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重金属镉(Ⅱ)的印迹聚合物,并对其识别性能进行定量描述.以镉(Ⅱ)离子为模板,安息香肟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印迹的聚合物相比较,印迹聚合物对镉(Ⅱ)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选择性,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50 min,初始浓度为10 mg/mL时,吸附量为2.12 mg/g,并推测了该印迹聚合物和镉离子的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铜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纳米TiO2/SiO2为载体,利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聚合形成了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详细研究了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较,铜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性和选择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分别是36.51mg g-1和11.79mg g-1.该法的检出限为0.17ng 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97%.将该印迹聚合物用于自来水、青海湖水和扎陵湖水中的铜离子的分离富集和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复杂溶液体系中微量铜离子的分离,将离子印迹技术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以铜离子为模板离子,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氨水为引发剂,全程以水作溶剂,分别采用传统加热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铜离子印迹聚合物(Cu(II)-IIP),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4.
三苯基锡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单体,以三苯基锡(TPT)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TPT完全匹配的TPT模板交联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TMlPCLC),研究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交联和洗脱条件。以及对TPT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所合成TMIPCLC对TPT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2+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工业废水处理问题,利用一种由1,12-十二烷-O,O’-二苯基磷酸(DDDPA)和4-乙烯基吡啶作为双功能单体得到新型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其吸附及识别性能展开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水中Pb2+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当溶液pH> 5时,就能保持很高的吸附效率。选择性吸附试验研究发现,当共存金属阳离子为Zn2+,Co2+,Ni2+时,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目标Pb2+的选择性较好,试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86.6,53.0和46.5。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r3+和Cu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试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20.8和9.5。对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洗脱试验结果表明,洗脱含微量Pb2+的吸附剂时使用低浓度的HNO3就能达到100%脱附。经HNO3脱附后的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单位饱和吸附量仍然可达90.9 mgg1,为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位点和识别机理;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自制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研究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分离富集效果.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氢键或离子键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粒径分布在45~80μm之间,表面富含微孔结构,有利于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富集效果,可以满足痕量孔雀石绿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2+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TPED)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法合成出钴离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Co2+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PdCl42−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4-VP)、2-烯丙巯基烟酸(ANA)、2-乙酸胺基丙烯酸(AAA)为功能单体, 加入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致孔剂甲醇, 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用量的功能单体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 与ANA和AAA功能单体对比, 4-VP和PdCl42–能形成4:1的稳定配合物, 结合常数最大, 印迹效果最好, 是 3 种功能单体中用于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按照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用量比例为1:4:40制备的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d(II)的吸附量最大, 为5.042 mg/g。  相似文献   

9.
以间苯二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采用Scatchard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印迹聚合物对同类底物吸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间苯二酚呈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利用扫描电镜及红外吸收光谱法对MIPs进行表征,采用Scatchard和Langmuir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存在2类不同结合位点,一类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K_(d1)=0.053 g/L,最大表观结合量Q_(max1)=27.3 mg/g;另一类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K_(d2)=0.16 g/L,最大表观结合量Q_(max2)=42.8 mg/g。(2)吸附过程较好地满足Langmuir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为31.7 mg/g。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及对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在反相乳液中进行交联共聚反应.考察了影响聚合反应的乳化体系、引发剂、温度等因素,用透射电镜(TEM)测定交联聚合物的形态.结果表明,得到了粒径为几百纳米的交联聚合物,固含量可达25%(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2.
Imprinted polymers were prepared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Cu(II) ions from metal solutions. Three ion-imprinted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with methacrylic acid (MAA), acrylamide (AA) and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A) respectively as the functional monomers, ethleneglycoldimethacrylate (EGDMA)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the initiator and Cu (II) ion as the imprint ion. The template Cu (II) ion was removed from the polymer by leaching with a liquid of a 1:1 volumetric ratio of HCl to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The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of Cu(II) ion adsorp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three imprinted polymers and their non-imprinted counterparts. The polymers have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at pH 7.0. The isotherm of their batch adsorption of Cu(II) ions shows a Langmuir adsorption pattern. Imprinted polymers all have a much higher capacity and higher selectivity of Cu(II) adsorption than non-imprinted ones. MAA polymer benefits the most from imprinting. Imprinted MAA polymer has the highest selectivity when used to rebind Cu (II) ion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metal ions. Ion imprinting can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of preparing selective adsorbents to separate and preconcentrate metal in a medium of multiple competitive metal ions through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相似文献   

13.
PDMDAAC-AM共聚物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imethylDiallylAmmoniumChloride,DMDAAC)和丙烯酰胺(Acylamide,AM)为原料。以煤油为分散剂,在反相乳液环境中合成PDMDAAC-AM(Poly DMDAAC—AM)的方法.从反相乳液聚合的机理出发。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引发剂的用量、单体配比、引发温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特性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DMDAAC/AM=2:8,油水比为3:7,采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其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0.05%的条件下,采用逐步聚合的方法得到了固含量为45%,特性黏度为800.5cm^3/g,溶解迅速且絮凝效果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conducted in emulsion by using Cu(Ⅱ)/2,2'bipydine or Cu(Ⅱ)/phen complexes, AIBN or V50 as the initiator, Brij-98 or OP-10 as the surfactant. The results of GPC showed that both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exhibit living characters when using AIBN as the initiator. However, when V50 was used, the monomer conversion was fairly low and the whole polymerization was not controlled well. The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told us that the latex particles were mean and stable when using Brij-98 as the surfactant.  相似文献   

15.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考察了聚合方法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详细讨论了有机硅单体用量对乳液粒径大小和粘度的影响,采用PCS跟踪了聚合过程的粒径大小,并对粒子形态采用TEM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良好.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径逐步增加.随MATS用量的增加.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变差,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加,乳液的粘度增大.乳胶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6.
含醚键离子交换树脂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醚键的离子交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2 和Pb2 的吸附性能,分析了该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时间、Cu2 离子和Pb2 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该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考察,并对该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机理及再生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4.5的条件下,该离子交换树脂对Cu2 和Pb2 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到2.3 mol/kg左右,去除率均可达到97.5%以上,并适合处理含低浓度Cu2 离子或Pb2 离子的废水.吸附了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可用5%~10%的盐酸再生并回收重金属离子.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天麻素为模板,合成了对天麻素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扫描电镜和平衡吸附实验表明,与空白印迹聚合物(NIPs)相比,MIPs表面粗糙多孔并且有较多的结合位点和较高的吸附容量。在吸附动力学实验中,MIPs在30 min即可吸附最大吸附量的88.38%。在选择性实验中,MIPs对天麻素的吸附量远大于对其结构类似物葡萄糖的吸附量,体现了良好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材料有作为选择性填料来提取分离天麻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荆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反应,考察了单体MMA浓度、引发剂KPS用量及聚合温度对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转化率一时间关系曲线的模型函数——Gamma积分函数,用它拟合了转化率一时间关系曲线,获得了聚合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如平均成核速率,聚合最大速率和平稳期平均聚合速率及成核结束和聚合进入完成期对应的转化率。同时对聚合速率与以上各聚合参数的关系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拟合相关系数非常接近于1,平均拟合误差很小,成核结束时转化率在15%以内,聚合速率随以上参数增大而增大,反应温度在聚合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评价.该聚合物固定相表现出良好的分离选择性,能够使对氨基苯甲酸与其结构类似物对苯二胺快速基线分离。通过对流动相中水含量与色谱分离效果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溶质与印迹固定相的疏水作用是分子识别中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