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化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本文认为方法学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旨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提供内在的思想依据。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实证主义的原子论,倡导的是一种整体主义的研究范式,这在质化研究中表现为自然主义的研究态度和整体主义的研究策略。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崇尚自然科学的客观主义研究范式,倡导的是一种心理主义的主观研究范式,这在质化研究中表现为:主体研究的独特视角,主体间互动的研究立场,详尽描述的表现手段和重视研究问题中意义性和文化性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理论范式是当今元心理学研究的一大课题。一百多年来,主客观两种范式的对立是心理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对立的反映,也是实证主义与现象学、存在主义两种心理学方法论范式对立的表现。主客观两种范式的整合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方法论上提出的新构想,即将现象学、存在主义引入实证主义之中加以折衷与拼合,并非在心理学中将客现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真正融合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库恩科学发展范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哲学的主流评价中,库恩的科学发展范式模型因为结合了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的因素而显得大异其趣。同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就认为库恩的研究“是对科学哲学的降低”。然而,目前为止鲜有人对库恩的范式理论做唯物辩证法解读。在唯物辩证法视角下,可以看到库恩的范式模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证伪主义科学观的有机整合,还在局部显现出对其后理论一定意义上的涵盖。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看,范式模型不仅符合其最根本法则——矛盾法则,也体现出了事物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114-118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因其强调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一切社会科学诸领域而饱受诟病,行为主义政治学将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因而也避免不了众多政治理论家、科学哲学家的批评。随着科学哲学方法论由实证主义转向后实证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也发生了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5.
规范自然主义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L.劳丹(1996)最近观点的发表,规范自然主义再一次活跃于科学哲学的舞台之上。本文通过将这一理论与相对主义作比较,介绍了规范自然主义理论的七个论点,并进一步针对这些论点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评价、研究范式、科学地位、理论评价等方面的有益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默顿科学社会学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进行解读,并形成了以科学规范阐述为核心的默颁范式.约翰·齐曼则以默顿规范作为基本坐标时科学进行重新描绘,也形成了自己的范式.齐曼范式吸收了默顿范式的思想,但在方法论的多元性和自然主义等多方面实现了对默顿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范式论心理学史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揭示范式的本质并讨论以之为基础的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对心理学的影响关系,批判性地考察了范式论心理学史的研究背景及其基本结论,并指出,范式论心理学史研究不能在任何实质的意义上增加我们对心理学及其历史的理解.在此背景中,作者倡导用心理学理论同一性范畴来把握心理学及其历史,并认为,心理学的存在依赖于它的理论同一性的确立;心理学的发展,是对它的理论同一性的展开;现实形态的心理学史,是心理学对它的理论同一性的不断寻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技术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陷入了难以自拔的两难困境,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强调从微观技术入手,深入到技术内部,从而对技术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发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就是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把批判理论从传统的社会批判转向技术批判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公共部门研究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钢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1):44-50,43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公共部门研究领域里发生了一次大的研究传统转向,由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换到公共管理研究范式。英国公共部门研究的范式转换,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本文试图通过勾画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轮廓、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来描述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公共部门研究中所发生的范式转换,以期为我国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是社会科学哲学中最著名的论争.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社会科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逐渐处于劣势.而"批判实在论"的兴起为超越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局限性提供了可能,并在此基础上复兴社会科学中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新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着企业赖以存在的内外部环境、发展要素及运行机制,促使企业组织范式逐渐从传统经济的科学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转变。本文从组织范式变革与环境变化二者耦舍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范式悖论”的成因,并对组织范式进行了基本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组织范式演进的路径和动力来源,结合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基于二重空间的企业组织网链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斯多亚哲学中的"把握性印象"学说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新理论。它的意义超出了一般的感性认识理论,集中体现出了希腊化罗马哲学中出现的现代性知识型和古典性知识型之间的张力。斯多亚哲学对把握性印象的内证真理标准的强调意味着对感性知识的绝对确定性的追求和对个体之间清晰区分的分析性追求,由此而来的是对个体的"注视"式知识和经验还原论的强调,对人能够"把握"对象世界的自信。这表明在斯多亚的古典"智慧"型认识论中已经出现了新知识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文化与文化范式的转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文化是信息技术变异的必然,是文化范式转化的催生剂.文化范式转化能够中和文化堕距的精神失落,形成社会崇尚的价值体系.它赋予大众文化新的灵魂,凝烁出共同的思维原则、方法论和价值观,成为传统文化的涅槃.  相似文献   

14.
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哲学范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范式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技术哲学的发展也需要合理的范式。但其自身的不成熟状况表明:技术哲学缺乏相应的范式。试图建立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范式之努力隐隐显现着,但是这一努力缺乏对自身根基——认识——的理解。“认识”在生存论中显现出自身是另有基础的样式。如此只有将技术哲学确立在现象学所提供的生存论基础上并建构起相应的范式,这门学科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界近年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研究意识问题的"文艺复兴"运动.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科学范式的约束与启发,使当前意识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及问题类型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了对意识解释的不同水平、层次与性质.蓬勃发展中的意识科学研究也面临着不少困境,需要进一步确立适合于意识研究的新的科学现,提高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这两大基本向度的整合水平,加强对关键性的基础问题研究的理论力度.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事实的关系:从哈金的实验观点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渗透理论的论题是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共同特点,也是导致历史主义中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最重要根源。哈金的实验观蕴涵着个新的关于理论与事实的关系,笔者从哈金的论点出发,试图发展出一套新的观察理论,并得出如下结论:观察不是被理论和范式所决定,而只是受它们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事实有它自主的力量,跨范式的观察和理解都是可能的,历史主义者夸大了范式的完整性和自我完备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贯穿着鲜明的语境论特征,现有的范式理论已无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描述,语境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理论发展的新范式。语境论范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所有问题都围绕语境问题而展开。人工智能中的语境,可分为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建立在现有范式之上的语境论范式,必然以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为主要特征。表征语境与计算语境围绕智能模拟的语境问题逐步走向融合,将是语境论范式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库恩范式论在心理学中的反响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范式论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范式论的观点解释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之所以对库恩的范式论感兴趣,是因为范式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在心理学家库恩热的背后,是对范式论的肤浅了解。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必须实现价值转换:技术效益型向技术生态型的范式转化;线性创新模式向环型创新模式转化;技术创新战略的生态性转向和提供新的创新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循环模式中,存在着四个知识和信息循环:环境——生产,环境——中间试验,环境——R&D活动。环境——创新源。这是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库恩的范式自一提出,就受到众人关注,同时也引来了种种诘难。本文认为,这些诘难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人们对范式的误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看到范式的本质——范式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蕴涵了科学共同体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为权威形式。制度性事实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具有特定的内部逻辑结构X在情境C中看作Y。在新旧范式更替中,范式的内部结构并未改变,而是结构中的变量Y和C的取值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新的范式(Y)的地位功能和道义权力是由科学共同体集体赋予的。按照塞尔的观点,这种集体认可保证了制度性事实在认识论上的客观性。而库恩也认为,再没有比科学共同体的决定作为客观性判定的更好标准了。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库恩和塞尔在客观性标准上的探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