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浩  方朝阳 《江西科学》2015,33(3):428-434
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4-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017 8 hm2/人上升至2013年的1.512 4 hm2/人,年均增幅达到了4.86%,人均生态赤字由0.513 6hm2/人扩大到0.897 7 hm2/人。江西省生态赤字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递增的态势,表明江西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1.261 2 hm2/万元减少至2013年的0.477 0 hm2/万元。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年递减,但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后对江西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改变消费方式、减少能源消费等。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作为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尺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本文根据1996-2008年<盐城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盐城市1995-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运用回归分析对盐城市2008-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作出预测.结果表明盐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0.9464hm2/人增长到2007年1.5607hm2/人,中间出现小的波动;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0.8485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2879hm2/人,但幅度较小;生态赤字在过去几年逐步增大,未来仍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13年来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的计算,发现盐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1997~2006年重庆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依据重庆统计年鉴^[1]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7-2006年重庆市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3540059hm^2升至2.9084383hm^2,增长率为23.55%。与同期不断减少的生物供给力相比较,计算出重庆生态赤字在逐年加剧,人均赤字由1.85755hm^2上升至2.44216hm^2,增长了32.92%,并分析了重庆各类土地生态足迹、生物供给力和生态盈亏变化的原因,针对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重庆生态赤字加剧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2.4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66hm2.同时还参照甘肃省1998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始终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之中.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快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5.
以边境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计算东兴市2006—2014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分析东兴市多年生态足迹供需情况。研究期间,东兴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的态势,人均生态足迹从3.510 3hm~2/人上升到4.638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021hm~2/人上升到0.632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2.9082hm~2/人上升到4.0054hm~2/人。目前东兴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建议通过开发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减小生态赤字,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计算和分析了海口的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及赤字状况,并对2010-2012、2038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海口生态足迹增长96.72%,年均增长10.75%,生态容量维持在7.4×105~7.9×105 hm2之间;人均生态足迹由0.245 1 hm2增长至0.3963 ...  相似文献   

7.
库伦旗1987—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 对库伦旗1987-2005年的耕地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库伦旗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0.61hm2增长到2005年的1.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0.47hm2增长到2005年的1.24hm2;耕地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长,由1987年的0.14hm2增长到2005年的0.42hm2.这说明库伦旗耕地处于生态负荷状态,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张振江  涂起红 《江西科学》2022,40(1):95-98,124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用了“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结合吉安市2009—2018年的耕地生态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年产量,占地面积和年均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吉安市2009—2018年的10 a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增长了10.2%,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不到1.4%,2013年后吉安市人均耕地生态赤字速度明显加快,其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由弱可持续向弱不可持续发展,基于计算结果吉安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中需加强耕地保护,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减少耕地压力,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金华市2004年的生态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金华市2004年生态足迹需求为1.027075 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392624 hm2/人,生态赤字达0.634451 hm2/人,人均赤字较大.并对产生赤字的原因和减少赤字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州市生态可持续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州市2003—2013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14—20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6.7%,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远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状态,广州市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4.201 8 hm2/人,是2013年的1.0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针对广州市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实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压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度了重庆市1997-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依据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重庆市1997-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构建生态压力定量模型,即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997-2008年,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035 4 hm2增长至1.452 3 hm2,人均...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沈阳市1993~2004年的生态资源占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沈阳市1993~2004年人均生态资源占用平均为2.1075 hm2,人均生态承载面积平均为0.724 8hm2,人均生态赤字平均为1.3827 hm2.人均生态资源占用是人均生态承载面积的3倍.1993~2004年间,以人民币表示的生态消耗强度从1993年的3.123 hm2/万元降低到2004年的0.839 hm2/万元,生态效率从3 202元/hm2提高到了11919元/hm2,生态效率提高了2.7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2.69%.生态效率的上升说明单位产出对资源的占用逐渐降低,进一步说明了沈阳市在这12年来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石家庄市1996、2000、2006、2011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人均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2.4893hm2增加至2011年的5.4973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996年0.3616hm2减少至2011年0.3349hm2,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6-2011年间,石家庄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且逐渐增大,人均生态赤字由2.2510hm2增加至5.1624hm2,表明石家庄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石家庄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1999~2007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1999~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7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53hm2增加至3.24hm2,增长了1.1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2hm2下降至0.48hm2,下降了8%;生态赤字由1.01hm2增加到2.76hm2,增加了1.75倍;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42hm2下降至0.95hm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加,未来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值得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5—2012年南宁市的生态足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南宁市生态足迹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对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从0.735 8hm2上升至1.285 9hm2,化石能源消费与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关联度最大,2013—20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将从1.779 172hm2上升至2.535 383hm2,生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等可降低南宁市人均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6.
梁洪志 《科技信息》2011,(18):I0327-I0328
本文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2008年辽宁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8年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为5.307hm^2人,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O.636hm^2/人,出现生态赤字4.671hm^2/人,与2007年相生态赤字4.088hm^2/人比略有增加。同时提出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兰州市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979 65 hm2,生态承载力为0.286 77 hm2,人均本底生态赤字为1.692 88 hm2,叠加旅游生态足迹0.106 218 9 hm2,生态赤字达1.799 1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5.904%,对兰州市生态赤字的"贡献"不大.但是,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引起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与交换,且兰州市游客的能源消费以及购物商品中,有一部分是从区外"进口",故兰州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中有一部分转移至区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测量未来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等消费活动是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采用地方生产力指标体系,在计算2004年大连金港区的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金港区201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大连市金港区的生态赤字为1.5201 hm2/人;规划至2010年,金港区的生态赤字为:1.7023 hm2/人。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金港区的进一步规划发展,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量的增加,生态承载力的增加幅度小于生态足迹的增加幅度,导致生态赤字的增大。计算结果将为优化金港区的城市生态结构、完善其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重庆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研究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07年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7年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上呈现较大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达2.204766 hm2,是不可持续的.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为基础,本文计算了浙江省1997年~2007年的人均耕地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和生产力可持续指数以及2008年的人均耕地足迹.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均耕地足迹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生产力可持续指数呈上升趋势,浙江省的可持续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