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1,(23):48-49
2011年11月初结束的利比亚战争持续七个多月,其最终结果就是终结了延续42年的“卡扎菲时代”,使该国进入前途未卜的“后卡扎菲时代”。按照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此前制定的政治进程时间表:战后一个月内任命临时政府;三个月内通过基本选举法;八个月内选举由200名代表组成的议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利比亚的损失真如媒体揣测的那样多吗?在已有的"战争红利"分配规则下,如何维权必须清醒对待。  相似文献   

3.
8月13日,美、英和利比亚三方在伦敦达成协议,利比亚放弃恐怖主义,并对1988年洛克比空难负责,对270名遇难者家属支付总额27亿美元的高额赔偿金。15日,利比亚常驻联合国临时代办致信安理会,宣称利比亚将承担其官员制造空难行为的责任,并表明了其谴责恐怖主义的立场。英国据此于18日向安理会提交一项解除对利比亚制裁的决议草案。美国表示它将不会反对。这是否表明利比亚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洛克比空难事件到此结束了吗?王厚立(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利比亚之所以愿为270名遇难者家属提供每人…  相似文献   

4.
对于二战后世界能够总体上保持和平的原因,学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些诸多的认识中,一个最为流行的观点是第二次世界战争作为战争本身对于战争的制约作用,它肯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战后和平的决定性作用。但是这种认识也忽视了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以及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战后总体和平的贡献。科学技术对于现代战争的规模具有制约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消灭战争。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6.
刘霞 《青年科学》2011,(12):37-39
18世纪是陆战时代,19世纪是海战时代,20世纪是空战时代,21世纪将是电子战时代。作为电子战中的利器,电磁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小试身手,最近又在利比亚战争中大展拳脚——  相似文献   

7.
最近以来,苏丹和利比亚之间曾经出现剑拔弩张的关系。苏丹政府指控利比亚飞机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一再轰炸苏丹西部同乍得接壤的边境地区,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措施制止利比亚这种“公开的侵略行动”。苏丹总统尼迈里也多次发表讲话,指出利比亚入侵苏丹的图谋,并称:只要卡扎菲当权,苏丹同利比亚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利比亚则指责苏丹与埃及“合谋”在美国支持下准备进犯利比亚。埃及总统  相似文献   

8.
高华 《世界知识》2013,(21):46-47
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北约介入了冷战结束后的四场域外战争:科素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但当2013年8月美国认定叙利亚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准备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时,北约却明确表示不会参战,反对“在北约框架下实施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9.
殷罡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1,(19):42-44
8月下旬,利比亚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被迫出逃。9月1日,法国与英国在巴黎主持国际会议商讨利比亚战后重建问题。9月16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同意“全国过渡委员会”(以下称“过渡委”)作为利比亚住联合国的合法代表。两天后,“过渡委”不得不宣布,因未能就组建新政府达成最终的一致,组建临时政府的计划被迫推迟。  相似文献   

10.
张龙华  高永昌 《科技信息》2011,(33):75-75,145
通过分析此次利比亚战争中多国联军建立的立体侦察网络的基本情况,结合利比亚在此次战争中应对多国联军侦察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提出防空系统反侦察中,应注重平日保密,防敌渗透侦察;散布虚假信息,影响敌方判断;进行隐真示假,干扰敌方侦察;针对敌方侦察手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比亚战争令中国公司损失惨重,其实,这背后还有许多发生在他国的、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早午战争时期,随着战局的变化,中国官僚士大夫的心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从战前的轻日心态,逐渐发展到战争中期对日本的重新审视,战后更进一步发展为师日心态。官僚士大夫心态的转化和觉醒,标志着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了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蒋双方的战略目标存在严重对抗,使得作为美国战时对华政策具体执行者的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势在必然。当对日战争胜利在望,美国战时对华政策被置于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之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实施重心开始由战时军事目标转向战后政治和经济目标。罗斯福“舍史取蒋”,由此导致了所谓的“史迪威事件”。  相似文献   

14.
很难找到这样的国家:卡扎菲的利比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罡 《世界知识》2011,(6):18-20
进入2011年,北非国家突尼斯、埃及相继变天,强人统治不敌民怨沸腾,两位执政超期的强人黯然落马,而在位时间最长的卡扎菲还在沉着应对,调侃乱局。卡扎菲和他的利比亚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1,(23):54-55
日前美国高调声称重返亚洲,同时在利比亚战争中美国也前所未有地处在幕后位置,多年来首次没有全程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同时普京将肯定重掌俄罗斯大权,美国一方面在批评这一行为,一方面却远离欧洲而去。在冷战结束20年之际,美国终于可以把制衡俄罗斯的任务交给欧洲,  相似文献   

16.
从1931 年到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长达14 年的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众说纷纭, 有鉴于探求确切数字的困难, 本文将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统计数和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统计数作为基础, 并尽可能地吸收近些年来有关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新成果, 考察了在这场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大致伤亡情况, 提供了一组中国军民最低限度的伤亡数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18.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1,(18):16-18
卡扎菲时代事实上已结束,新政府虽未成立,但“全国过渡委员会”俨然是当家人的做派。对中国人而言,此刻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在后卡扎菲时代确保中国企业的利益。近一两个月来,“全国过渡委员会”的许多人发表了有关利比亚战后重建的诸多讲话.这些话语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9.
徐刚 《世界知识》2011,(18):6-6
随着美国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干预,美国国内开始掀起了新一轮的学术讨论,是否“奥巴马新干预主义”已经成型?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到底有没有战略规划?虽然批评本届政府缺失大战略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的中东地区依然充满动荡与冲突,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继续深陷动荡不安。冲突、战争持续不止,政局动荡面继续扩大。一年来,一些老的热点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又出现新的地区冲突和热点。叙利亚、也门和利比亚的战争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