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娟 《科学通报》1990,35(3):224-224
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表明,视前区(Preoptic area,POA)是一个与镇痛有关的结构。电刺激该区可以显著提高痛阈,产生镇痛作用;中枢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针刺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干内5-HT的合成和利用加速。POA内含有脑啡肽、β-内啡肽、5-HT、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其中5-  相似文献   

2.
周保和 《科学通报》1979,24(5):237-237
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脑内5-HT含量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减弱;腹腔注射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5HTP)提高脑内5-HT含量,则针效显著加强。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对5HTP加强针刺镇痛的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观察5-HT的另一个前体左旋色氨酸(TP)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79,24(5):235-235
5-羟色胺(5-HT)是哺乳动物尾核的神经递质之一。尾核含5-HT的量是较高的,投射至尾核的5-HT能神经纤维被认为是起源于脑干中缝核。同时,尾核又可能是参与针刺镇痛过程的。为此,我们在测定中缝核5-HT含量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电针前后家兔尾核内5-HT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啋(口朶)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尾核5-HT在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原的胞体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群,它的纤维投射到许多脑区和脊髓,荧光组织化学的工作证实它们有明确的通径,神经药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有5-HT突触和受体,可认为已自成一个系统。脑內5-HT能神经系统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与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当脑内5-HT正常含量减少时,能削弱吗啡的镇痛效应,针刺镇痛与5-HT能神经系统的作用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但是,不少重要问题仍然不清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75,20(10):483-483
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曾指出,改变某些中枢神经介质的水平可影响针刺镇痛的效果,为了深入分析各种介质的作用,本工作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降低脑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观察其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并与吗啡的镇痛作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吴本玠 《科学通报》1979,24(12):570-570
近年来有不少资料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与针刺镇痛有密切的关系。脑内5-HT来源于5-HT能神经元,而脑内5-HT能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的中缝核群。关于中缝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本文用中缝背核单位放电频率作为该核团细胞机能活动的指标,观察电针刺激和伤害性刺激对其自发放电频率的效应,以进一步探讨中缝背核和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77,22(10):454-454
钙的生理作用广泛而复杂,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都与钙离子浓度(或活度)有关.早在四十年前,McLean和Hastings就曾明确指出,离子化钙是生理活性物质.脑室内注射CaCl_2能引起动物睡眠,而且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在麻醉性镇痛剂的镇痛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了解,不少神经递质如5-HT(5-羟色胺)对中枢神经元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85,30(17):1352-1352
不论在吗啡镇痛或针刺镇痛中,中枢5-羟色胺(5-HT)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源于脑干中缝核群的5-HT能纤维可上行至前脑,下行至脊髓。关于5-HT下行纤维对疼痛感受所起的调制作用目前研究较多也较肯定;有关脑干上行性通路的研究则较少。脑室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可削弱针刺和吗啡镇痛,说明5-HT可在脑内发挥镇痛作用,但其具体作用部位不明。本工作表明,将微量吗啡注入PAG内,可兴奋上行5-HT能通路,在伏核内稀放5-HT,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康保娥 《科学通报》1983,28(14):888-888
许多资料证明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部位和机理尚未充分阐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位。本工作将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微量注人家兔PAG部位,观察其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借以探讨PAG内具有5-HT受体和阿片受体的神经结构在镇痛中的作用以及这两种神经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79,24(7):331-331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作者在针麻原理研究中观察了针刺(或电针)对动物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有的报告认为针刺引起脑内5-HT含量增高,但也有报道不变或降低的。  相似文献   

11.
宣雨霆 《科学通报》1985,30(4):304-304
伏核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受中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地]上行神经纤维的支配,核内存在着大量脑啡肽和阿片受体。我们曾经报道,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分阻断针刺或静脉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说明伏核内的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紊)都参与针刺镇痛或吗啡镇痛。但5-HT和内啡素是平行地起作用,抑或先后(串联地)起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12.
马青平 《科学通报》1992,37(2):170-170
许多资料表明,中缝背核是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大量存在的部位,同时也是阿片受体比较密集的区域,由此处发出的5-HT能纤维上行到达间脑和端脑的若干核团。中缝背核在脑内镇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刺激中缝背核能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注入微量吗啡引起的镇痛很可能是通过激活中缝背核的5-HT能神经元而发挥作用的。由于5-HT能神经元和阿片受体的形态定位关系尚不清楚,吗啡激活5-HT能神经元的形态机制一直没有阐明。本工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与阿片受体放射自显影双重显示技术,对中缝5-HT能神经元与阿片受体的形态定位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83,28(9):571-571
近年的资料表明,从脑干下行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通路在吗啡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目的是观察这两种递质系统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前文已证明:用6-羟基多巴胺(6-OHDA)选择性损毁NA能下行通路后,大白鼠针刺镇痛效应大为减弱,说明NA能下行通路对针刺效应起着易化作用,关于5-HT能下行通路,虽已有若干工作指出它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性,但尚未看到用化学切割剂毁损其  相似文献   

14.
金文泉 《科学通报》1981,26(12):759-759
针刺能激发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活动,这是实现针刺镇痛的必需条件。脑内5-HT能神经元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中缝核群,大鼠的5-HT能上行纤维通过前脑内侧束(MFB)经中脑而主要分布于间脑、端脑。其下行纤维沿脊髓外侧束下行,末梢广泛分布于脊髓灰质。文献[2]报道,以机械损毁MFB后,端脑、间脑的5-HT与5-羟吲(口乃木)乙酸(5-  相似文献   

15.
欧玲 《科学通报》1991,36(1):61-61
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5-羟色胺(serotonin,5-HT)除作为豚鼠椎前神经节非胆硷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ate slow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ls-EPSP)递质以外,还对N型胆硷能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ast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传递过程有明显的易化作用,并对其易化作用进行了定量和介导受体的研究。 本工作旨在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离体豚鼠腹腔神经节上研究5-HT易化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过程的作用机理,以期进一步阐明5-HT在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思嘉 《科学通报》1984,29(18):1138-1138
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我们曾经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是转递针刺镇痛的两种最重要的神经递质或调制物质,在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又发现,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或5,6-双羟色胺(5,6-DHT)使脑内5-HT含量降低时,中枢吗啡样物质的含量增多,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时系  相似文献   

17.
李思嘉 《科学通报》1985,30(13):1020-1020
从延髓到脊髓的5-羟色胺(5-HT)能下行通路对脊髓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活动具有重要调整作用。我们曾报告,给家兔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5-HT或给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肽都具有很强的心血管抑制效应。由于5-HT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功能上和代谢上密切相关,本工作着重研究了两者在脊髓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肝癌细胞系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晓峰 《科学通报》1995,40(6):561-561
近年已发现除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外,其它肿瘤也能分泌神经肽和经典的神经递质,某些结肠癌的癌细胞已被检出-羟色胺(5-HT).而且有人证明,5-HT能刺激结肠癌细胞的分裂增殖,5-HT1受体介导了这种作用.然而,5-HT及其受体在肝癌细胞的定位尚未见报道.我们以大鼠肝癌细胞系FSK 790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5-HT及其受体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5-HT在肝癌细胞中的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青平 《科学通报》1992,37(9):847-847
杏仁核与机体的情绪、行为、心血管及内分泌等活动的功能调节有关。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是脑内5-羟色胺(5-HT)能上行系统的重要起源。电刺激中缝背核可以提高痛阈,将5-HT拮抗剂肉桂硫胺注入杏仁核能对抗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许德义等据此提出可能  相似文献   

20.
蔡圣荣 《科学通报》1995,40(21):1994-1994
目前认为,P物质(SP)等神经肽可能是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非胆硷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的递质.我们以往的工作则表明,除SP外5-羟色胺(5-HT)也可能作为一种递质参与LS-EPSP的形成.本工作拟应用离体神经节细胞内记录,在同一批细胞上进一步观察豚鼠IMG细胞LS-EPSP与5-HT及SP的关系,以期进一步阐明它们在LS-EPSP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