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内栖息着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喜马拉雅鬣羚(Capricornis thar)也生活在峡谷内,但一直未见喜马拉雅鬣羚的系统调查研究,而影响对喜马拉雅鬣羚的科学保护。因此,为了促进加查峡谷后续开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工作,2020年5月到2022年12月,在加查峡谷内共布设85台红外相机对喜马拉雅鬣羚进行监测,并且对喜马拉雅鬣羚的活动节律进行初步研究。相机总工作天数39 109 d,其中80台相机拍摄到喜马拉雅鬣羚,共获得有效照片15 744张,其中独立有效探测照片数2 650张。研究结果:1)喜马拉雅鬣羚全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4∶00—6∶00和19∶00—21∶00,活动低谷出现在10∶00—15∶00;2)四季对比发现秋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夏、冬季高;3)旱季的活动高峰比雨季的活动高峰提前1 h,并持续更长的时间;4)喜马拉雅鬣羚为夜行性动物。使用红外相机对加查峡谷进行了近两年半的监测,对峡谷喜马拉雅鬣羚的活动节律有了一定了解,为后续的研究、保护以及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种有蹄类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最高,其次为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Rusa unicolor),野猪(Sus scrofa),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2)毛冠鹿与中华鬣羚的年活动格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1—4月相对丰富度为全年最低,5—6月逐渐上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3)毛冠鹿和马麝的日活动规律相似,均属双峰型,具明显晨昏习性;野猪和水鹿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水鹿活动曲线呈U形,午间出现低谷,属于特殊的单峰模式;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活动规律不明显。4)毛冠鹿和野猪在旱季和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分化。5)水鹿和马麝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和野猪是典型的昼行性动物,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行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传统的野生动物利用大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野生动物的需求直线上升,这不仅使我国一些种类的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了过度利用,也给近邻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压力。限制利用野生动物,已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国利用野生动物概况在我国,野生动物除被用作观赏外,还广泛用于餐饮业和传统中医药业,而后两者的利用种类和规模在世界上是绝  相似文献   

4.
从2004~2006年,笔者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啃食调查法和粪便显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鬣羚(Capricomis sumatraensis)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鬣羚取食的植物共有42科76种。在这42科76种植物中,木本植物有40种,占52.6%;草本植物有32种,占42.1%;蕨类植物4种,占5.3%。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大熊猫及其主要伴生动物种群动态变化情况,提高监测水平,采用固定线路、同一监测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红外相机技术等综合方法,基本掌握了关键物种种群变化情况,建立了大熊猫及其伴生物种网络.结果表明大熊猫、黑熊、林麝、野猪、红腹角雉、血雉这六种动物的种群变化波动较小,处于种群恢复时期;羚牛、金丝猴、鬣羚、斑羚、金鸡种群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鬣羚、斑羚受极端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受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预定在成都举槌。虽然这个拍卖会在宣布后不久就被推迟举行,但还是引起了不少的社会争论。有人认为国际狩猎活动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作出了贡献;有人质疑这种公然猎杀国家保护动物的做法;有人认为当前对中国野生动物状况的了解还不够,现在就对开展国际狩猎进行评价为之过早;也有人认为中国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已经过多,应适当进行控制。一些支持者认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生境结构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志刚 《大自然》2009,(1):8-11
美国著名野生动物学家Leopold曾指出,野生动物的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水和隐蔽物。食物和水源为维系野生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是其生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隐蔽物是野生动物用以躲避捕食者和其他威胁的场所。植被是野生动物生境隐蔽物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此外,野生动物生境隐蔽物还包括地形、地貌、雪被(指掩盖在陆地或海冰表面的雪层,且雪层面积达到该地面积一半以上)等。  相似文献   

8.
幼小数学课程目标的衔接是整个幼小数学课程衔接的关键环节,解读全美《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K-1年级部分的内容,认为其在儿童心理与内容制定角度上较好地衔接了幼小数学课程目标。目前,我国幼小数学课程目标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制定幼(学前一年)小统一的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作为学前教育中独立的学习领域;兼顾行为性与展开性的数学课程目标取向;注重幼小数学课程目标内容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动态,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七姊妹山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共投放红外相机30台,设置42个位点,相机累计工作日2 613 d,共获得有效照片715张。通过对红外相机照片的处理分析,共发现42种野生动物,其中兽类1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物种的32.8%;鸟类2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物种数的10.2%。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等)。监测记录到多种珍稀兽类与鸟类,表明红外相机对夜行性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监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1997,(5)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农业公司,未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私自饲养并展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熊的案件,最近被北京市林业局查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饲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须经国家林业部批准;饲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林业厅(局)批准。早在1994年,群众举报该公司私养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利用与保护方面严重落后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要,许多的野生动物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所以加强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1988年11月8日颁布、1989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运作了近10个春秋。它的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侵占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乱捕滥猎、倒卖走私、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势头,保护、改善、拯救了相当一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为进一步加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制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一10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方针和要求,在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协同是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发现以往的幼小衔接中存在学校对衔接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对幼小衔接有错误认识以及幼儿教育小学化等问题。基于此,在“双向协同”指导下,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治理力度,幼儿园和小学要严格执行政策文件,积极搭建幼小双向协同平台,实现双向互动,不断完善幼小双方联合课程,丰富家园合作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入学适应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28日,我国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大规模放归野外的行动,共有27匹从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来的野马,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到野外自然环境中。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由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以物种回归自然为代表的野外种群恢复阶段,充分显示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5.
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因为一些大型野生动物攻击人类、偷袭牲畜、踩损庄稼,不仅影响了临近地区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更时常引发枪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1日,两只幼小的中国华南虎,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北京,登上飞往南非的飞机。不要以为它们是去非洲的鼓乐里跳草裙舞,小虎肩负的使命可大着呢。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亚洲老虎的后代——中国华南虎,现存已不到90只,野生的仅有30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次出国对于这两只小老虎来说是正规“留学”,是让它们进修野生动物的本领,回归它们“称王称霸”的本能,真可谓是  相似文献   

17.
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SFR)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人们了解相对较少的生态过程之一,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较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更加困难.由于栖息地保护是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种群恢复的最根本途径,野生动物栖息地利用及生境选择成为世界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的特点,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研究的现状,强调了多尺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栖息地片断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如今教育界不乏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和成果,但是多以城市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教材也带有浓厚的城市气息,缺乏对农村幼小衔接的关注。现实的农村幼小衔接过于片面化和表面化,很大程度上都照搬城市幼小衔接的工作理念和程序,结果"水土不服"。该文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人工作体验与思考,从观念转变、队伍建设、社会支持、发挥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期望对农村幼小衔接工作有所帮助,让孩子们顺利度过人生的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诚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吴祺先生来信: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被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二两个级别。但是我在一个有关动物的电视节目中听主持人宣布,“××动物是国际×级保护动物”。我想问:(一)有没有所谓“国际保护动物”;(二)我国保护的野生动物,还有哪些级别的规定? 编者:据我们所知,没有所谓“国际(或世界)保护动物”的说法,但是有一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附录I、II中规定了若干物种受国际贸易限制。有关情况,我们请林业部保护司孟沙同志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2016,(6)
正2016年3月,作者探寻了越南的三个国家公园,见到了这里被救助保育的野生动物,如卡巴叶猴、白臀叶猴、德拉库尔乌叶猴、菲氏叶猴、黑叶猴、白颊长臂猿、绿孔雀、熊狸、斑鳖、黑熊和马来熊等珍稀野生动物。同时,也感受到这些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及当地保育工作者的艰辛和执着。越南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国家,跨越了北纬8°~24°,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中部为季风性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性气候。越南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国土面积的42%被热带森林所覆盖,平原所占面积不到20%。这里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森林茂密,生活着世界上16%的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