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振盈  王暄 《巴州科技》2005,(3):28-31,27
近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刻不容缓。根据巴州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秦岭山地的陕西佛坪县城为研究对象,对其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状况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地质灾害防治方法,通过野外考察,即对各条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和致灾方式等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室内分析整理,提出防治措施。认为在实施中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规律,致灾方式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并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改变生态环境,控制泥石流发展。防治中应以工程防治为主,进而达到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应在泥石流沟的形成区采取拦档措施,堆积区采用排泄措施,即上栏下排的工程治理,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偶然性大。文章以油库沟泥石流为例,从泥石流发生现状、形成条件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措施。另外,对其治理后的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祁连县拱北槽沟泥石流频繁活动造成的灾害,文中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水、物源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以"拦挡为主、排导为辅、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改变了泥石流防治对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青海省大柴旦行委八里沟为例,通过对该地区泥石流危害程度分析和评价,确定八里沟泥石流为中度危险状态,并对八里沟泥石流危害程度进行分区,提出以拦挡为主、排导为辅的工程治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川小江流域泥石流是我国发育最为典型、类型最为齐全、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泥石流的综合治理应走遵循生态与经济共存共生原则,治理与开发相辅相承的生态经济型防治新路。采取多学科的防治方法,开展混林农业,加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利用泥石流扇,使之既有投入又有产出。这一系统研究将对东川泥石流的开发治理,特别是地方政府搞好国土开发整治,振兴经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其防治涉及多学科,复杂性高且难度大,如果对泥石流参数掌握不准确会导致设计失误,不能有效地控制泥石流灾害。针对泥石流防治的复杂性,以青海省大柴旦行委锡铁山沟为例,经过现场调查法分析了泥石流成因基础,通过配浆法、雨洪法分别确定流体重度和流量,并计算了流速、冲出量、冲压力、冲高、爬高和弯道超高等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参数,提出以拦挡为主、排导为辅的工程治理防治措施。解决了泥石流防治对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拟建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实例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小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自然灾害,传统的泥石流防治多注重岩土工程措施轻生态工程措施,而生态工程防治泥石流的关键是对流域进行系统科学的生态功能分区.基于此,选择泥石流多发区云南东川阿旺小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为基础,采用图形叠置法和主导标志法,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和制图输出功能对该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以实现既防治泥石流灾害又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结合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征、泥石流灾害特征以及防治工程的可操作性,将流域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9个二级生态功能小区,分析了每个小区的生态功能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对策和重点治理对象.  相似文献   

9.
山区泥石流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杨科  李楠  何琼 《科技信息》2013,(25):498-499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0%,泥石流十分发育,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泥石流灾害防治需求迫切。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提前预测和防治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合理组织山区泥石流的治理和下游人民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我国山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为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成为盆地内地质灾害主要灾种。为系统地总结分析研究该灾种,通过充分收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已实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总结出了该地区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了论述评价。泥石流类型以粘性泥石流为主,水石流次之,规模为中小型,易发程度为低-中等易发。形成机理主要受地形地貌、物源条件、水动力条件、植被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因素控制。在泥石流沟中、上游采取拦挡坝稳拦固体物质和下游采取排导渠保畅等是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西藏夹中4#号泥石流为例,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性质类型、运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高海高海拔条件与泥石流形成、发展和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干旱寒冷、日照强、风速快,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导致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沿节理、层理、片理崩解成碎片状、颗粒状,堆积在斜坡上,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来源,陡峭的地形和强暴雨为其创造运动场所和动力条件,防治措施以小型拦挡或排导工程为主,生态防护工程作用不大等特点,可供西藏公路沿线的泥石流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比震区大量泥石流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泥石流沟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炼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并在防治设计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竣工后的运行监测,证明各项防治新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瑞强 《甘肃科技》2016,(21):31-34
我国是一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活动特点以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的起动机理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水石流的起动机理,最后综合提出了泥石流的预测预防、工程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以及一些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点,泥石流的防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更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居住环境造成损失和破坏的地质作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等。近年来,由于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急剧增加以及气候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地质灾害频发,损失惨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每年都要花很多人力物力治理地质灾害。该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概述了滑坡、泥石流、地震以及崩塌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排土场是露天矿山工程灾害的易发部位,加强排土场灾害治理对矿山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排土场灾害的表现形式、产生机理及原因,指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排土场滑坡、排土场泥石流、排土场环境污染,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巴迪沟,在最近几十年中一共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在现场调查分析以及大量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泥石流的特征,通过对泥石流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详细调查,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泥石流沟的防治对策:以设置雨量计等监测预警为主要手段,辅以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挡土墙、排导槽和防护堤),结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实际考察,对1994年商洛地区发生的大面积暴雨泥石流的类型、分布、形成条件,以及典型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泥石流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只有恢复生态环境,加强防治措施,才能减轻泥石流灾害损失,促进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省洋县毕机沟暴发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进行现场调查走访,从毕机沟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分区特点、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通过对形成泥石流灾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评分、求和,运用判断泥石流易发性的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法和泥石流容重与数量化评分关系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这2种定量方法评价结果十分接近,同时,采用单沟泥石流公式预测了再次发生泥石流时堆积最大危险范围和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以太原市西山地区四达沟为研究对象,在其流域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四达沟泥石流沟的形成进行判别分析,针对其危害特性,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泥石流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银厂沟是一条多期次的老泥石流沟,对湾东电站的引水压力管道及电站厂房的建设和运行带来直接的威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银厂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预测了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性。研究表明,银厂沟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值为0.52。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以拦挡为主,拦排结合的治理工程措施,为湾东电站建设和运行中的泥石流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