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夸克禁闭之谜,一直是当代物理学探讨的问题,正当自然科学家们对于夸克禁闭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哲学家们也从哲学角度对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在物理学微观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类对物质的最小构成单元的认0尺度一下深入到原来的十亿分之一。从原来的大分子、原子、原子核直到新发现的夸克和轻子,正当人类想在基本粒子领域大显身手,向微观更深的层次挺进时,一道神秘的屏障好像故意在跟科学家们捉迷藏,阻碍着六微观粒子更深层次发展。无论我们的科学家们如何绞尽脑汁,动用各种机器设备,也难以揭开其神秘面纱,它就是神秘莫测的“夸克禁闭”现象。于是,围绕着“夸克禁闭”这一科学问题,各种假说、猜测、争论纷至杏来,从而使粒子物理学领域出现了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复杂生物,包括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等,它们是寒武纪至现今地球生物圈的主体.根据化石记录,地球生命自38亿年前起源以来,有近30亿年是单细胞的微体生物世界,直到距今10~8亿年的新元古代早期,复杂生命才开始出现.成冰纪可靠的化石记录极少,我们对这近1亿年生命史的认识非常有限.在埃迪卡拉纪,丰富的化石记录和分子钟的估算结果均指示,复杂生物已经发生了适应辐射,也进一步诠释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如今,如果还以宏体复杂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来定义“显生宙”,它应该包括埃迪卡拉纪更为合适.距今18~8亿年的元古宙中期是地质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环境最为稳定的时期,生物演化也似乎处于停滞状态,被地质学家称为“枯燥的十亿年”.本文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以往报道的化石资料,特别是对近年来中国一系列新化石的发现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正是在这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悄然地发生了寄生、共生和基因转移等一系列相互作用,演化出了复杂生物各大类型的单细胞祖先,并进一步实现了多细胞化和细胞分化,“枯燥的十亿年”并不“枯燥”,它建造了复杂生命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张玉光 《自然杂志》2007,29(1):45-45
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鸟类的最早出现是在古新世,而爆发性辐射演化发生在新生代早期。现生鸟类是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绝灭事件发生之后的幸存类群,近来今鸟类的新发现也进一步支持了现生鸟类起源于新生代的推论。新生代早期(包括古近纪和新近纪)鸟类的分类已被清晰地归入到现生鸟类中,并且现生鸟类传统的“目”“科”类型在早期已经出现并确立。因此,通过研究中生代—新生代鸟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早期辐射演化和多样性的历史,同时也能够阐明现生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是以资源为要素的融和体,人类开发自然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不懈寻求新资源、探索现有资源更新利用方式、方法并因而满足自身需要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人类为自己的发现、创新欢欣鼓舞并一次次膨胀起对自然的征服感和占有欲,但同时也因对资源的片面理解与利用失当而倍尝痛楚和惩戒。历经得失,人类开始以一种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与自然界的依存关系,并试图通过全人类的共向努力,以科技为手段,以资源的最佳利用为内容,通过宏观、系统、动态的方式求得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最佳平衡,即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工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克勤 《科学通报》1998,43(20):2139-2146
对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论证。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夏植物群是在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的拟鳞木植物群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在晚石炭世早期即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植物群-华夏植物群。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位于华北板块,根据不同时期华夏植物群的演替特征,这一植物群可分为7个演化阶段。华夏植物群总的演化是从晚石炭世早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华夏型的特征分子逐渐增加,晚二叠世晚期开始衰减  相似文献   

6.
模型化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型化方法是与实验和理论相区别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本文探讨了模型化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指出模型化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法。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模型化方法的美好前景,但模型化方法本身具有一宣扬局限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胡中为 《科学》2015,(2):30-34,64,4
近些年来,利用装载先进设备的地面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对银河系进行大规模探测,得到多波段高分辨资料。研究揭示出银河系是棒旋星系,且比原先预想的更丰富、更复杂、更活跃。需要再绘银河结构的新图像,探索银河系的起源;应当与时俱进,关注银河系观测研究的新进展,摒弃某些过时观念,增进对银河系的新认识。在远离城镇的乡野,仰望晴朗无月的夜空,可看到一条美妙的淡白色辉光带横贯天穹,这就是银河。我国  相似文献   

9.
陈篮  周岩 《大自然探索》1999,18(4):85-88
本文阐述了物理学与哲学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援经了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及许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回顾物理学史不难发现,物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各个时代的哲学思潮的影响;相应地,物理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相对论时空观的建立,又为哲学家解释物质世界的本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从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核骨架看核骨架的起源进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起源进化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几类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核骨架的研究资料,认为核骨架结构的起源发生在真核起源的早期,具它的形成可能是原核进化真核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傅海伦 《大自然探索》1998,17(1):119-122
本文论述构造性思维方式与数学化的关系,指出中国古算机械化思想受制于筹算体系思维方式的特点,可以说是构造性思维方式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构造性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古算的关系和作用,使中国古算表现出瘘具构造性和机械化的双重特色,并给现代数学的发展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可靠性问题及新管理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磊 《大自然探索》1991,10(3):80-87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4,13(1):111-118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观念形成阶段:时间相应于先秦(前221-前206),人们普遍相信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理论繁荣阶段:时间相应于两汉(前206-公元220).先秦时期的“无中生有”说被《淮南子》的“无形生有形”所取代.由此导致了宇宙生成理论的全面发展;成熟阶段:在与宇宙结构理论相协调的过程中,宇宙生成学说进一步完善,到南宋时期(1127—1279)达到了它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几类低等生物的核纤层与核纤层的起源进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本实验室多年来在几类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低等单位真核生物上进行的核纤层结构与成分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认为核纤层结构在真核细胞起源进化的初期即已起源形成,它的起源形成是“原核”进化成“真核”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核纤层蛋白的起源分化过程应该是:首先起源产生B型蛋白,在此基础上分化出A型蛋白,最后形成了现存高等真核细胞的核纤层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18.
19.
科学划界标准的历史源流与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冰  宋子良 《大自然探索》1997,16(1):106-111
本文首先追溯了历史上有关划界标准问题的思想渊源,初步勾勒出波普尔以后的三条流变路 :过程理论,多元标准和消解学说,最后,作者对上述观点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循环演化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化凯 《大自然探索》1999,18(4):104-109
循环演化观念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科学文化产生过广泛影响。本文系统考查了古代有关理论所反映的循环演化思想,初步分析了其基本内涵及科学价值,并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