密。识解这一句的时候,首先引我发问的是"仪"字,古人为何用两仪而非两端或两类、两处?查要看"仪"的本义,《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度也。度,法制也。毛传曰。仪,善也。又曰。仪,宜也。又曰。仪,匹也。其义相引伸。古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古书为谊。按如文王传曰义,善也。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仪通义,是法度的意思,也作适宜、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太极拳同样如此 ,它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太极拳自身所包含的哲理也都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奇光异彩 ,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 可以说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载体 因此 ,研究探讨中国古典哲学对太极拳的影响 ,对从深层次理解太极拳有深刻的意义 1 中国古典哲学太极说与太极拳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回答万物本原上有“太极说”、“五行说”等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易·系辞上》载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相似文献   

4.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在《易经》中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空间太极计划”正是去探寻引力波,在解开宇宙的起源、形成和演化之谜的路上向前一步。  相似文献   

5.
 大爆炸宇宙模型 [1 -3]1 宇宙演化与生命起源是自然界最大的奥秘自古以来 ,无数先哲和学者为揭开宇宙的创生和生命的起源提出了种种假设。相传5000年前伏羲氏得《河图》而创画八卦。伏羲八卦方位图的要义是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爻。这就是说 ,天地宇宙是由简单向复杂演化的。我们的祖先能在几千年前对天地万物的生长发展过程 ,提出这样高度概括的哲学总结 ,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发现的宇宙观 ,并不带有上帝创造世界等神话迷信色彩。这是朴素的唯物论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二进位记数制 ,直到今天仍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宇宙进化的8个层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爆炸宇宙模型 [1 -3]1 宇宙演化与生命起源是自然界最大的奥秘自古以来 ,无数先哲和学者为揭开宇宙的创生和生命的起源提出了种种假设。相传5000年前伏羲氏得《河图》而创画八卦。伏羲八卦方位图的要义是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爻。这就是说 ,天地宇宙是由简单向复杂演化的。我们的祖先能在几千年前对天地万物的生长发展过程 ,提出这样高度概括的哲学总结 ,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发现的宇宙观 ,并不带有上帝创造世界等神话迷信色彩。这是朴素的唯物论 ,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二进位记数制 ,直…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1):81-81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一句接上一句“是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几个短句环环相扣,逻辑紧密。识解达一句的时候,首先引我发问的是“仪”字,古人为何用两仪而非两端或两类、两处?查要看“仪”的本义,《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度也。度,法制也。毛传曰。仪,善也。又曰。仪,宜也。又曰。仪,匹也。其义相引伸。古书仪但为义。今时所渭义,古书为谊。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0):75-75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这句话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通常人们所说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节取自此。太极也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是悠悠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但什么是太极?太通大,极之大也谓之太极,"太"字便包括了一切。道家的历史称太极有五个名词: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相似文献   

9.
《河图》八卦关系论--兼与北京大学易学课题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易学课题组研定的《河图》中八卦数位,存在四卦有误,主要表现在《离》、《震》、《巽》、《坎》卦性之阴阳与《河图》中的白圈、黑点及其数的奇、偶不能相应、阴阳两仪中阴卦卦数之和与阳卦卦数之和不能相等四大方面,而根据太极生两仪至生成六十四卦的“生生”规律,可以得出并认定八卦在《河图》中数、位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河北省委党校郭君铭教授所著《易学阴阳观研究》一书,入选"长江学术文献大系"之哲学卷,并于2013年2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易学哲学问题研究"的结项成果之一。《周易》历来被奉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学术系统和文化现象,而阴阳则  相似文献   

11.
两汉学术中始终存在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这种学风直接促进了易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淮南子》以及严遵、扬雄、王充都追求《易》、《老》在义理上的契合,融汇贯通,成一家言。《周易参同契》则主要是运用《周易》和易学的思想来作为道教炼丹术的理论指导,形成独特的道家养生之术。总之,两汉兼治《易》、《老》的学术风气体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不仅对魏晋玄学和道教易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为以儒道精神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易经》“系辞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侧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是从古天文学的观测中发现的自然变化的规律,它是易学研究的主体部分。我们摒除了宗教迷信给它蒙上的光怪陆离的面纱,还其本来面目,它原原本本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是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可知,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本源于易经的八卦理论。八卦,易纬曰,卦者,挂也,言悬挂物以示人,故谓之卦。八卦是从四正四偶八个方位  相似文献   

13.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等。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专著《王统照评传》是国内学界第一部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的学术传记,被同行专家誉为"开拓创新之作"。2009年主编的《王统照全集》出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发起在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新校释》所释《大乐》篇之"两仪"提出质疑,并表达己见,进而强调一种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的态度。首先,"两仪"指天地物质形态之容貌,《大乐》不言"天地"而言"两仪",是要将"两仪"之"两"与"太一"之"一"相对。"一"在万物造化时指"太一",而"一"又可以为用,以"一"为用时其义指"不易",则"一"象征不变,而与"一"相对之"两"象征变。《大乐》所言"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可在郑玄论"易"之三名中得到深刻解释。其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欲正确理解其内容尤其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内容,则应对文本内容做逐字、逐词、逐句的考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方能对文本作出合乎历史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者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现将青原生抄录的《“四库全书”所载庐陵作者书目》发表于此,以帮助大家进一步开展对庐陵文化的研究.经部易类城斋易传二十卷(宋)杨万里授周易集传八卷(元)龙仁大摆读易考源一卷(元)萧汉申接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解蒙接易学变通六卷(元)前贯撰周易大全二十四卷(明)胡广等木敕撰易共存目八卦余生十八卷(明)邓梦文撰石潭易传松要一卷(明)刘立撰易经图释十二卷(明)刘定之撰补斋o投易说(明)周佳编次胡子易演十八卷(明)胡经摸周易卦变固传二卷(明)吕怀授看易凡例图说一卷(明)龙永昂撰大象观二卷(明)刘元卿…  相似文献   

17.
李蔚  潘文明 《科技信息》2010,(20):133-133
中华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原始的《易》画成八卦,将天地问万物的现象都包括在内,《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园林是营造空间的学问,园林营造空间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就必须师法自然.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演变轨迹而发展变化的,在学习八卦中汲取营养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易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绚烂的科技文明的创生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易学时间观妨碍了人们对物质实体的考察;易学自然观耗费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精力;易学的思维模式阻碍了科学思维的萌芽;易卦的占卜功能削弱了人们追求科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文化科学发展的视野,对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起源及其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通过论证易经生成之三部曲:自然易→占筮易→人文易[1], 揭示了"易"之卦爻象数源于自然,易经之本在象数,其精髓乃"道法自然".由此不仅提升出中国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人文教化,而且开出了中国古代生成整体论的"科学"和数学算法体系.文章揭示了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源头所蕴含的自然、占筮、哲学、"科学"等 "多维立体结构",试图澄清其中相互关系与不同层次.主张从当今文化科学发展的高度,揭示与彰显易经象数本有的自然、数理与"科学"蕴含,赋卦爻辞以新意,开辟易学创新之道.并试图由此为厘清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线索,超越西方近代科学的机械构成论与主客二分之认识论,探索中国文化、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文化资源与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20.
詹石窗,1954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82年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国际道教学研究泰斗卿希泰先生、当代易经研究泰斗黄寿祺先生,且跟随中国道教学会前副会长、符篆学名家陈莲笙先生探研道教文化中的符图秘字,得其真传。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易学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教授、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宗教史》首席专家之一、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道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