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山西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发展原则、培育和发展重点领域、推进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山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从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完善政策措施、立足省情特点、推动改革创新、发挥各方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山西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发展公共安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下,如何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做大做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安徽省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带动安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际角逐的重点领域。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国家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为分析对象,以政策手段为重点,以时间为线索,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今分为三个阶段,从政策环境、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措施的结构视角归纳总结每一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励政策的演进规律,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政策内容,着重提取了各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关键举措。有助于把握该产业在国家层面整体发展脉络,在指导仍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阶段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励政策,以及地方产业快速发展并与全国相接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锦玉  李奎 《广东科技》2011,20(16):10-1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把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促进政策措施。我国中央及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包括财税、金融、研发、人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本文将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情况及政策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0,(7):19-20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着力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多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主要在新能源、稀土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几个方面。在新能源领域,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各省市都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围。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建立校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孵化前瞻技术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投入,推动政府引导与培育;强化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汇聚创新资源,形成新兴产业特色区域布局;倡导创新文化,打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大连市确定了十大产业作为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大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认为应采取以市场培育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作用模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融资渠道等对策加快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勇  方倩  史乐峰  吕璐 《创新科技》2021,21(7):74-82
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激励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学者在国外新兴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并从多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进行比较,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及归纳总结,从定义、特征、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进行了述评,展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新能源、生物、信息和航天等领域的做法,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19,28(10)
正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智能互联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设计、类脑智能等四个重点领域,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高端芯片、互联网经济与智慧金融、智慧健康、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六大行业领域示范应用与产业化,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支撑全省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11,(5):12-13
【序曲】九大新兴产业 力促广东产业结构升级 2010年的《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圉出了四大领域九大新兴产业作为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这四大领域的九大新兴产业分别为: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尚有环保、海洋、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展览、物流、农业科技、社区等十大新兴产业亟待开发,这些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利润丰厚,有望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3.
李帆 《安徽科技》2015,(11):24-25
<正>"十二五"期间,蚌埠市紧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围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科技政策,实施科技专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促进社会发展领域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发展领域研发经费投入近10亿元,培养、引进创新人才8000余名,获授权发明专利1000项,全市社会发展领域新兴产业产值达150亿元。  相似文献   

14.
蔡奇 《杭州科技》2010,(1):22-23
杭州为什么要关注物联网呢?主要在于作为杭州来讲,一定要盯住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杭州的产业目标是打造"天堂硅谷",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物联网也称传感网,是国际新兴产业,政府要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企业早就走在前面了,这也反映了浙江包括杭州经济发展的特点,企业总是走在前面,这时政府服务一定要跟上,包括创造环境、提供平台、资助技术创新、项目服务等都需要政府来做。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成长的动力机制等关键问题研究仍显不足的问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政策推动、需求拉动以及市场竞争等"四轮驱动模型",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动力机制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北京交通大学程建润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及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要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0,(3):6-6
<正>《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新近出炉,圈出了四大领域九大新兴产业作为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这四大领域的九大新兴产业分别为: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对推动安徽省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项目财政投入、支持方向、区域分布等方面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的支持特点;从投入产出绩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传统产业提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等方面,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领域项目产生的成效,并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10,(4):105-105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部及巾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高技术新兴产业集约化、功能化、特色化发展。日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在高新园区、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工作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高端、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安徽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典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我国台湾地区先后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