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根本不可能写出一将像样的作文来.中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备两个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懂章法,二是要有材料,缺一不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使学生读和写都共同进步的观念,通过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使学生在“在章法”的同时积聚作文“材料”,并通过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检阅阅读教学的成效,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读为了写,写是读的体现。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而写作教学则是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这些能力,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读、写实践来形成。老师的“讲”是必要的。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又能“讲”多少?故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上,也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可叹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半仍处于读是读,写是写状况,而作文教学又难以摆脱“学生写,教师改”的旧套。学生作文勉为其难,教师改作呕心沥血,却看不到多少效果。教师也明知“多读多写”才是提高语  相似文献   

4.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初中生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即“写什么”与“怎么写”。这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出现的问题实质也是教师教学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下原则:明确教学导向,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具体的评价,认真落实修改,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关注生活、抒写自我,开阔视野、注重积累等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何彩仪 《科技资讯》2014,(17):147-147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开展,准确的“切入点”正如那个“能撬动整个地球”的“支点”。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警芒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切入课文的艺术的思考,并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熊艳丽 《科技资讯》2009,(10):206-206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观念落后的现象,主要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读者意识”是小学生写作训练中教师应该把握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多一点说写训练意识;语文老师要有情有意;语文教师要做“语言医生”等。通过这些研究,对小学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晓倩 《科技信息》2011,(19):249-249,260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发展、创新的基石。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据大纲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写作能力”这一要求 ,教学中须把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放在首位。但目前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作文质量差 ,效率低的现状。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教学中应从加强阅读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引导观察 ,感悟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 ;多说勤写 ,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三方面引导 ,方能显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兴起了一股“教学反思”思潮,提倡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随后,各国对教师教学反思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相关研究都表明教学反思确实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教育界学者也在进行教学反思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在实践教学反思时还存在不足,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反思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为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创造条件,更好地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课后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PDS”模式是教育行政部门、大学、中小学三方合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搭建的一个实践教学平台。在以“合作、互补;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运行模式中,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大学和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相互补充,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平台有效弥补了单纯教育实习的诸多不足,可对在校大学生教师职业养成、教学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不仅在课前、课中要反思总结,尤其是课后更要反思自我总结。  相似文献   

13.
余敏慧 《海峡科学》2006,(9):138-139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国教育界正刮着催枯拉朽的劲风,劲风中心在语文领域,一本《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把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翻检出来,逐一品评。他们一致呼吁:不应该把高考当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言之凿凿;语文教学不等于应付高考,把学生训练成高考的机器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他们认为:教学时“教师是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学生是受指导的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建议对语文教学进行刮骨疗法。笔者认为,时下的语文教育确实是要加以反思予以改革的。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开出语文教改的良方,旨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努力构建一个也许还十分脆弱的语文教学框架,以取代被推倒的语文“柏林墒”,着重就自己所实践、所涉猎的经验材料。加以归纳,力图提供一些确切的信息、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需要语文教师完成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作文最难,这几乎是共识。在我看来,学生产生作文畏惧感的真正原因,在于教师管得太死,教学形式呆板。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或者空洞无物。为了改变此种状况,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三字”“五步”作文教学法。“三步”即“观察——分析——表达”;“五步”即“集、析、说、写、评”。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化,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众多的研究也表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看到其行为所依据理论的局限性,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理应得到关注.为了解师范生的教学反思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教学反思的意识、水平、方式及师范生对教学反思的认识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普遍伴随着教学反思活动,只是教学反思的自觉性较低,目的性不强,水平不高.反思主要有“想一想”、“与同伴和教师口头交流”、“写反思日记”,大部分的师范生都能认识到在教育实习中教学反思活动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金来 《科技信息》2009,(18):56-56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首先要不断学习,多读、多写、博览精取,拓宽视野,坚持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在教学中及时反思、及时总结,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踏踏实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认真践行以下“三个转变”,就会改变学生不愿写、不会写和没得写的状况。 一、激趣,变逼迫着“遵命而作”为自党的“有为而作”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