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已正式列入“十五”计划,近期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东线和中线开工建设。文章论述了大西线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研究路线;论述了采用数字地球虚拟仿真技术研究西南诸外流主河的调水可行性,包括调水量、地质基础、调水路线优化、环境效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2.
以南水北调两线第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为例,在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调水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而从规划协调性、调水比例和生态需水量等方面分析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调控,使调水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为缓解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为例,在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调水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而从规划协调性、调水比例和生态需水量等方面分析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调控,使调水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为缓解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西线调水与西南三江水能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各家提出的大西线调水线路、调水量,闸明该线的合理性,提出了工程建设程序的建议;估计调水对怒江、澜沧江及雅鲁藏布江水能和出境量的减少,并对西南三江水能利用和南水北调的统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爱华 《科技潮》2008,(5):32-35
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一个占世界人口20%的大国,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6400亿公斤,届时中国将缺水1300~2600亿立方米。随着工农业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耕地越来越少,18亿亩耕地红线的突破难以避免。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将长期成为中国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6.
选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下游的朱倭、朱巴、绰斯甲和足木足4个水文站(1960-1996年)的径流资料及其同期的降水、气温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调水河流的径流补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站的径流均与年降水量或4~6月降水量的关联度最高,说明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量,这一初步分析结果为长江上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8.
应用重构相空间技术和混沌理论对月径流时间序列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主要河流附近的甘孜、朱巴等4个水文站月径流时间序列为对象,研究了嵌入相空间维数和关联维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了饱和关联维数和最小嵌入维数,结果表明:当最小嵌入维数超过6时,关联维数逐渐趋于稳定,即达到饱和,得到饱和关联维数在1.1~1.5之间,说明这些月径流序列可能具有混沌特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混沌理论来建立径流的预测模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时黄河上游水力发电的补偿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跨流域补偿效益计算的基本原则,应用黄河干流梯级水库补偿效益仿真模型计算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时黄河上游龙—青河段梯级水库的发电补偿效益.结果表明,在现有装机容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时,黄河上游龙—青段25座梯级电站年发电量可增加88.52亿kW.h,仅节约燃料费和运行费所产生的年发电补偿效益就达8.55亿元.  相似文献   

10.
跨流域调水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进入一个高峰期,分析了跨流域调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对中国水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意义.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环境与生态、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水工程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影响,论述了解决不利影响的几个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指出要使跨流域调水工程效益最大化,负作用最小化,以水资源跨流域调水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对我国北方局地气候影响的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简单的一维气柱能量平衡模式研究在我国北方土壤中增加水份含量后引起的局地气候变化,应用气柱中的辐射、降水、水汽和内,位能辐合间的平衡,可以推导出降水、温度、地表反射率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而地表反射率的变化又与地表水份含量有关;而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也可得到降水、温度、地表水份含理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从上述这些关系最终可以得到地表水分变化对降水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和温度变化与植被复盖度有关。在我国西北地区,当土壤水增加1/15,随植被复盖度的从大到小,年降水可增加原年降水量的1/30-1/11,在华北地区,当土壤水增加1/20,随植被复盖度的从大到小,年降水可增加原年降水量的降低均与土壤水的增加量成正比。而能量平衡模型在西北地区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根据勘察和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对韩庄运河沿线的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宏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如河道开挖、边坡稳定性、地震与土层液化、渠道渗漏与环境问题以及地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引水隧洞长达73km,最大埋深1100m,因此软围岩大变形及岩爆等工程地质问题尤为突出。利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对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隧洞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对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地球探测指标是探测深度。因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探测深度为1~2km,所以当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深部的探测结果相互抵触时,要对CSAMT法的测试结果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玛柯河-贾曲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过程中,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对155~239桩段断层破碎带的解释结果与野外岩石露头所反映的地质信息吻合较好,并得到了钻孔资料的验证,说明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值得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浮游植物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体浮游植物的调查,以及对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水域共有浮游植物7门40属66种3变种2变型,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和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浮游植物对水体污染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水体为寡污型水体.本研究为建立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 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合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大汶河河流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严重危害、主要来源和原因,提出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的对策应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大汶河生态平衡,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合格水质。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引汉济渭工程,根据资源系统复杂性和水源配置原则,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建立了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考虑工业节水和引汉济渭不同调水量的基础上,对2020水平年和2030水平年共10个方案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从不同方案下供需成果和供水量构成两方面对配置结果进行探讨,得出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水资...  相似文献   

17.
长江黄河等江河联网调水与综合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联网调水方案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增加北方水电比重 ,长江上游和汉江洪水可以向北分流 ,利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等  相似文献   

18.
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是南水北调,东西互济,实现水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支持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节制闸间距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制闸间距的选取影响到工程投资的多少与能否安全运行的问题.本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设计参数为依据,从调度的灵活性,事故处理时间,闸门、渠道的安全超高、水头损失与最低流速及节制闸工程造价等5个方面讨论了中线干渠节制闸间距长短的优缺点.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节制闸间距取20~30km为宜.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华北平原北部气象站点实测气温、降水、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数据,结合土壤相对湿度数据,计算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变化量3个水分循环的核心变量,构建华北平原北部农田水循环模型,设计缺水量指标,并分析2002—2011年华北平原北部农田缺水量的逐旬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北部的农田在整个作物生长阶段严重缺水,大多数月份所有地区缺水,仅7月中旬自然水分较为充足;春季是华北平原北部农田干旱最严重的时期,以河北中南部地区春旱最为严重;秋季干旱程度相比春季较轻,干旱相对严重的区域位于研究区域西北部;衡水以及北京西部地区在整个作物生长阶段均严重缺水,是干旱最为严重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水分利用管理及农田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