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螺杆间隙对流道中药浆的安全性能和混合效果的影响,在螺杆构型相同的情况下,设置1.2、1.6 mm和2.0 mm 3种不同的螺杆间隙,建立非等温流场模拟模型,用模拟计算得到的压力、温度和剪切应力来评价流道中药浆的安全性能,用加权平均剪切应力和累积停留时间分布来评价螺杆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螺杆间隙的增大,流道中药浆的安全性提高,混合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2.
间隙对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清楚解析间隙对螺杆制冷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及提高压缩机性能,针对双螺杆制冷压缩机中的啮合间隙和排气端面间隙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间隙值下,啮合间隙对螺杆制冷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绝热效率等的影响数倍于排气端面间隙的影响,每增加0.01mm的啮合间隙,会减少0.4%左右的容积效率,而每增加0.01mm的排气端面间隙,会减少0.13%左右的容积效率;在较大啮合间隙工况下,排气端面间隙的改变基本不影响压缩机的容积效率、绝热效率以及系统性能系数(COP)等,但是同时增加啮合间隙和排气端面间隙,会引起压缩机性能参数、制冷量及系统性能系数的下降。因此,在螺杆制冷压缩机的设计中更应注重啮合间隙分布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双螺杆磨浆机螺杆几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相对运动分析的方法对双螺杆几何学进行研究,得到了螺纹齿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数学方程,建立了同向啮合双螺杆螺纹曲线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计算,利用MATLAB软件绘画制出曲线图形;同时对所得理论曲线进行简化近似,以利于制造成型车刀,从而便于加工制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啮合同向双螺杆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运用Pro/E软件,研究出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造型方法,可以同时得到双螺杆和流道的三维实体,对于双螺杆的设计者和制造者有借鉴意义,对挤压机工作过程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玉杰 《天津科技》2004,31(4):63-64
概述了国内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工业化技术在聚合物生产若干个基本环节中的若干发展与应用,简单介绍了双螺杆聚合反应挤出机与传统设备的对比分析及应用实例等。  相似文献   

6.
文中利用了两种对非规则边界参数区域进行拟合的方法,对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四面体间隙进行了拟合,并建立了一种曲面拟合误差测量的新方法;应用此法,从度量曲面的整体贴近程度方面对拟合曲面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7.
同向双螺杆输送机螺纹曲线的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双螺杆输送机螺纹几何轮廓的数学模型,使用相对运动分析的方法,得出了修正后螺纹轮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数学表达式组;结论是利用该组数学表达式,可直接求得螺纹轴截面内的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双螺杆几何学的研究,建立了同向全啮合、共轭、双头挤出机端面曲线、立体图形及刀型曲线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给出了螺杆设计中端面所适用的参数曲线族方程。  相似文献   

9.
食品双螺杆挤压机GUI操作界面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K要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数据用MATLAB语言编程处理,得到食品双螺杆挤压机的螺杆转速和机头温度与挤压机流量和产品比容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该数学模型设计出GUI图形用户界面,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挤压机产量和产品膨化效果的预测,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双螺杆压缩机齿间间隙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双螺杆压缩机齿间间隙的生成原理,提出将阴、阳转子齿面沿接触线的法向间隙作为阴、阳转子的齿间间隙,将螺杆压缩机齿间间隙分布的计算转化为沿接触线的间隙分布的计算,即转化为沿接触线的间隙带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螺杆压缩机齿间间隙分布存在跃升现象.该方法可以获得完整的齿间间隙分布规律,可以量化不同的齿间间隙获得方法对齿间间隙分布的影响,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桩侧的粗糙程度对桩侧阻力的影响,以嵌岩桩为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侧孔壁粗糙程度直接影响着桩侧阻力的大小和分布,也影响着桩侧阻力的发展进程.认识到:当桩侧从光滑到具有一定粗糙度时,桩侧阻力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粗糙度的进一步提高,桩侧阻力提高的幅度将减小.施工时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增加孔壁的粗糙度,从而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了减少广义旁瓣相消器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新的降秩广义旁瓣相消器,利用特征子空间构建阻塞矩阵,设计广义旁瓣相消器,比以往的降秩广义旁瓣相消器能够减少更多的计算量,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a new definition (Evolving Solution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MOP) to answer the basic question (what’s multi-objective optimal solution?) and advance an asynchronous evolutionary model (MINT Model) to solve MOPs. The new theory is based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evolu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al evolution and MOP, thus it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rting Optimization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Pareto Optimization. Some tests prove that our new theory may conquer disadvantages of the upper two methods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响应表面法的汽车侧面安全气囊仿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汽车安全气囊对侧面碰撞中的人体保护,对其进行优化匹配设计.针对传统的安全气囊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PSM子结构方法和响应表面优化方法.首先利用PSM子结构方法建立了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的优化模型,然后通过一阶响应面筛选设计变量,最后利用二阶响应表面模型对安全气囊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新的参数组合能够有效提高侧面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降低人体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类新的图类的优美标号问题,建立了相应的优美标号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图Gxm,y的3种不同优美标号算法,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证明,从而得出这类图都是优美图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The extended Gabor function model for visual receptive field ( RF) was modified by substituting the term related to time with two-order integral kernel of F function to generate a new model called modified Gabor function model of RF. A set of the modified Gabor models (MGM) can present the major spatiotemporal properties of neuronal receplive field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rimary visual pathway. The transient responses, dynamic properties of RF simulated by MGM,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electrophysiologic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船艏泵喷射侧向推力的水动力计算,并对两种泵的出口段形状作了比较,从而得出较好的出口段,并选择合适的水泵,为改善船舶操纵性能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掌握边桩的受力变形规律对洞桩法车站的安全至关重要.基于修正的荷载-结构模型研究洞桩法边桩变形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边桩顶至底板的边桩侧向位移呈抛物线形,底板以下的边桩侧向位移基本为零;导洞初支体系能够承受大部分自身围岩应力,但在计算模型中忽略导洞围岩应力时,应对导洞底部侧压力系数扩大20%;常规荷载-结构模型计算所得的边桩侧向位移整体偏小,经修正的荷载-结构模型计算所得的边桩侧向位移与现场实测数据较为吻合;修正的荷载-结构模型边桩轴力有大幅缩减,边桩剪力和弯矩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平面模型试验中,侧面摩擦对荷载传递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摩擦、改善边界条件等提高荷载传递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涉及交通需求、交通供给、管理技术三个方面。本文以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两因素为出发点,把城市交通视为一个动力系统,探讨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