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刘易斯开拓了从事件之间的反事实条件依赖关系来定义因果性的研究进路。然而,该进路面临着可能世界相似性标准存在理论困境、因果性定义不恰当等问题。朱亚迪·珀尔将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运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因果推理,提出了因果模型理论,该理论在应对“回溯性”和“共伴性”及多元联结问题上具有相对于刘易斯理论的独特优势。但因果模型理论在刻画假设性思考之选择机制上存在不足。借鉴交互信念可计算理论等新成果,可为因果模型论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倾向与非倾向是对世界的真实区分吗?这种区分是针对性质的吗?倾向性质是实在的吗?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示了形而上学领域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其中,作为一种彻底的和统一的反休谟主义进路,倾向本质主义对以上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从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两方面的理由来看,倾向的本质主义进路是最值得辩护的。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4.
反事实条件句等句子经常谈论虚构事实,即现实世界中未发生的事实。20世纪中期以来,理解虚构事实的主流理论是可能世界语义学。该语义学将虚构事实理解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可能世界中发生的事实。然而,这种理解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合适。恰当地理解某些陈述虚构事实的句子的一种方法是引入虚构真假,同时将传统语义学中的真假理解为实际真假;换而言之,将古典逻辑的二元真值扩充为四元真值。这种扩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事实条件句。  相似文献   

5.
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怀疑论者声称,我们并不拥有外部世界的知识.为支持该结论,他们提出各种怀疑主义的假说并力图表明,由于我们所持有的经验证据无法排除这些假说成立的可能,因而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是处在这些情形之下.但是,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语境主义者则认为,我们可以在特定语境下恰当地无视这些假说成立的可能,因而它们并未对日常...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者认为心理事物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还原为物理事物或属性.将心理内容、意义、意向性还原到物理被称为语义内容的自然化.德雷斯基试图以信息内容作为语义内容的自然化的起点,但其理论在自然化上有着循环的嫌疑.罗伊、科恩和明斯基分别提出了两种与之不同的信息内容的反事实理论,并认为该理论有着自然化优势.通过分析信息内容的反事实...  相似文献   

7.
最小网络理论是一种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理论,方法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构造一个因果模型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按照最小网络理论,原子语句的真值是由其他原子语句决定的,这可以刻画因果关系的依赖性,同时对语境中的特定反事实条件句做出了更清晰和准确的预测.作为可能世界进路的替代理论,最小网络理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针对...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上,对“倾向”概念的阐释依赖于对其进行反事实条件分析。然而人们容易将这种分析框架曲解为对“倾向”内蕴的必然性进行普遍概括,因此使该框架容易受到各种反例的攻击。对此,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事实上对它提出了一种“封闭-制备”的改进方案。对该方案的进一步阐发表明,对“倾向”的阐明应在保持反事实条件分析框架在形式上不变的情况下,将“倾向”奠定在反事实条件句所内蕴和表达的“组合”特征上。  相似文献   

9.
超定问题是对因果关系的反事实理论的一项根本挑战。面对超定问题,学界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一是直接否认超定存在的物理可能性,并将其案例化归为无害的联因致果;另一种则主张超定是物理可能的,并认为典型的超定案例普遍存在。这一争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超定的本质和定义方式,同时揭示出事件作为因果关系项或许具有隐秘的非同质性。经过澄清,所谓的典型超定案例并非真实的超定,真实的超定以结果迟钝性为标志,这一结论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反事实理论的基底观念。  相似文献   

10.
倾向是事物的内在性质,这是讨论倾向问题的哲学家们通常的理论假定.自从麦基特里克对内在倾向论题提出挑战以来,倾向主义者不断为内在倾向论题进行辩护,他们论证外在倾向可以还原为或奠基于内在倾向.但是,这些辩护都不成功.事实上,内在倾向论题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主要在于对倾向的因果性和可能性两种理解,然而这两种理解都不能排除外在倾...  相似文献   

11.
可操控性概念将因果关系刻画为介入之下的不变性,这是近些年越来越被主流科学哲学的讨论所接受的视角。它一方面跳出了能动性因果理论的人类中心主义窠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律则性因果理论的缺陷,能够主张有限程度的因果意义。这对于刻画社会科学的因果定律与说明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论芒福德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芒福德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技术哲学家,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先从技术人类学角度将技术史分为使用水和木材的始技术、煤和铁的古技术以及电和合金的新技术三个阶段,然后将历史上的技术分为两类:多元技术和单一技术。他认为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多元技术逐渐被以“巨型机器”为代表的单一技术所取代,产生了“机器的神话”,人被沦为机器的奴隶。芒福德提倡一种“民主的技术”,以改变单一技术的文明,从而恢复人在技术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人和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Causality in the abstract is a grand theme. We take it up when we want to penetrate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to understand general laws that govern the working at the world of the deepest and most detailed level.In this essay, I argue for a more situated understanding of causality. To counter our desire for ever greater generality, I suggest that causal relations, even those that hold only on average, require context. To counter our desire for ever greater detail, I suggest that causal relations may exist only at a certain level of granularity.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图书馆史密斯(David Eugene Smith)档案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近20通李俨(1892-1963)和史密斯(1860-1944)通信的正本、副本及草稿.这些通信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合作撰写英文本中国数学史.尽管他们的合作没有成功,但这些信件是研究中国数学史学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教育家和数学史家史密斯(D.E.Smith,1860-1944)集多种非凡才能于一身,学问宏博、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是杰出的收藏家和旅行家;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150余部数学教材;他在美国率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和中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他创建了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点;他创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他为数学教育点燃七支理想之烛。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创立了科学史学会,推动了美国的科学人文主义运动;他的《数学史》、《数学原典》和《算术珍本》是数学史的经典之作;他是最早研究东方数学的美国学者,是中美数学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Possibly the most fundamental scientific problem is the origin of time and causality. The inherent difficulty is that all scientific theories of origins and evolution consider the existence of time and causality as given. We tackle this problem by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elf-organization, which is seen as the spontaneous emergence of order out of primordial chaos. Self-organiza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elective retention of invariant or consistent variations, implying a breaking of the initial symmetry exhibited by randomness. In the case of time, we start from a random graph connecting primitive “events”. Sele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sistency eliminates cyclic parts of the graph, so that transitive closure can transform it into a partial order relation of precedence. Causality is assumed to be carried by causal “agents” which undergo a more traditional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giving rise to causal laws that are partly contingent, partly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7.
以"中性流发现"事件为例,分析皮克林的编史思路.指出皮克林力图建构一种新的科学形象,即从实际的历史情景出发,以微观解释学的角度,对通常被认为无可争议的原始资料进行不断的怀疑、审查和批判;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史上通常被认为已经结束了的争议问题,从而达到对科学活动过程和基本概念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他因此也形成自己的批判编史思路,此种思路对当今的科学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日常对象各组成部分之和界定等价于各组成部分的界定之和,我们可以认为其具有"组成上的透明性"。事件不具备这种透明性,对此问题,戴维森和金的论述都无法给出特别理想的刻画方案。事件之所以不具备这种透明性,是因为我们在使用日常语言时往往混淆了字面组成陈述与模糊组成陈述。我们谈论功能实体的组成时,往往采用的是模糊的组成陈述,而事件正是一种重要的"离散式功能实体"。事件的本质功能在于:通过可获得的最精简材质使相应的命题为真。在这个功能主义的事件论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事件同一性的界定标准,该标准在维持合乎直观的事件概念的同时,有助于解决戴维森和金的论述都难以处理的一些事件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刘易斯的可能世界实在论阐释是传统哲学本体论追求与现代逻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特殊产物,是唯名论时代的理性实在论。刘易斯在模态逻辑与哲学本体论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却放弃了我们现实世界的优先性和绝对性这样一个现代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使人类的认识变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使刘易斯在后现代语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神目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