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克菊 《科学观察》2009,4(3):31-36
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中的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介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白垩纪得名于这一时期欧洲海底沉积物中有大量的白垩层。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发生了众多重大地质事件:如地球上海陆分布和生物界急剧变化,冈瓦纳大陆裂解,欧亚大陆增生,新特提斯洋盆关闭,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火山活动频繁,许多无脊椎动物和恐龙等脊椎动物灭绝。其中,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全球性分布、全球性碳酸盐台地的沉没以及全球性火山作用和与之相关的极端温室气候、碳旋回等地学现象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因此,白垩纪被认为是地史时期地球系统研究的典型范例时期。  相似文献   

2.
华北更新世最后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更新世最后冰期以来陆上大尺度气候变迁,在欧洲和北美均以大陆冰盖后退过程中各阶段所遗留的各种遗迹,孢粉分析所揭示的、随冰盖后退而发生的植被带的更替以及反映冰盖消长的全球性海面升降为主要标志。由于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在最后冰期不存在大面积冰盖。但由于冬长、严寒,华北北部和东北广大地区,晚更新世冰期的冰缘现象普遍发育,近年来不断有所发现;地势或纬度较高的地方,甚至留下了全新世寒冷时期的融冻遗迹。本文根据在华北实地考察所发现的冰缘现象遗迹,与之相应的孢粉分析所反映的植被变化以及某些地点所见到的海平面变动,讨论更新世最后冰期以来华北地区的气候变迁概况。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晚更新世以来河道变迁的类型与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道变迁研究,是地貌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它与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以长江下游——河口段晚更新世以来河道变迁的实际情况为例,河道平面位置的变迁,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河道位置保持在断裂带或破碎带范围内,仅有小幅度的往返摆动; 2、河道位置不断向南偏移; 3、河道变迁表现为不同周期和不同幅度的可逆性往复摆动。不同类型的河道变迁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构造运动和科氏力的作用,占重要地位。浩荡长江,是一条具有古老历史而又不断新生的巨大河流。河口段地貌与水文因素复杂,如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构造运动的性质,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一方面导致了来水来沙量发生改变,蚀积平衡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导致了河道平面位置发生横向迁移。以长江河口为例,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不仅影响到河流纵剖面塑造与阶地形成,而且导致河道平面位置的往复摆动:气候温暖高海面时期,河道位置偏北;气候变寒海面下降时期则向南迁移。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导致河口段河道往复摆动的机制,主要系水动力与边界条件的干街、破坏与调整,河型发生周期性的变动。近期由于人为影响,出现了中纬地带的气候变化与世界海面升降不相一致的现象,预计还将持续发展,它使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对河口地貌发育的影响更加复杂,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渤海沿岸全新世海面升降与半干旱湖区演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世时,渤海沿岸海面升降变化与半干旱区湖泊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与全球性气候变化有关。在弄清不同时间尺度自然变化规律,并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可对未来环境演化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主要采用了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及测井岩性解释方法,确定地层岩石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及其位置,结合绝对地质年龄及天文周期时限作为层序划分主要依据。文中将马家沟组划分为平均时限为3.65 Ma的3个海平面变化层序,根据岩相组合及地层界面将各层序划分为低位、海侵、高位及强制海退体系域,层序界面位于强制海退体系域顶界,形成于最低海平面开始上升时期,以石盐岩到硬石膏岩或硬石膏岩到准同生泥晶白云岩的岩性转换面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平面升降运动,碳酸盐岩台地上的岩性组合及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突显了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建立的层序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与石炭纪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在晚泥盆世一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总体上以海平面直升为主的海侵过程中,它受到全球性海平面升降及构造作用诸因素的影响,其相对海平面曾出现过两次快速下降和两次缓慢的小幅度下降。将晚泥盆世-石碳纪海平面变化划分为5个周期旋回,依据这4次海平面下降导致地层间的不连续面,可把上泥盆统一石炭系划分为5个相互独立的地层层序。5个层序无论在形成环境还是在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7.
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植被类型和指示植物,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推测了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追溯了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阐述了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对深入探讨古环境变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黔南独山泥盆纪海平面变化与生物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黔南独山地区泥盆纪地层、古生物群面貌和海平面相对变化的研究,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不仅控制和影响着生物群落的取代和演替,同时对生物的灭绝与复苏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在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总体上以海平面相对上升为主的海侵过程中,它受到全球性海平面升降及构造作用诸因素的影响,其相对海平面曾出现过两次快速下降和两次缓慢的小幅度下降。将晚泥盆世石炭纪海平面变化划分为5个周期旋回,依据这4次海平面下降导致地层间的不连续面,可把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为5个相互独立的地层层序。5个层序无论在形成环境还是在岩石类型上,既有明显的差别也有其演化规律。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盆地范围不断扩大,由硅质碎屑岩的混水沉积逐渐向以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为主过渡。石炭纪后期海平面迅速下降,其环境及沉积类型迅速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晚泥盆世石炭纪海平面变化的5个旋回周期中,构造作用对第Ⅰ、Ⅱ、Ⅴ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以海平面为准来测量海平面上的陆上物体的高度。其实,海平面并不平。为什么海平面不平呢?一是涨潮、落潮、风暴和气压高低等因素,使海面始终不能归于平静;二是海底地形的不同,也决定了海面的不平。我们知道,海底不仅分布有巍峨的海底山脉、平缓的海底平原,而且还有许多陡峭的海底深沟。由于受海底地形的影响,一个海区的海面会低于或高于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