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那曲地区为实例,运用SPSS软件,在构建交通发展指数和区域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地对交通建设与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哈尔滨地貌特征及交通现状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区域交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对现代交通体系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发展现代化交通体系的研究宗旨及注重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是确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基础,其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区域旅游活动的组织,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本文利用最近邻指数NNI、β指数、γ指数、α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6种分析技术,对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做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具备了开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但是,旅游交通的连接性和通达性较差.因此,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各节点之间的连接性和通达度水平是山西省发展红色旅游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山西省紧密度指数C=0.7,相对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地区交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引入定量评价区域交通条件的区域交通优势度和构建评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区域交通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交通水平发展具有空间耦合性,空间耦合呈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5.
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水平决定区域性科技现代化程度。应用教育发展力指数、科技资源指数、科技贡献等指数和科技现代化模型对内蒙古科技系统进行地区间的比较与关联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其它区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和智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舒适  邵春福 《科技信息》2007,(35):31-32
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芮华  刘坤 《河南科学》2012,(10):1540-1543
通过公路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数学模型的建立,从交通发展指数、区域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三个方面与公路建设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最后从整体性评估高度对公路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进行了综合的评价,以借此对河南省公路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运用指数、指数、指数、紧密度指数和最邻近指数的方法对鄂西北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空间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的连通性较差,致使本区的各景点的联系较弱,为此需加强本区的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本区的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T=0.69说明,较为紧凑的资源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也为临近的旅游区域发展带来抑制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泛珠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正确认识省情,明确云南省在泛珠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并据此制定恰当的合作战略,对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体系、现代化水平、新经济指数、人口和经济生态位等因素的比较分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云南省在泛珠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对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厘清物质交通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响应过程有助于理解区域发展的驱动机制。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多年断面数据,采用指数建模、地理加权回归、全局莫兰指数、LISA集聚分析等方法以揭示交通区位演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动态关联机理。研究发现:近20年来,重庆市城镇化与交通建设取得了同向快速发展,交通建设的绝对增长幅度快于城镇化的增速;交通设施建设对城镇化发展的正向拉动不断增强,同时,二者发展具有空间依赖性;山地交通设施与城镇化布局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其高值区集中在主城及周边地区;基于地形、历史、政策、经济等地区差异的长期性,物质交通建设与城镇化的时空协同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稳定性。近20年来,重庆市城镇化与交通建设的协同效应明显,且基底约束效力较强,空间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明晰区域文化现代化基础上,构建了测度区域文化现代化建设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因子分析为测度方法,分析了2010年我国省域文化现代化建设情况,研究表明:我国省域文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区域文化现代化建设水平可分为5类,类型分布呈橄榄型;区域文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梯度明显;区域文化现代化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最后,文章给出加快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入侵和城市近代化发展,中国区域城市间的联系出现日益加强的态势。文章依据区域城际间交通结构近代化历程和不同时期城际间联系范围、深度、广度及特点,将这一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河南交通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南各地市交通物流发展综合实力进行排序,运用因子分析对河南交通物流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讨论,运用聚类分析对河南区域交通物流发展的特征相似性进行归类.最后,提出在构建河南全省交通物流网络体系时,应分国家级、省级、区域性、集散型4个层级物流节点进行布局,并建议出台差异化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地区现代化差距拉大和地区科技发展极不协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家科技规划应考量对地区现代化的协调与带动。  相似文献   

15.
依托国家及区域性交通构架,完善地区性通道,强化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为补充、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地区性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度是影响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运时期城市一般呈现单侧带状和散点状布局,陆路时期则主要呈现星状或块状布局,综合交通时期将呈现都市连绵带的布局形式.丹阳市要实现交通与用地、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运输区域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交通运输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以运输区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运输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聚类分析法,对中国运输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形成了七大运输区域。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运输区域的划分能为分析运输区域特征和区际之间联系提供空间背景,同时也为区域运输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节点,建立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广东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选取14项经济指标,定量评价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广东省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广东省分为五个协调类型区,并对各种类型区进行分析和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广东省的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紧密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困境,提出高职教育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建设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碳排放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区域划分进行研究,提出公平性、可行性、效率性及优先性4大原则。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构建碳减排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碳排放水平3大影响因子,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货物周转量以及货运总量等10项指标,以2009年30个区域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主成分分析法及系统聚类法对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碳减排区域按照碳减排潜能划分为优化、重点、积极及限制碳减排4类区域;碳减排潜能呈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变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碳减排潜能最大,是碳减排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