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知识2003年第18期印度近来连出祸事。8月25日孟买连续发生两次大爆炸,造成至少5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事隔仅两天,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纳西克地区在欢庆昆梅拉节时,场面失控,至少有39名香客在混乱拥挤中被踩死,170多人受伤。其实,印度昆梅拉节发生死伤事件并不是第一次。1986年在恒河之畔的哈里德瓦尔举行昆梅拉节,有50人在混乱中丧生。再向前追溯,1954年在阿拉哈巴德的昆梅拉节期间约有800人被踩死。昆梅拉节(Kumbhamela,一译“贡普节”)是印度教最古老盛大的节日,也是印度教徒以沐浴为主要内容的朝圣活动。这个节日每隔12年轮流在印度教…  相似文献   

2.
正"冥想"早在中国道教和儒教文化中就有发展,而如今"冥想训练"在现实的商业界广受欢迎,甚至连美军都在研究使用"冥想训练","冥想"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关于冥想(Meditation),最早的文献记录于古印度的《吠陀经》(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1000年之间)。大约在公元前600~500年间,各种形式的冥想在中国道教和儒教中也得到发展,此外还有印度教、耆那教、原始佛教。  相似文献   

3.
藏族和纳西族在历史上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纳西族《创世纪》中说藏族、纳西族、白族是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族是老二,白族是老三。藏、纳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长期的密切交往,也有因封建中央王朝的介入或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事纠葛。两个民族在喜马拉雅边缘地区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写下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意义非凡的一页。如今藏学和纳西学成为举世关注的显学,由于历史上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苯教和东巴教的研究成为相互缺一不可的交叉学科,唐巴地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发展、茶马古道上的经济贸易史也…  相似文献   

4.
正一生被战争后遗症困扰1974年2月,纳西姆和其他93000名巴基斯坦战俘被印度遣返回国。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欢迎。相反,巴基斯坦官方对这些战俘的敌意是显而易见的,理由是这些士兵向敌人投降了,"丢了国家的脸面"。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南亚地区相邻的两个国家。由于在领土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两国曾发生过三次战争,双方都有一些军人被对方抓获,沦为战俘。巴基斯坦军人纳西姆不幸就是印巴第三次战争中被印度军队抓获的一个战俘,而战俘的"后遗症"彻底主导了他的后半辈子生活。近日,纳西姆的女儿接受记者的采访,披露了纳西姆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  相似文献   

5.
<正>婆罗门教进入东南亚的时间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之后,以从陆路穿越孟加拉或从水路跨越印度洋的商人、僧侣为载体,主要通过和平的方式传播。婆罗门教复杂的仪轨和神秘性为东南亚早期国家统治者所需,其多神信仰、崇拜自然神祗的特征又与当地原生的泛灵论暗合,因而得以在东南亚快速发展。公元八至九世纪,婆罗门教在印度革新成为印度教之后,很  相似文献   

6.
汽车沿着阿杰梅尔(Ajmer)公路穿越印度北部拉贾斯坦横亘的山脉,终于到达小城布什卡(Pushkar)。这个小城常住人口只有14万,却拥有400多座印度教神庙。街头巷尾,小道两旁,几乎全部被寺庙占领。它是每个印度教信徒一生中必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印度恰尔肯德邦丹巴德地方法庭向两名印度教的神发出传票,请神出庭作证判定当地一座神庙附近地产的所有权。这座神庙的神职人员曼莫汉·帕塔克宣称,这座神庙20世纪20年代被赠予他的祖父,所以他是这座神庙附近地产的  相似文献   

8.
古老的民族, 年轻的国家在南亚次大陆东部,有一个年轻的国家,就是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它的面积为十四万三千九百九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约八千七百万,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达六百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孟加拉族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此外还有二十几个少数民族。孟加拉族是古老的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七世纪。当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孟加拉族接受了伊斯兰教,至今孟加拉国人口的百分  相似文献   

9.
纳西象形文轮廓字体的设计及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轮廓字体是纳西象形文信息平台的核心.提出了纳西象形文印刷体的标准以及制作方法,为以后纳两象形文多种字体的开发以及其它应用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矗立在印度展览会大门前的一座石牌坊模样的建筑,首先引起成千成万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走近去观察,人们很快会看到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精巧地雕刻着无数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它的结构和式样使人感染着强烈的印度气氛。选择这样一座建筑来把参观者导入印度悠久文化的意境,确是意味深长的。印度朋友们会告诉你:这是桑奇地方的“托兰那”,它是二千多年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也是印度保存迄今的著名古迹之一。桑奇(一译商質),是印度中央省的一个小地方,静静的贝特瓦河在那里流过。在河的左岸,有一座高三百英尺的小山,名叫桑奇山,这座小山和毗连诸山的山巅上  相似文献   

11.
佛教简释     
杭州谢庆同志来信,希望介绍一下佛教。现简介如下: 佛教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更早。相传它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代印度,那正值中国春秋时代。佛教是由当时迦毗罗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创立的。悉达多是释迦族人,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的圣人。传说他年轻时出家,约在三十多岁时坐在一棵毕钵罗树下思维所谓解脱之道,遂成  相似文献   

12.
奉化印刷厂修配组工人严圣时、孙贤巨等同志,在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对上腊机熔腊机构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原来的一台对开上腊机,采用远红外熔腊,用6千瓦电热盘,装在腊斗下面进行加热。由于电热丝裸露,部分热能扩散损失,熔腊时间长,预热时间需一时半,冬天气温低时,还另用煤炉预热添加的腊块。八小时工  相似文献   

13.
在印度,把嫁妆叫做“陶里”(Dow-ry)。女子出嫁都要伴有“陶里”,男方若不满意,往往对女方施以各种虐待。早期还有一种叫“萨蒂”(Suttee)的习俗,丈夫死亡,妻子要同亡夫的尸骸一起火葬。“萨蒂”在近代已被禁止,而“陶里”却愈发在今天的印度盛行。据报道,仅在新德里,一九七八年就有二百起由于男方嫌“陶里”不够而将妻子活活烧死的事件,去年以来类似事件更加蔓延。印度舆论界对此议论纷纷,予以抨击。“陶里”以及妇女的命运,今天在印度仍是严重的、引人注目的问题。“陶里”这种陋习由来已久。据记载,印度在吠陀时代(公元前一七○○年到公元前六○○年,另一说是公元前一五○○年到公  相似文献   

14.
虽然还只是1月,印度安得拉邦已是夏季了。此时,我访问了印度南方的这个美丽的地方。安得拉邦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在首府海得拉巴,我们参观了印度教的比拉庙。这儿的比拉庙是印度最大的比拉财团在1966年投资兴建的。它建在一座山顶上,东面是侯赛因湖,四周被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环绕着。湖光山色,秀丽幽美。整个比拉庙都是用清一色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庙的前半部呈现南印度风格,后半部则为北印度风格。据说修建比拉庙的工匠们大都是修建泰姬陵的后代。比拉庙中间竖立着一根大铁柱,乍一看我以为是旗杆,后来导游告诉我说那是男子生殖器的象征。印  相似文献   

15.
<正>此次大选,莫迪就宣布从印度教圣地瓦蓝纳西选区参选,宗教情结或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印度各大政党的竞选工作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本届大选料将创下印度选举史上的"四最"纪录:选民最多、历时最久、耗费最贵、安保最严。本届大选的合格选民多达8.15亿,较上届大选多出整整1亿,约为美国总人口的2.6倍。竞选耗费预计高达49亿美元,是上届大选的三倍,直追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70亿美元。倘若按购买力平  相似文献   

16.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东部犹地亚山区,面积只有176平方公里。它是世界闻名的古城,古代宗教活动的中心之一。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它一样与如此众多的人的信仰和命运相联系。在它5000多年的历史中,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为了拥有这座城市,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谁是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相传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一批从阿拉伯半岛迁入的半游牧部落的迦南人(阿拉伯人)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2000年,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称为迦南国,其领土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及约旦。迦南人首次建造了耶路撒冷城,  相似文献   

17.
尼泊尔人的姓名很长。其中不仅包括本人的姓氏和名字,而且表现本人的爱好、意愿和信仰。由于尼泊尔是一个印度教国家,许多人还喜欢把印度教传说中神灵的名字作为自己姓名的一部分。尼泊尔人的姓名通常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本名,或以神名为名;中间是爱好或理想;最后为姓。尼泊尔首相的姓名为苏尔亚·巴哈杜尔·塔帕。“苏尔亚”是他的名字,意为“太阳神”;“巴哈杜尔”意为“英雄”,可以说是他的志向;“塔帕”是其姓。尼泊尔人名叫克瑞士纳·普拉萨德·斯瑞斯塔的也不少,译成中文为黑天神·恩情·斯瑞斯塔。印度教中,众神也有性别之  相似文献   

18.
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废除了绵延几千年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世界文明史上奇特的社会等级制,严厉而复杂,覆盖和渗透了印度社会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诸方面的相互关系,至今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统治时代就不许稚利安人与当地的达罗毗荼人通婚,以保持血统纯洁,这就是最初的印度种姓制度。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种姓制度就已定型。当时的社会分成四  相似文献   

19.
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260美元(1984年),属低收入国家;工业化程度也不高,只能算半工业化国家。但是,它在核能、航天、计算机等高技术领域,却取得了较大进展。自1956年以来,印度建成6座研究试验反应堆。自1969年至今,已拥有6座核电站,且是继美、苏、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之后第7个运用快中子增殖技术的国家,从而可充分利用其储量居世界首位的钍资源。按印度15年核能计划,到2000年将另建22座核电站,届时核电将占总发电量10%。 1975年,印度首次发射人造卫星;1980年,首次用国产火箭将国产卫星射入轨道,成为世界第6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迄今,印度成功地发射了7颗科学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4颗是自行发射的。在卫星转播电视教育、气象观测等方面,印度甚至走在我国的前面。  相似文献   

20.
苏拉瓦底     
巴基斯坦现任总理侯赛尼·夏希德·苏拉瓦底,1893年生于印度孟加拉省西部米德纳浦的一个大地主的家庭,父亲得到过英国的爵位。他早年在加尔各答求学,后来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得法学士学位,并在伦敦取得了律师资格,回国后成为第一流的律师。 1925年左右,苏拉瓦底参加了全印穆斯林联盟,从事政治活动。后来他担任了穆斯林联盟孟加拉组织的秘书长,孟加拉省立法议会的议员,成为孟加拉省穆斯林联盟的领袖。此后,他先后出任孟加拉省劳动部长、财政部长、粮食部长、卫生部长及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