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与人民法院收集证据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曾存在三种观点。(1)完全责任说。即认为从调查、收集到提供全部诉讼所需之证据均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负责,人民法院的职责仅在于审查、核实证据;(2)共同证明主体说。即认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及人民法院都是证明主体,都负有收集或提出证据的责任。其中人民法院的证明活动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3)互相结合说。即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收集证据相结  相似文献   

2.
专利侵权诉讼中涉及的证据具有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技术性强、知识面广、难于获取、极易丧失等特性,因而对专利侵权诉讼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确认就比其他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工作更为复杂和困难。对证据披露制度及其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运用、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以及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积极推动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民事诉讼证据理论。  相似文献   

3.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础,民事证据的收集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前随着我国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以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为辅的审判制度的改革,并且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应当加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实行证据开示制度;建立依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建立对证人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照片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证据。然而,对照片的证据种类归属问题实务界很少有人关注,理论界大多把照片归入物证、书证或者视听资料,理论研究的缺陷无法对司法实践起到正确的指引。细化照片的种类形式是研究照片证据种类归属的前提,根据刑事诉讼中照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把照片归入不同的证据种类中。  相似文献   

5.
张锋 《科技信息》2007,(17):243-243,239
证据开示是指庭审调查前诉讼双方当事人从对方获第三方处获取有关案件的信息和收集证据的程序。它是一种庭前的程序和机制,是诉讼一方在庭审前获取另一方与案件有关事实和信息,从而为审判做准备的诉讼制度。鉴于诉讼过程中对抗制度将导致诉讼双方交换证据的困难,诉讼中的证据开示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为保证法律的公正,提高诉讼的效力,就必须制定专门的证据开示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卜睿 《科技信息》2010,(25):395-395,410
言词证据是刑事案件定案的依据之一。保留合法言词证据,排除非法言词证据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超期羁押是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顽疾",其非法的性质决定了超期羁押期间取得言词证据不具备合法性,是必须被排除的。排除超期羁押期间获得的言词证据,不仅是对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同时也会促进对刑事羁押行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证据是法院审判定案的客现依据。证据的证明标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则所不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国法院如何审案。定案其证据的证明标准怎样,这切实关系着法院的审判质量。笔者认为三大诉讼中必须竖持主观和客现的统一,既强调法院的职权又应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各项诉权,从而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已成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式信息资料,由此引发的手机短信纠纷日趋繁多,而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型证据进入诉讼程序,诉讼中在对证据的采信时对手机短信证据的证据划分、对手机短信证据的收集与保全、审查与认定是证据理论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拟对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在诉讼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最初滥觞于英美普通法系当事人主义“对抗式”诉讼中,是控辩双方在正式审判之前的一种程序机制。本文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国外刑事诉讼证据先悉(开示)制度的平衡控辩力量等功能以及这一制度的外在诉讼价值、内在诉讼法价值及效益诉讼价值等,并认为设立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证据理论上,将鉴定人视为证据方法存在不妥之处。鉴定本质上是法官在鉴定人之辅助下,以被鉴定之物为证据方法、原则上须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证据调查之职权行为。鉴定结论为证据资料。我国学界对司法鉴定之性质的界定有欠准确,因而导致民事司法鉴定外延泛化、混同鉴定之独立性与中立性、对鉴定结论之性质认识错误以及忽视鉴定实施过程中对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保障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由于知识产权的特点,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适用同样的举证负担原则对知识产权被侵害的当事人非常不公平,因此有必要考虑我国立法的历史承继及当下法官素质的实际情况,扩大举证责任倒置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2.
邱景忠 《科技信息》2009,(4):17-17,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活跃,各类新型的财务会计问题在诉讼中不断出现,涉及财务会计业务的内容也随之成倍增长,使得司法会计活动在各类诉讼中收集、发现、提供证据的作用日益重要。需要大量的既懂得法律又懂得会计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在我国,高校开设司法会计课程虽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是司法会计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对司法会计人员的需要。这就需要加强对司法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对司法会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证据在专利无效宣告请求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中往往出现请求人在规定提交证据的期限届满后提交证据的情形,而这些证据是否能作为无效宣告请求中“新的证据”被采纳,将直接影响专利复审委对审查决定的结果。因此,对“新的证据”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新的证据”的法定范围,将有助于实现无效宣告请求程序的公正合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刑事诉讼中的起诉状一本主义是当事人主义下的产物,贯彻了审判中心主义,保障了庭审的实质化,实现庭审的直接性、言词性及对抗性,从而保障审判的公正。由于中国刑事诉讼公诉方式存在的严重缺陷,目前的"复印件移送主义"是有违审判中心主义和诉讼公正的,在未来的修法过程中,日本的起诉状一本主义理应成为我们理智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4):6-7,15
诉前鉴定是指当事人为了提起诉讼与履行举证责任,对专门性问题委托鉴定主体进行检验、评价与判断,从而为争议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而从事的一项活动。在民事诉讼中,诉前鉴定对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及时处理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应该正确看待诉前鉴定的性质。针对诉前鉴定存在的问题,应当从诉前程序、证据开示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证据交换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对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诉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不尽合理,对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未予充分保护:一是体现在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不清晰、不合理;二是该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允许当事人提交新证据,但对新证据定义不清晰。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证据失权,设定提交新证据的门槛,赋予超期举证一方证明是新证据的义务,并在法律中对新证据的类型予以明确界定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  相似文献   

17.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查明交通事故的事实真相,依照有关交通法规规定,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这是正确处理好交通事故的基础.交通事故的发生、演变、发展和最终造成损害后果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及时、准确地查明交通事故的事实真相,就必须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调查、收集证据和正确的运用证据。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依法办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必须掌握交通事故证据有关理论知识,正…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重。因此,我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处罚证据指能够证明行政处罚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行政处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及现场勘察笔录等。行政处罚证明责任是行政处罚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机关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因而也是负有证明责任的主体。行政机关要履行这种责任,就要是证据充分、确凿,不能“推定违法”。  相似文献   

20.
证人证言是司法实践中使用最频繁、理论研究所涉及到的最复杂的法定证据之一。诉讼过程中,证人证言对于确定侦查或调查方向、认定案件事实、完成诉讼任务、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证人证言证明力比较低下,影响了它在诉讼中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拟对我国现行诉讼中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予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提出自己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