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爆炸冲击下座椅底部防护性能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针对某特种车辆爆炸冲击环境下乘员防护座椅受到瞬时高强度冲击时的防护性能进行研究,建立整车爆炸环境。利用仿真计算与试验所得座椅安装点加速度及乘员响应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改进座椅安装方式分析对比座椅底部防护性能,借鉴AEP55乘员伤害准则,对乘员约束系统中弹簧刚度、黏性阻尼系数、坐垫刚度3因素运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进行座椅参数影响分析。研究发现:座椅侧面安装方式相对底部安装方式能够达到14.5%的综合防护能力提升;弹簧刚度、黏性阻尼系数及坐垫刚度对座椅防护性能有显著影响并呈现一定相关效应。为后续底部防护座椅设计优化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2.
爆炸冲击下座椅底部防护性能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针对某特种车辆爆炸冲击环境下乘员防护座椅受到瞬时高强度冲击时的防护性能进行研究,建立整车爆炸环境,利用仿真计算与试验所得座椅安装点加速度及乘员响应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改进座椅安装方式分析对比座椅底部防护性能,借鉴AEP55乘员伤害准则,对乘员约束系统中弹簧刚度、粘性阻尼系数、坐垫刚度3因素运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进行座椅参数影响分析,研究发现:座椅侧面安装方式相对底部安装方式能够达到14.5%的综合防护能力提升;弹簧刚度、粘性阻尼系数及坐垫刚度对座椅防护性能有显著影响并呈现一定相关效应。为后续底部防护座椅设计优化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3.
火箭弹射座椅运动稳定性能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是火箭弹射座椅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对座椅进行稳定性分析是座椅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该文以火箭弹射座椅为研究对象,采用六自由度性能仿真方法对火箭弹射座椅的运动性能进行研究,以三向角速度为指标对座椅稳定性进行评估分析,客观分析了弹射座椅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汽车后碰撞中不同的座椅靠背结构对颈部损伤的影响,基于人体解剖学和实际座椅测量数据构建了人–座椅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后碰撞仿真模拟,得到采用不同座椅靠背时人体颈椎的应力应变响应数据,以此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发生事故时对汽车乘员保护性能较好的一款座椅靠背骨架结构,或可为座椅的被动安全性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抗爆炸冲击座椅广泛应用于我国军用车辆,其缓冲吸能组件特性直接决定座椅防护性能的优劣。为使乘员损伤达到最小,针对某型军用车辆在底部爆炸环境下乘员防护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实车底部爆炸试验获取的座椅安装点冲击信号,利用座椅冲击试验台测量不同参数缓冲吸能组件载荷-位移特性,通过有限元模型对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以AEP55乘员伤害准则为目标,研究某军用车辆座椅防护性能提升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缓冲吸能组件载荷-位移特性曲线能够显著降低乘员损伤并充分利用座椅行程。为后续座椅缓冲吸能组件设计优化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弹射救生研究领域存在的研究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利用Java 2技术及最新VC 编程环境,开发了一个弹射座椅性能分析的软件系统,提高了弹射座椅性能分析的精度和速度。该软件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界面设计,数据库建立,性能分析和图形显示4部分内容。最后以HTY4型座椅为例,模拟了其在某型飞机上的弹射情况,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软件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为弹射座椅的设计、制造厂家及应用单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针对特种车辆受垂向强冲击时座椅安全带对乘员防护性能问题研究较少的情况,该文应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评价了分别配置5种形式安全带的座椅—乘员系统模型的垂向强冲击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5点式、6点式安全带的锚点位置优化研究,并分析检验了该优化方案在车辆正面、侧面碰撞工况的防护效果。研究结果量化评价了多点式安全带结构形式差异对乘员防护效果的显著影响,实现了以乘员的垂向冲击防护为主要目标的座椅安全带锚点位置优化分析,对于特种车辆座椅安全带系统的综合优化设计具有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座椅作为一种家具和办公设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非常广泛,座椅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工作效率等。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逐步成熟,现代座椅在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了人机工程学原理,使其在能使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们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等。本文主要通过市场调查及文献查阅对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座椅设计进行总结和阐述,对座椅设计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某些不足方面提出建议和改善,为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座椅频响函数的幅值及相位确定座椅阻尼比的相位法及由此法求取铁牛—55拖拉机新座椅阻尼比的实施。文章还对铁牛—55座椅减振器的 p—v特性曲线作了简要分析并由此确定了等效阻尼比。本文对相位法及 p—v 法确定的阻尼参数作了对比,认为相位法是确定座椅线性等效阻尼比的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佳  刘小川  杨建波  郭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673-13679
防雷座椅台架试验是通过跌落试验台模拟防雷座椅在受到爆轰波冲击的过程的一种试验方法,对防雷座椅动态性能测试与缓冲性能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爆轰波的波形特点,提出一种用于防雷座椅台架试验的冲击波形模拟方法,并建立了波形发生装置的设计与调试方法。本文基于具体试验过程,给出波形的设计原理、波形发生器设计方法,通过具体试验数据,提出波形的调试与修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多项试验当中进行验证。最后,结合具体试验过程,给出波形发生器的调试过程,并给出试验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结果证明,该冲击波形模拟技术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可用于防雷座椅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乘员反映的某型装甲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尤其是座椅靠背不舒适的问题,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以座椅-靠背处、座椅支撑面为测点,对车长位原座椅以及另一拟更换安装座椅分别进行了随机振动测量试验;并在采用GB/T 13441.1—2007规定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振动总量及频谱分析比较了两种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弥补了以往座椅振动试验研究中仅针对座椅支撑面进行测量评价,而未考虑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面振动对舒适性综合影响的不足,为该装甲车辆座椅系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客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审美体验,从座椅静态舒适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可以通过对坐垫、靠背、扶手等的舒适性及人机尺寸分析,明确适合于客车座椅的相关人机尺寸数据.文章结合客车座椅造型设计实例,提出了基于静态舒适性分析的客车座椅造型设计方法,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意街     
《杭州科技》2013,(1):3-4
自行车座椅变的车锁出来得太匆忙忘记带上车锁?车锁太小,防盗性能差?车锁太重懒得载重?看看这个设计吧,把自行车座椅往后折叠,卡住轮胎,车座椅瞬时间变成了车锁,不但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另外增加爱车的重量。  相似文献   

14.
座椅的人因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徐琴 《科技信息》2007,(29):29-31
本文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座椅的设计尤其对座椅的坐高,坐宽,坐深,坐面倾角,靠背的高和宽等做了详细的阐述,设计出了安全,舒适的座椅,从而提高了座椅的工作效率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非公路驾驶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座椅,通过控制比例阀输入电压和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调节座椅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构建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实验系统。试验研究了激励频率、比例阀输入电压及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位移传递率及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比例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频振动区,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对加速度均方根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使用三维参数化软件进行客车乘客座椅布置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一城市客车示例进行了乘客座椅布置设计,并分析了方案选择。该实例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客车座椅布置设计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是机械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该项研究以汽车试验台开发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各个国家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法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开发了座椅靠背及头枕静强度和刚度试验台,以实现座椅强度和刚度的自动检测。试验台主要包括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共3部分。通过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验证了所开发实验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够比较准确地满足座椅性能的实际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8.
减少车辆底盘振动向驾乘人员的传递及其引起的不适与危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针对驾乘人员相对于座椅的弹跳这一主要原因,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减震座椅。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可供减震座椅参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款微型电动汽车平顺性不尽理想的情况,以实车参数为依据,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包含人-座椅模型的微型电动汽车仿真模型。分别对实车及整车仿真模型完成相同频率及振幅的正弦激振试验,提取实车驾驶员座椅端面处及整车仿真模型人-座椅模型座椅端面处的时域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参照平顺性试验方法 GB/T 4970—2009完成整车不同车速满载工况、B级路面平顺性仿真试验,对该车行驶平顺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该微型电动汽车当车速超过50 km/h时,不具有理想的行驶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装载机驾驶员作业舒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分析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设计原理及油液流动行为,建立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取了减振器4种阻尼状态下的复原阻尼系数和压缩阻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混杂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座椅半主动悬架的权值系数模糊自适应调整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并在随机路面激励输入下进行了控制策略性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及其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座椅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降幅达35.71%,同时改善座椅悬架动行程达30.88%,驾驶员作业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