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标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强的县域。"三农"问题一直是困饶我国建设、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问题,中央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应放到"壮大与发展县域经济"上来。  相似文献   

3.
白观智 《科技信息》2010,(18):I0072-I0073
胡锦涛精辟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深刻总结,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是非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时代气息。要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的分析论证,指出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党过去有关道德建设一些提法的深入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公民是主体。因此公民必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以感恩的心迎接每一天,要以无私的心处理每一件事,要以诚实的心对待每个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分析了甘肃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政策、加大扶持、拓宽增收渠道、发展优势产业、加大科教投入,发展社会事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关键要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民问题、农民的农地权利问题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深刻理解农民农地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保障农民农地权利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得不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继承和发扬,将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期,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来,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者契合的路径依赖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更依赖于民众能动的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这样,在"实践第一性"的哲学观作用下,才能形成二者的彻底契合。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当代大学生中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是陕西公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时期,新的形势,对我省农村公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握好农村公路建设,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农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新的问题,本文根据我省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结合工程实践,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一些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实现该目标的最大障碍,而在这其中农民收入问题又成为了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改革,实质是为民。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内容政治经济哲学盆周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川东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考孟兆怀,陈立权,毕英涛,李明忠,徐晓宗1·(1)试论胡锦涛对邓小平荣辱观的坚持和发展伍银峰1·(8)从人的维度反思中国现代化王洪树1·(12)从马克思到江泽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并对群众性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会丽 《科技信息》2011,(21):402-40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于中新 《科技信息》2010,(35):372-37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陈然  高辉 《科技信息》2010,(8):52-52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并且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阐述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