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分析模型, 开展了环渤海地区1990年和2008年的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结果表明: 2008年, 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地区、沈阳都市区、胶东半岛、鲁中地区、城市辖区及周边县域; 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鲁西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和海河冲积平原; 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指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生态保育功能强势区集中分布在辽东山地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冀东北山地丘陵区。与1990年相比, 环渤海地区县域多功能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迅速提升; 粮食生产功能提升幅度较小, 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向平原农区集中; 生态保育功能变化不显著, 北部山地丘陵区的生态保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2.
3.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各发展阶段永久性样地的调查研究,初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过程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发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总多样性基本随系统局长的方向逐渐增大,但其过程存在着波动变化,物种均匀变化与系统发展方向关系不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群落郁闭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人才地域分布和地域结构特点,确立了人才分布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人才合理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江苏集镇发展地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和镇容镇貌分析,江苏区域内部集镇发展差异显著.如何合理的界定区域范围,是建立集镇发展模式的基础.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把江苏划分为三个地域——苏北、苏中和苏南.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地域范围内的集镇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数量,劳动适龄人口,人力资源质量,就业人口等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的历史发展变化,最后的地域结构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7.
水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多重尺度的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动态平衡状态容易受到干扰而破坏.在分析水域生态系统干扰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组成,从工程角度将水域生态系统划分为4个尺度,即微小尺度、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然后对这4个尺度所对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进行了概化,讨论了各尺度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在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区域差异的客观反映,探讨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产业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的理论基础,也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该文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深入探讨了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西藏人口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分析、处理和解释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与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空间模式的发生尺度和塑造该模式的空间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套科学的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评价体系,有利于众创空间识别自身发展问题,有利于政府准确评价众创空间发展健康状态。在借鉴VOR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三层次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圈层和内容构成的二维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方法计算江苏162家众创空间综合健康指数,利用Theil方法计算众创空间各圈层之间的不均衡指数。结果显示:江苏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化较为严重,各圈层之间的不均衡性较强,应加强政策调整以促进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城市的发展历史过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一柄双刃剑,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常常对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在此背景下,该文试图探讨基于生态景观系统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力图通过对城市斑块的保护,维护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完整性,构建完善、有机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依据理想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结合市域景观生态系统结构,认为城市未来应按照“一城两区、一主一副”的总体思路,在完善现状老城区的基础上,向西南跳跃式拓展,构建多中心开敞组团式的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1.
融合空间自相关的空间数据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具有空间自相关的特性,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不适合于空间数据预测;空间自相关模型由于考虑了空间信息,可以用于空间预测,但时间耗费较大。为此,在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把空间信息加入到输入变量中,再把新的输入变量输入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模型参数,最后进行空间数据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取得与空间自相关模型几乎相同的预测效果,且计算代价更小。  相似文献   

12.
樊烨  姜华  马国强 《河南科学》2006,24(2):304-308
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与区域快速发展、交通网络逐渐完善、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的中国,交通因子对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作用显著.文章从以往关于交通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入手,总结提出了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五种交通因子,分别是:交通设施的区域稀缺性、交流需求强度、交通节点的设置、建设时序和多种交通方式组合便捷度,并且从区域、城市和历史三个层面归纳分析了这五个交通因子对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最后,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假设)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慧丽  毛静  李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868-11875
为积极响应国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召,分析大气污染的动态演变规律,本文利用空间统计学和马尔科夫链,探析陕西省各市区PM2.5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表明,采暖期的污染较非采暖期严峻,各市污染物呈现初春高,夏秋较低,冬季最高的不规则“U”型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显示关中地区污染较重,特别是西安、咸阳与渭南,陕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商洛与安康的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城市,且不同地区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动态演变规律表明,PM2.5浓度转移状态不仅与地区自身浓度相关,还受相邻区域浓度影响,浓度等级越高,向上转移的概率越大,整体上呈现以咸阳为发散点,由高浓度依次向高浓度、较高浓度、较低浓度以及低浓度转移态势。本文研究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区域间进行联防联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讨论几种常用的二维和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逐一介绍镶嵌模型、矢量模型、混合模型和分析模型的建模方式,并分析了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SPA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原动力,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森林生态系统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对森林生态系统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及抑制全球变暖趋势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SPA模型的特点,以遥感信息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将该模型从斑块尺度模型到区域尺度模型进行扩展,并以数据并行技术作为解决模型扩展后计算时间过长的手段,建立新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过程模型RSPA,利用该模型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07年森林生态系统NPP进行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尤溪县森林生态系统NPP值季节变化空间分布明显,其6-9月是森林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NPP出现增长峰值,而其他月份则NPP值相对较小。在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方面是阔叶林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概念,建立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对模型结构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模型的经济运行机制,明确旅游业、生态系统及旅游产业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系统结构模型的说明,找到区域旅游产业组织对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积极意义,从产业角度来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应用谢高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评价体系, 对2000, 2010和2015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 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全国ESV从2000年的159171亿元/年增长至2015年的161802亿元/年。我国ESV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高、西部低。人均ESV的空间差异程度比地均ESV大, 但自2000年至2015年均有所减小, 在总体差异中, 区域间差异一直占较大的贡献率。2000—2015年, ESV增加的省份主要在西部和北部, 而东部和南部地区ESV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信息化测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信息化空间分析的概念,探讨了可能的应用方法,并对江苏省信息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信息化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总体上呈现一种南-北-中的高低分布序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要素的集聚能力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国际口岸空间运输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势在必行.以云南省的16个国家口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口岸运输的分布及其交流特征,指出了口岸运输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首位联接强度模型,计算了口岸间的联系度,据此将口岸区域空间组合划分为中缅、中越两大系统,得出了优先发展区域,为云南省"桥头堡"和"沿边开放开发试验区"的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