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术,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输液治疗满意度。为创伤患者的药物、血液和营养制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及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维持衡定状态下的正常补液,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创伤患者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静脉输液资料。结果:108例患者1次成功进行PICC置管术达105例,置管期间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病人对输液满意度提高至100%。结论: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少患者发生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在结直肠癌术后PICC留置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结直肠癌术后225例患者置入PICC,其中出现留置困难的患者有50例,对其进行放松训练.结果应用放松训练后,成功置入PICC患者45例,成功率为90%,效果显著.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PICC操作过程中因紧张致留置困难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帮助其缓解紧张心理,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术即上腔静脉置管术,系指须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上、锁骨下经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入上腔静脉。因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可大幅度调整输入液体量与速度,补充足量的热量、氨基酸、脂肪乳剂和微量元素进行全静脉营养疗法。我院外科于1994年12月至1996年6月,对108例重危及术后需全静脉营养的病人进行上腔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总结并分析98例重型颅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的护理体会。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重型颅脑外伤的补液治疗及抢救,且通过改良置管定位方法,使操作手法类似浅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护士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肠外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40例病人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38例病人获成功,占95.00%,其中实施肠外营养30例,占75.00%,无感染,无静脉炎发生.2例崮穿刺点选择不当使操作失败。结论PICC在外科急危重病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思维导图应用于早产儿PICC使用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选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86例早产儿,均于住院期间行PICC置管,分组标准以患儿入院时间为参照,分为对照组(43例)和分析组(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仍沿用常规置管方法,分析组在常规方法中采取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干预,就两组患儿置管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评定。结果:分析组早产儿在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早产儿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拔管出现率则显著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应用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干预可明显提升置管成功率,并能有效降低PICC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胃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外周静脉置入中线导管置管患者,依据患者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置管第一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二个月,综合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8.57%、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8.57%及水肿发生率为8.57%,常规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28.57%及水肿发生率为34.2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非常满意发生率28.57%,满意发生率31.43%,满意度为60.00%;综合组患者非常满意发生率40.00%,满意发生率42.86%,满意度为82.86%;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度常规组患者满意度(P<0.05)。对胃癌术后中线导管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经外周静脉置入腔静脉导管(PICC)可为病人提供中期到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药物等,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无痛性输液通道,减少了刺激性药物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深静脉置管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患者117例,并对其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应用PICC患者117例,94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23例经第2次或第3次穿刺后置入导管,成功率达100%。结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穿刺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〇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 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 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 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痿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9.
舒适护理在优质病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质病房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运用舒适护理前后的100例患者在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在输液的全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0.1%上升到95.3%。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优质病房静脉输液,提高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优质病房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运用舒适护理前后的100例患者在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在输液的全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0.1%上升到95.3%.结论 舒适护理运用于优质病房静脉输液,提高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