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別号籀庼居士,浙江省瑞安县人。生平精研經、史、子学和文字学,遺著已刊及未刊者凡三十余种,多精审絕倫。近世国內外研究甲骨文字,以孙氏为第一人。自来以迄晚清,对金文的探索,以孙氏的創获为特多。孙氏的《墨子閒詁》,俞樾以为“自有墨学以来,未有此书也”。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周礼正义》,章太炎說是“古今言《周礼》者,莫能先也”。再如《扎迻》,书少于俞樾的《諸子平議》,而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委     
孙中原(1938-),河南省郑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毕业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逻辑研究生班。1961-196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师从汪奠基、沈有鼎、金岳霖、周礼全等,专攻中国逻辑史和中国古代文献。1971-1979年调至清华大学哲学教研室讲授哲学。1980年调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逻辑学、逻辑史、诸子学、中国哲学。社会兼职: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墨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  相似文献   

3.
关于《豳颂》,历来颇有争议,依据《周礼·春官·籥章》有关“豳颂与蜡祭关系”的记载,并结合《礼记·郊特性》、《月令》诸文有关“蜡祭”的记载及郑注孔疏的解说,自认为《诗经·小雅》中《楚茨》等四诗即为《豳颂》。据此,对《楚茨》四诗作相关的考释。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历史上最早对汉语虚词进行大量研究的少数作之一,其成就历来为世人所瞩目,但能窥其全豹的学,还在有清一代,其中尤以清末小学大师孙诒让《墨子间诂》对墨子虚词研究用功最多。本总结了历来学对墨子虚调研究所做的工作,肯定了《墨子间诂》在其中的重要价值。同时,考察了《墨子间诂》中孙诒让对墨子虚词释语的认识和解释,逐字分析了孙诒让在发掘墨子对虚词研究方面的贡缺,从而试图确立孙诒让在虚词研究史上的地位。中对孙氏的虚词研究方法作了初步总结,认为孙氏能述前人之所未言,匡正前人之过失,其所作所为堪为后世师。  相似文献   

5.
重点在于探讨《墨子》中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设计方法。本文的独到之处,是从《墨子》中有关注重兴利、强调节用、公输与墨子的得失,墨子有关“巧”与“拙”的论辨,以及“言有三表”、“言有仪法”诸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墨子》的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格萨尔》以其传唱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活史诗的魅力与百科全书式的博大精深长期深受中外学者的青睐,对它的研究在当今国际学坛上已逐渐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显字,《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是中外学者研讨、交流“格萨尔学”研究成果的盛会。继1993年第三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召开之后,第八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6年7月3—8日在西北民族学院召开。这次盛会在西北民族学院召开,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议最后确定的。建议认为: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要选择一所在《格萨尔》研究方面有一定力量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等院校主办,  相似文献   

7.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涵盖学科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典著作,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思想宝库。早在19世纪,《墨子》就已经成为世界汉学界研究的对象之一;150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墨子》全译本或节译本,涉及的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朝鲜语(韩语)、日语、波兰语等,其中英译本、日译本较多。随着墨学的复兴,墨学的译介活动更加频繁,《墨子》的国际化传播力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但是关于墨学在国际辅助语——世界语语境下的译介和传播研究并不多。本文将在墨学复兴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墨子》的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展开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墨子閒诂》是孙诒让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不仅集清代墨学研究之大成,更是推动近代以来墨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空前发展的文本基础。近百年来,中华汉字经历了多次的简化和改革,致使很多学术文本的简化版本和原著繁体版本之间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墨子閒诂》就是最好的例证。该著作的简化版在当前存在两个不同的、使用率都很高的版本:《墨子闲诂》《墨子间诂》。就此,通过辨析简体字和繁体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演变,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从语形、语义、语用上进行合理解释;然后通过考证原作者署此书名时的真实意旨,还原《墨子閒诂》的本义,并给出其简体版本的合理答案:《墨子间诂》。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若干有关先秦文献、史前考古成果以及现代地震学和动物学知识,严密论证《墨子·非攻下》篇所载世界最早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的大致范围,并对其征兆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10.
鲁之“三桓”之称见于《论语·季氏》,是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公子庆,左传》称“公子庆父”,父为亲称,系于齐,已另有考证了。这是孟孙氏之族的先祖,但到公子庆之男,传称“公孙敖”,是为鲁桓公之孙,初见于鲁僖公十五年。 经载:“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晋杜预注:“公孙敖,庆父之子。”  相似文献   

11.
野性是指大、中型野生禽兽,它们大部分是狩猎的对象.牲,现在习惯上指兽类,但这一概念在古代是包括禽类的.《周礼·天官·膳夫》中有“膳用六牲”的话,注谓“马、牛、羊、豕、犬、鸡也”;又《明史·职官志三》有“牲口房”,注谓“牧养异兽珍禽”.可见直到明朝,“牲”的含义中仍包括禽类.  相似文献   

12.
来稿须知     
《龙岩师专学报》(双月刊,其中1、2、4、5期主要刊登社科稿件,3、6期主要刊登理工科稿件)是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特向投稿的作者强调以下事项:一、来稿请用稿纸抄正,欢迎打印稿,并提供Word文档软盘。二、来稿应有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全称、作者简介以及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三、来稿应附2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3-8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古典小说史去考察《水浒》──浙江《水浒》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纪要浙江《水讲》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5月7日至10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讨论会由杭州师范学院筹办,来自省内外的《水浒》研究专家、学者等50余人参加。杭师院党委、科研处...  相似文献   

14.
在墨学几乎灭绝的情况下,孙诒让担起了继绝复兴的重任,开始整理尘埋了近两千年的《墨子》,撰成《墨子间诂》一书。其《墨子间诂》深受俞樾、梁启超、章炳麟等学术大师的推崇,它在墨学研究的历史上起到继绝复兴的伟大作用。一百多年来,研究墨学的人不断地受惠于《墨子间诂》,称赞它的开榛辟莽之功。总结此书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将对当代学术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1989,(3)
我国人民食用昆虫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千年了.《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载:"蚳醘以供天子馈食."蚳醘"就是用蚂蚁幼虫制成的酱.唐朝刘恂的《岭表异录》云:"交广溪峒间酋长多收蚁卵,淘泽令净,卤以为酱.或云其味酰似肉酱,非官家亲友不可得也."至今,云南基诺族把"烩酸蚂蚁蛋"作为招待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墨子思想的集大成者。自19世纪以来,《墨子》产生了多个英译本,海外介绍《墨子》的网络资源也比较丰富。本文梳理《墨子》英语译介现状,通过《墨子》主要英译本的国际权威期刊书评、普通读者评价与相关网络报道,调查《墨子》的海外接受现状。调查结果为我国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改善讲述中国故事的效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军事     
。343论孙武、孙腆“兵法”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潘富恩、施昌东/八习81·3·6~130344论“穷寇勿迫,,/蓝清洁//1984·1·115~1180345《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初探/赵智奎//1985·l·53~62。346《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刘文梯//l 988·1·100~1070347《蒙古秘史》军事思想三探/赵智奎//1 990·4 .23~2803魂s论军队革命化/贺瑞/八991·2(增), 152~156、132军事~~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科学院和医学研究所联合举行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后由科学作家史蒂夫·奥尔森(Steve Olson)根据科学家们在会上所作的报告,写成《生物技术一成长的工业》一书,于1986年由美国科学院出版。本刊美方编委蒲慕明教授将此书推荐给我们。我们特约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童克忠根据该书主要内容编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7月1日上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主任、国际事务学院东亚研究委员会主任威廉·约翰逊教授及其夫人,应邀在我校历史系就《辛亥革命在西南》进行学术交流演讲。其间,还同部份师生开展讨论,交换研究、出版、资料情况,以及一些各自不同的学术见解。下午,吴雁南校长在数学系会议室接见了威廉·约翰逊主任。威廉·约翰逊教授再次同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贵州史教研室的部份老师进行学木  相似文献   

20.
规和矩是我国古代的两件器具,一般都认为分别是画圆和画方(画直角从而画矩形——当然包括正方形)的画图工具。其实,在古代,规和矩不仅是画图工具,而且还是校验圆形·和方形的器具。古籍《周礼·考工记》等均载有“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说法,在《诗经小雅·沔水序》里郑玄注称:“规者,正圆之器也。”我国古代“正物之器不独规也,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