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多以旁侧根系庞大的杨树为主,导致林带两侧的农作物严重缺水,造成减产。在距林带两侧边行2米处开一条与林带平行的梯形断沟,并对其进行生物养护,可切断林带伸向农田的侧根,截断其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通道,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能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还可利用沟底、沟埂种植优良灌木和牧草,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农田防护林林带尤其平原农区林带胁地的研究成果,以揭示农田防护林的胁地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克服胁地的措施。分析认为:①我国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树种生物学等的差异,农田防护林的胁地范围也不同,在平原农区其胁地范围按程度大小分别为0~[0.4H,2.0H] (H为林带平均高度,胁地程度大小依次为0.4H、0.5H、0.6H……2.0H),其中大部分林带的胁地范围为0~[0.8H,1.5H]。②林带走向对胁地影响较大,在我国北方的南北走向林带,带西胁地范围较大,为林带至0.4 H~1.5 H;东西走向林带,带北胁地范围较大,为林带至0.4H~2.0H。带北胁地范围和程度最大,带南胁地范围和程度最小。③东西走向林带虽比南北走向林带更能减少遮阴面积,但不一定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④增大林带与农田距离、种植窄冠型树种、加强林带修枝和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是减缓林冠胁地最有效的方法;而克服根系胁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根贴膜。  相似文献   

3.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带(网)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林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得出;1.林带的胁地范围大致为1.5H-2.0H。如采用断根措施,其胁地范围可减少0.5H左右。林网中2H-18H范围为增产区,5H-15内为高增产区。2.林带北侧和西侧林冠遮荫胁地影响较重,东侧,则较轻,且离林带愈近,其影响愈大。3开挖断根沟能有效地防止林带的根系胁地影响,使距林带1H范围内小麦减产幅度显著降低;4.开挖断根沟的林网内,小麦平均增产7.  相似文献   

4.
腾发条件下林带-农田地下水动态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18卷第3期上,沈言王利等人建立的“林带耗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各种条件下林带—农田的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提出描述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几个特征值,并分析了影响这些特征值的相关因素,得出了反映地下水动态特征的经验模型。该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来预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估算林带和农田的蒸腾耗水量,对于农田的规划设计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淮平原杨树林带的胁地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徐淮平原杨树林带胁地段内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林网内的小麦产量存在着明显的减产区、平产区和增产区。林带侧0.4H(H为林带平均高度)范围内为减产区,0.7H左右为平产区,0.7H以外为增产区;林带对其北侧和西侧小麦的影响严重,且影响范围较大,而在林带南侧和东侧的小麦所受胁地影响较轻;林木冠幅(平均投影面积)对近林带处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在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中,树冠遮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着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林带断根措施可有效防止根系从农田土壤内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林带树木根系的胁地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县防护林带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出林带对耕地的影响主要是遮荫和根系的扩展,提出了施肥、更换农作物品种、挖断根沟等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P等主要水污染物的迁移、淋失状况随累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有利于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杨树生长快、用途广,适于太源地区营造水环境保护林带。根据缓冲林带模型研究结果,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100-150):40或(150-200):60较为合理,这种模型既能少占耕地,又能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GIS技术在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建湖县林带生长模型拟合与优化结构指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的三级配置方案,并应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完成了研究区的林带、林网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在优化配置的条件约束下,森林覆盖率有明显的提高。利用GIS技术对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的研究,可为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更为直观、科学的依据,为管理者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一定面积的农田实验,高吸水树脂对农作物的出苗率、提前出苗时间和移栽成活率等有显著效果,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路桂云 《甘肃科技》1999,15(1):24-25
、问题的提出防风、降低风速是沙区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的主要功能之一。测定不同防护林的降风作用,是防护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林业科研、生产中经常需要做的工作。到目前为此,测定防护林的降风作用所用的仪器多是轻便风速风向仪,其测定方法是,在林带前和林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果,2006年11月对东山岛单条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和两条林带内外区域的风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内外风速呈抛物线状变化,最小值出现在单条林带后10h处,两条林带后15h处,距离后移了5h,而且风速值在逐渐降低.空间表面图为波浪状曲面,等值线分布比较均一.弯曲不大,中间出现一些小的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起,内蒙古地区就进入了近20年以来的虫害高发期,且逐年加重,居高不下,本文从气候角度与当地条件及耕作环境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林带、草原、农田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构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林带结构对防风效能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木麻黄农田防护林中用定点多次测量的方法对不同结构的林带进行了风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0h内疏透结构的林带防护效果最好,通透结构的最弱;防风效能随林带宽度的增加有所下降;随着林带的增高,防护距离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睿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睿区流失的大量泥沙和径流不仅造成当地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加速下游水体的富集营养化。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睿区,7月份是泥沙和径流流失的敏感期,也是径流中磷流失的敏感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中磷的流失主要决定于敏感期的一两次降雨,其流失总量由径流中磷的含量决定,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农田流失泥沙和径流最多。坡位影响农田产沙量和径流量.。农田中径流量和径流中流失的磷存在一个坡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给出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设置、造林树种选择、更新林带结构、整地时间及标准、造林时间及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条林带防护作用区风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防护林带对旷野风速运动变化所产生的作用,通过空间多点观测,来研究单条林带防护作用区风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带背风面2.5~19H范围内形成的风速降低区,是林带主要保护区和作用范围。其中,4~13H区域内由旷野最大风速值6.4m/s降低至2.7~5.0m/s,风速降低幅度为29.7%~57.8%;13~19日区域内风速分布为5.0~6.0m/s,降低约6.3%~21.9%。在林带迎风面3.5H范围内形成的次降风区,风速降低了0.4~1.0m/s;林带附近乱流交换比较强烈,而且在林带两端处略偏向林带背风面有两个较大的动力速度增强区,风速超过7.0m/s,甚至达到7.5m/s。在林带的垂直方向不同区间的垂线上风述变化不同,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并不完全相同。据此提出林带“有效防护面积”的新概念,是表征单条林带防护作用火小的客观指标,能准确地表达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区域范围和防护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棉养田在发展新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棉田目前占棉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以上,将棉秆、油渣作基肥还田,不仅能归还其生长期间所吸收的氮、磷、钾、硼、铜、铁、猛、锌等养分元素总量的95%,而且每公顷还可归还6t以上的有机物质给农田。实践证明,这项措施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保护环境,对发展新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雾灵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北省兴隆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植被及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方法是根据植被综合特征;即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联系.结合群落生态外貌特点和植物区系组成及群落所处的海拔高度,确定植被类型并翔分植被垂直带谱.雾灵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1)低山农田、果林、灌丛带(海拔900m以下)2)中山下部落叶阔叶林带(海拔900~1500m)3)中山上部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500-1700m)4)中山上部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700-1900m)5)山顶发生草甸带(海拔1900m以上).雾灵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1)低山农田、果林,灌丛带(海拔800m以下)2)中山下部落叶阔叶林带(海拔800~1400m)3)中山上部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400~1600m)4)中山上部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600~1800m)5)山顶次生草甸带(海拔1800m以上).  相似文献   

19.
陕西猕猴的栖息地和食物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猕猴在陕西仅分布于大巴山和米仓山,喜欢选择盆地农田带上缘及衣田-灌丛-森林带和中山落叶阔叶林带下缘活动,海拔600~1500m之间,其间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中的灌木林和小乔木林,是猕猴最喜欢的栖息场所,无大迁移。随植物的物候期变化,取食植物的种类和部位也随之变化,共取食76种植物,104个部位。  相似文献   

20.
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和生产力因子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量化模型Ⅲ对影响农田防护林生产力水平的树种、立地条件、结构配置及林带栽植方向等进行了评价,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防护林的建设及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