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草履虫P.bursaria是在接有产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的无菌稻草提取液中进行克隆培养后取得的.在非离子去污剂NP-40(含有二价阳离子Ca~(2+),Mg~(2+))的溶液中裂解细胞,经蔗糖梯度离心分离、提纯细胞大核,并制备染色质,测定其中组蛋白、非组蛋白、DNA和RNA的相对含量.用稀酸抽提绿草履虫大核和大核染色质,得到的酸溶性蛋白(即组蛋白),经PAGE、SDS-PAGE、PAGIF和氨基酸分析等方法测定.得到的结果是:绿草履虫大核染色质中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1∶0.02∶1.30∶0.59;组蛋白占染色质蛋白质的68.8%;大核和大核染色质的酸溶性蛋白是相同的,都具有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全组蛋白的五条组蛋白带,只在其相对含量及电泳迁移率上,与高等动物的全组蛋白略有差别;由16种氨基酸组成,20%是酸性氨基酸,不存在色氨酸和半胱氨酸;五条蛋白带的分子量为11000~21000道尔顿,也类似于哺乳动物细胞组蛋白;这是一类碱性很弱的蛋白质,等电点为pH 8.02~9.4;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比为1.03∶1,这一点却更接近酵母全组蛋白.  相似文献   

2.
以一种单细胞的盐生杜氏藻为实验材料,利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破碎细胞,然后梯度分离细胞核,用盐酸抽提细胞核蛋白质,并与小牛胸腺组蛋白相比较。用SDS-PAGE分析测定所得的碱性蛋白发现盐生杜氏藻核中有三条碱性蛋白带,两条蛋白带与H3与H4相对应,另一条分子量很小。  相似文献   

3.
选取两种不同嗜盐机制微生物蛋白质组,并将其同非嗜盐微生物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积累无机盐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非嗜盐相差明显,而积累细胞相容性物质的嗜盐蛋白则差异较小,后者分子中His和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均显著多于非嗜盐蛋白,而Ala则相反;两种类型蛋白质中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差值均显著高于非嗜盐蛋白.基于此,使用一种新型Person通用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3种类型蛋白进行识别,其精度可达84.1%,优于其他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及其他机器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术和生化抽提扫描电镜术显示,华美游仆虫大核核膜表面形成孔状结构,并有相当数量的附着物;小核核膜表面也有孔状结构,但附着物较少.此外,非分裂期大核染色质凝缩排列形成染色质团,染色质团由染色质颗粒构成,各个染色质颗粒含有许多均质的染色质小体;大核DNA合成期间,大核复制带区的染色质团分解成染色质小体.据所得结果认为,染色质小体是构成游仆虫大核的基本结构单元;大、小核形态上的差异与其在无性生殖期间核、质间的功能活动及物质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和组蛋白H1结合染色质DNA,在维持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基因组基因表达调控以及DNA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嗜热四膜虫细胞含有一个体细胞系的大核和一个生殖系的小核,小核特异定位的高迁移率蛋白HmgB3或组蛋白Mlh1的缺失并未引起生长期细胞的异常表型。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MGB3和MLH1的双敲除细胞突变株ΔHMGB3ΔMLH1。突变细胞在营养生长期能够正常增殖,但对甲基磺酸甲酯较为敏感。缺对PCR检测发现突变株中小核染色体有缺失现象,并且不能完成有性生殖。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后的小核异常降解。结果表明高迁移率蛋白HmgB3和小核组蛋白Mlh1共同维持了四膜虫小核的稳定性,并可能具有功能上的冗余性。  相似文献   

6.
陈文辉 《江西科学》2012,30(1):50-52,82
在真核细胞中,核小体是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DNA紧密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所形成的一个复合体结构。而DNA与组蛋白的结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核小体结合的DNA区域易于各种调节蛋白的接近与结合。因此人们怀疑核小体的定位与基因的转录调节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现行的核小体定位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整理。对更深入的探索核小体定位检测方法的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快速而稳定地提取大草履虫的基因组DNA是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提.文章通过比较传统SDS法、CTABⅠ法和CTABⅡ法等提取大草履虫DNA的效果,进一步优化提取方法,获得快速稳定地提取大草履虫基因组DNA的方法.结果表明:用CTAB I法提取的DNA浓度低,杂质较多;CTABII提取的DNA电泳时检测不出条带;而SDS法提取的DNA在电泳时带型较整齐,无降解,且DNA的得率和纯度较高,但仍有蛋白质污染.针对蛋白质的去除,用SDS-蛋白酶K法和SDS-NaAc法来提取DNA,经过试验发现这2种方法都能够很好地去除蛋白质,所获DNA样品的纯度和得率都能用于进一步分子试验,而SDS-NaAc法更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8.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常用于分离不同分子质量和空间构象的DNA或RNA等生物大分子,由于分辨率可以达到2个碱基对,因此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对于微卫星DNA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黄牛微卫星DNA的检测表明:碱性强弱的控制对于染色的效果和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弱碱性环境下,具有背景浅、条带明显和检测...  相似文献   

9.
正表观遗传是指在不改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性状的可遗传性。表观遗传信息往往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信息进行传递,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重要作用,与机体发育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表观遗传信息由特定的蛋白酶加载,并被特定的结合蛋白识别发挥后续效应,或者被相应的酶去除。表观遗传信息的读写异常与人类的多种疾病相关,因此,研究相关蛋白质复合物的分子机制将为揭示表观遗传调控的奥秘,以及靶向这些蛋白异常导致的人类疾病提供重要分子基础。王占新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表观遗传信息的修饰以及读取过程中参与的蛋白质复合物分子机制的研究。在高等动物中,表观遗传信息往往是加载在核小体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DN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游仆虫细胞周期中,G_1期大核迅速增大,但此时大核无 DNA 合成现象,DNA 分布密度随大核增大而降低;S 期大核前期增大,此后变小,大核 DNA 含量连续增加,大核 DNA 分布密度也随着增高。8期结束后,大核 DNA 含量相当于 G_1大核的两倍;D期大核又显著增大,DNA 分布密度稍高于 G_1期大核的水平。(3)由游仆虫孚尔根反应大核的形态,大核 DNA 三维吸收图像和显微光度术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游仆虫大核 DNA 含量的变化仅发生在 S 期,S 期大核中 DNA 合成与大核改组带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心蛋白与中心体(或基体)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形成原生动物巨大的细胞骨架网络;为了研究从八肋游仆虫细胞中克隆到的一种中心蛋白基因(EoCen3)的功能,我们构建了八肋游仆虫细胞大核人工染色体pBTub-Tel,定位分析该基因所表达的中心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行为.该人工染色体利用密码子优化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记,在八肋游仆虫细胞中实现高表达,避免用抗生素作为标记对该细胞的喂养产生影响.定位结果显示,该类中心蛋白特异定位于游仆虫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基体上.在八肋游仆虫无性生殖细胞分裂的起始阶段基体开始发育,首先形成第一个基体,Eo-Cen3定位于新形成的基体中;随后基体开始复制,EoCen3定位于正在复制的基体中.在细胞发育过程中绿色荧光标记的基体成倍增加,说明EoCen3与参与棘毛形成的基体的复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差异序列聚类算法分析了上海四膜虫三株克隆间期细胞大核DNA含量变动规律,讨论了调节大核DNA量在一定阈值内的可能机制,说明序列类算法具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应用DAPI荧光染色术对冠突伪尾柱虫有性生殖过程中两种结构演化最复杂的核现象进行了观察。在“降落伞”的形成并向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转变期间,“伞盖”和“重物”染色质团之间自始至终由DNA荧光丝状物相联,“重物”染色质团随着“伞盖”部染色质丝缩短变粗而逐渐变小,并在中期染色体形成的同时消失。为解释上述演变过程,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细胞学动态模型。在大核原基的发育过程中,于染色体多线化之前先由染色质丝转变为短杆状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移向核的一极,然后从一端开始解螺旋并向核的另一极伸展。在此期间,可以观察到某些染色体成双存在。  相似文献   

15.
小波与信号     
小波分析被认为是Fourier分析的重大突破,它已成为当今从应用数学到信号处理等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知识,论述了小波分年与信号分析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的工业行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利用R-型因子分析将6个变量综合成了3个因子(即总量因子、经济效益因子、销售因子),利用Q-型因子分析对山西省的36个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2002年以来顺序注射分析在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展望了顺序注射分析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环太平洋地区53个与斑岩钼、铜矿床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体的控矿专属性进行了研究。对矿化类型与岩石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从而阐明了矿化类型与岩浆演化之间的关系。作者在传统的岩石化学研究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应用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提取有用信息。并从应用角度,运用模糊集合论中隶属函数的概念,研究已知控矿岩体矿化类型的划分,建立评价矿化岩体矿化类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近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其中一年的试卷抽样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天津市中学数学教学的某些薄弱环节,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