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元复合驱化学剂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套长细砂管物理模拟系统,在长细管物理模型不同位置上布置多个测压取样点,通过实时测量压力变化与采集样品检测化学剂浓度变化,研究三元复合驱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质规律和浓度变化特征. 从模型进口到模型出口,化学剂浓度都是逐渐下降的,在驱替前沿上升速度快,在驱替后沿降低速度缓慢, 化学剂浓度变化是非对称、有偏移的变化过程. 化学剂的运移速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 在模型进口附近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和综合扩散强, 化学剂的运移速度快, 3种化学剂之间的运移速度差大, 化学剂的色谱分离明显. 在模型出口附近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和综合扩散减弱, 化学剂浓度降低, 运移速度小, 运移速度差变小, 化学剂的色谱分离现象变弱. 化学剂的吸附滞留率随着距离是逐渐增加的, 聚合物吸附滞留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侧钻水平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油藏物理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 设计了油藏相似比例模型, 建立了水平井开采油藏物理模拟系统. 在该系统上进行了侧钻水平井开采的实验研究, 分析了侧钻水平井开采曲线变化规律, 比较了侧钻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 研究了侧钻水平井的侧钻时机、开采速度、水平段长度等对开采效果的影响. 由于侧钻水平井开采时改变了油藏内渗流压力场和流体流动方向, 能够开采死油区内的剩余油, 提高了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平面非均质油藏合理布井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平面非均质油藏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上布置饱和度测量电极,测量含油饱和度场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平面非均质油藏采用不同布井方式的渗流规律和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布井方式对平面非均质油藏开采效果有显著影响,在选择布井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水驱、聚合物驱、聚驱后化学驱的驱油效果,总体来说,注采井的主流线应与沉积相带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注入井布在高渗带、采出井布在低渗带的布井方式,经过水驱、聚合物驱、聚驱后二元驱3个驱替阶段后最终采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深入理解水油两相在多孔介质内的非混相驱替过程对于水驱油藏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摸清水油两相流动模式,本研究基于Navier-Stokes (N-S)方程模拟水油两相在微观多孔介质中的非混相驱替过程,采用相场方法实时描述两相界面变化.并对比了均质多孔介质模型与非均质多孔介质模型内的水驱油过程,研究了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于水油非混相驱替模式、驱替效率及出口端见水时间的影响.两相流体的非混相驱替模式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毛管指进、稳定驱替、黏性指进.其流动模式通常取决于两个无量纲数,毛管数和黏度比.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非均质性会增强水油两相驱替过程界面的不稳定性,使得非均质模型内的非混相驱替更易向黏性指进发展,降低黏性指进产生的临界毛管数;非均质模型的无水采收率较均质模型低,多孔介质无水采收率并不随毛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驱替模式由毛管指进向黏性指进转变时,无水采收率随毛管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毛管数条件下,非均质模型出口端的见水时间比均质模型早,黏性指进的形成会减小均质与非均质模型见水时间差异.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多孔介质非均质性对于水油非混相驱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油气储层中水油两相流动规律提供...  相似文献   

5.
岩体的天然裂隙结构与渗流行为异常复杂,岩体裂隙渗流机制与定量描述一直是岩土、矿业、地质、石油及天然气工程高度关注的难点问题.为了探究岩体粗糙裂隙的渗流机制和粗糙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岩体单裂隙物理模型的水渗流实验,利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和PMMA材料制作了不同分形维数粗糙单裂隙的物理模型,利用高速摄相机记录了粗糙裂隙水渗流的全过程,分析了水渗流性质随裂隙粗糙性的变化规律及粗糙结构对渗流机制的影响,阐述了粗糙结构中水渗流的流动阻力构成,建立了水流阻力与裂隙粗糙性关系的分形模型,提出了粗糙单裂隙分形等效渗透系数和计算公式,为理解和定量描述岩体粗糙单裂隙渗流性质及其与裂隙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露天矿土-岩复合边坡构成及失稳破坏模式的复杂多样性,以依兰露天矿为研究背景,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和强度折减法分别对采场、排土场及二者构成的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优化边坡最终形态,研究其滑坡模式与机制。结果表明:当采场边坡角41°,与排土场相距80m时,复合边坡达最优形态,边坡破坏模式为在自重力作用下,坡面向外蠕变引发的圆弧滑动;极限平衡法简单、可靠,其与强度折减法相结合可弥补各自的不足,结果可靠,便于复合边坡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