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香港机场,采用了6.7 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敞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 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抗风设计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对3座通航孔桥和深水区非通航孔桥,开展了常规节段模型、大比例尺节段模型、全桥气动弹性模型以及施工期桥塔自立状态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原设计方案主梁存在颤振临界风速低、涡激振动振幅超限以及桥塔驰振等抗风问题。通过采用气动措施和机械措施,有效解决了港珠澳大桥的抗风问题,为大桥的抗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确保了大桥的抗风安全和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港珠澳大桥是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其建成后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城市融合和经济发展,推动珠江口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港珠澳大桥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区域交通需求,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判断标准出发,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及投运对珠江口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冯希 《科技资讯》2012,(1):235-235
正在兴建的港珠澳大桥将成为连通整个珠三角经济区的一条大动脉.作为连接点的珠海,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本文重点论述它对珠海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次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的伶仃洋海域,开始构想它的时候,人们称之为伶仃洋大桥。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呈喇叭形,水域面积约为21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6.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72017-07-01至2017017-07-15;排行依据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港珠澳大桥总长55 km,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其中主体工程由6.7 km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 km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作为  相似文献   

7.
徐婧  刘伊生  李欣桐 《河南科学》2019,37(6):1014-1019
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规模化及国际化发展趋势,重大工程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工程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决策不确定性并引发管理中的诸多难题.为高效解决重大工程决策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决策方案冲突等问题,将智能决策方法融入重大工程群体决策过程中,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重大工程智能群体决策支持系统(BD-IGDSS),并通过将BD-IGDSS应用于中泰铁路工程及港珠澳大桥工程,分析该系统在重大工程决策管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6月以来,香港喜事不断,首先是从世界卫生组织中的旅游警区和疫区中除名,接着是广东居民在7月份可用个人身份赴港旅游,再加上“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港珠澳大桥”即将落实,香港一扫过去几个月因SARS和经济不振所带来的阴霾,一派喜气洋洋。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立项,和中央政府关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出台更被香港视为中央给香港回归6周年的一份大礼。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世界博览》2011,(10):80-80
这是一条内地许多媒体都转载了的消息,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港珠澳大桥是干什么的,被一个老太太逼停算怎么一档子事,这件事又与大家有何相干?  相似文献   

10.
围绕苏通大桥前期工程方案论证决策过程,重点介绍苏通大桥桥位论证、跨江大桥主桥工程方案研究与比选论证和有关前期科研工作概况。在跨江大桥主桥工程方案研究和比选论证过程中突出介绍了主桥桥型方案构思、1 088 m斜拉桥方案研究与比选、主桥结构体系研究与比选、主桥主要构件结构方案研究与比选,并从基础资料专题研究和桥梁关键技术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苏通大桥前期科研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11.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大挑臂钢箱梁外形较钝,在常遇风速下易发生涡激振动。该文通过一系列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详细研究了各种气动措施和阻尼措施对此类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挑臂钢箱梁截面存在2个竖向涡振区和1个扭转涡振区;依据涡振振幅和发振风速区间,通航孔斜拉桥需关注第2个竖向涡振区,非通航孔连续梁桥需关注第1个竖向涡振区;在栏杆上安装弧形扰流板的气动措施可有效改善其涡激振动性能;增加结构阻尼可显著降低其涡振振幅,阻尼比达到1.0%时,涡激振动基本消失,该阻尼限值可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的依据;最后,利用三维非线性涡振分析方法对节段模型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西固大桥位于柴家峡水电站附近,距兰州市公路里程约30km,是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其桥位的选择决定着路线的走向,同时控制着造价和整条高速公路的经济型和安全性等。本文以西固大桥桥位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对本桥A、F、G三个方案优缺点的对比,得出经济指标最优的A方案为推荐方案,可以为以后本地区黄河上游地区的大跨斜拉桥桥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从中国古代的都江堰、莫高窟、京杭大运河等工程奇迹,延续至新时代的“嫦娥”落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高铁奔驰、C919首飞、南水北调、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彰显了中华民族5 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汹涌扑来,工程转化应用更加聚焦于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重大工程组织模式的变革是工程战略执行的重要问题.首先回顾60年来我国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变,并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三峡工程、鸟巢工程和上海"世博轴"工程等典型案例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识别出重大工程的组织管理模式.然后,采用三方博弈模型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博弈三方的选择和行为,研究博弈三方间的选择行为,并找到博弈的均衡解.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下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盼望着,盼望着,港珠澳大桥终于通车了!2018年11月7日傍晚,我与爸爸妈妈来到港珠澳大桥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条蜿蜒向前、望不到尽头的"巨龙","巨龙"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前方是九洲航道桥,爸爸指着那两座大气磅礴的"风帆"塔向我介绍,"风帆"塔喻示扬帆远航,代表着祝福。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海豚"塔和"中国结"桥塔。"海豚"塔喻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保护环境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0月23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通车。这座大桥被誉为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跨海大桥中的纪念碑。它全长55千米,横跨风高浪急的广东伶仃洋,需要在120年的使用寿命里抵抗台风和地震的侵袭,建造困难前无古人。大桥还有一节深埋在海底的隧道,由两座新建的人工小岛与大桥连接。整座大桥充满科技亮点和令人赞叹的智慧结晶,在便利交通的同时,也让中国桥梁又一次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大埋深段为研究对象,将沉管隧道简化为框架结构,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对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各构件的内力状态.在内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验算沉管隧道各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及结构表面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结果表明:沉管隧道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都远大于结构的内力;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沉管隧道模拟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内力状态、混凝土受拉破坏状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宁波象山港公路大桥项目是浙江省“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山港公路大桥上部结构为双幅、单箱单室斜腹板等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本文从象山港大桥箱梁结构技术概况分析入手,对象山港大桥箱梁结构施工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原上兰汾河大桥的方案构思和方案设计,提出了适合该桥建设条件的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无背索斜拉桥和预应力连续梁桥3个桥型方案,并进行了方案比选,将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20.
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及其关键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沉管隧道抗震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背景,阐述了超长沉管隧道抗震设计与分析中迫切需要解决的4个关键性问题,即沉管隧道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计算方法、非一致地震激励下超长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沉管隧道减震控制技术以及沉管隧道振动台试验模拟技术,并指出了沉管隧道工程抗震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