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PLS(Multi—Protcoo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属于第三层交换技术,引入了基于标记的机制,它把选路和转发分开,由标记来规定一个分组通过网络的路径.MPLS流量工程是网络工程的一方面内容,解决实际运行的IP网络中的性能评估和性能优化问题.它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优化网络资源利用和流量性能的同时,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运行.该文分析了MPLS的工作原理、流量工程的概念,研究了MPLS的处理模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淑梅 《松辽学刊》2009,30(4):126-127,131
MPLS VPN技术是当前主流的VPN技术,也是未来构建VPN的发展方向,因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MPLS VPN的结构、特点,并以BGP/MPLS VPN为例,对路由分发和分组转发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虚拟专用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为在公网上实现专用网络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对VPN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实现VPN的主要技术和相关协议。  相似文献   

4.
VPN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它是一个建立在现有共用网络基础上的虚拟专用网.IPSec VPN和SSL VPN是目前应用中使用较多的VPN技术.随着高校校园网可供师生访问的资源日渐增多,由于知识产权和版权等因素使得相当部分电子资源只能在校园网内部访问,不能对外网开放,校外居住的师生访问不了校园网内部资源.采用VPN技术可以实现校外师生远程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源.本文根据VPN技术的不同特点和校园网应用的实际需要,探讨采用SSL VPN技术实现用户远程访问校园网资源.  相似文献   

5.
用BGP实现基于MPLS的VPN是一种最新的VPN解决方案.此方案利用BGP交换VPN路由信息,利用MPLS交换VPN数据流量.通过对这些技术细节的详细描述,并与其它VPN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证明此方案由于它的规模性、灵活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对VPN客户和提供者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VPN技术浅谈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独立地使用局域网和公共互联网络,而是要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自己的内部网。本文主要介绍了VPN(虚拟专用网)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从IPv4升级到IPv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从IPv4到IPv6的网络升级技术,其次说明了IPv4/IPv6升级的内容,然后针对网络升级问题主要介绍了MPLS IPv6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MPLS VPN在数据从用户边缘路由器CE发送到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PE时未加任何安全防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MPLS VPN安全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ID-PKC在CE与PE之间建立一个共享密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从CE传输到PE存在的信息不能自动加密,非法者可将其截获用于非法操作的问题。相应的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表明,新提出的安全解决方案比以前的方案更加强健。  相似文献   

9.
虚拟专用子网提供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L2TP VPN在逻辑链路层为用户构建一个达到主机服务器的私有网络,IPSec VPN在网络层利用隧道技术为两个局域网构建一个私有网络,而SSL VPN在传输层为两个进程建立一个安全通道。  相似文献   

10.
多层次校园网络安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永菁 《松辽学刊》2009,30(3):150-153
在分析校园网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校园网面临的安全问题.对目前流行的几种防护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VPN与病毒检测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校园网设计.  相似文献   

11.
无线局域网(WLAN)是当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无线局域网通过电磁波传输数据,先天具有广播的特性,容易被窃听、截获和篡改,安全性保障不足.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网络信道上采用隧道技术建立起专用加密信道,若将VPN与WLAN相结合,在开放式广播网络中建立专用加密信道,则将大大加强校园WLAN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掺量和长径比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断裂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性能,结果表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  相似文献   

14.
并串转换电路作为PCI Express物理层(PHY)发送端的重要模块之一,将来自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子层的10bit并行数据转换成1bit串行数据.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高性能并串转换电路,采用0.18μm工艺版图实现,反标寄生参数后使用spice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该电路可在1.0GHz~1.5GHz稳定工作,其最高数据传输速度达到3Gbps,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