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一代代民族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现代民族唱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个性,存在“千人一腔”的状况。金铁霖教授的“金氏唱法”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时期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是值得我们予以极度肯定的。这种“千人一腔”的现象只是存在于民族声乐界的局部,因此,对“金氏唱法”的批判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气息、吐字、声带、共鸣的运用等六个方面 ,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通的 ,要求基本一致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唱法 ,又要借鉴西洋唱法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5.
"面罩唱法"是歌唱时的一种感觉,是国际声乐界最流行最科学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女高音的发声特点,将"面罩唱法"运用到民族女高音的演唱中去,使演唱者获得集中、明亮、既有金属性又有穿透力的声音,真正做到"面罩唱法"洋为中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 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 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 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底蕴。是以民间唱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民间唱法是最原始的生态唱法,很大程度上市受到传统戏曲和民间曲艺唱法的影响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间,在民族声乐领域里中、低声种出现了新人断层、歌曲佳作减少的情况。与当前“民族唱法高音唱”的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说明,中、低声种的民族化发展出现了低迷的现象,显霉出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声部品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难以避免民族唱法出现“千人一声”的现象,终将影响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通俗"唱法,简称民通唱法,是近些年来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探索成果。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分别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两个层面分析"民通唱法"形成产生的文化原因及社会原因,对"民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新唱法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我国声乐艺术在原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划分的基础上,出现了艺术歌曲流行化、流行歌曲艺术化、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演唱民族化的新趋势,这给我国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技巧;勤于思考,刻苦学习,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新形势、演唱技能全面、优秀的"跨界"歌手。  相似文献   

12.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3.
杜晓峰 《科技信息》2009,(33):I0088-I0088
分析研究上世纪50年代声乐界“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从昔日的“土洋之争”到今天的“民美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与美声这两种唱法从互相排斥、对立到相互借鉴、融合,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声乐艺术应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有民族代表性的歌唱流派--"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应是融洋贯中的结果,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气质的特点,根据各剧种、曲种、歌种的不同唱法、音乐风味的个性与共性之不同表现因素,与"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有关演唱技巧规范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6.
民族唱法与民族声乐应是一个问题的两种称谓,只是各有侧重点。相比而言作为学科名称,民族声乐比民族唱法更严谨、更规范一些。所以民族声乐教学应该是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在内的教学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音乐消费日益多样化,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要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实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关系,奠定了三者融合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现代教学的发展,使融合成为必然。并且三者的融合具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对声乐教育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罗娜 《科技信息》2011,(13):525-525,55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们阻碍了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了一个概述,紧接着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熊秋玲 《科技信息》2009,(3):181-181,172
在近年来的音乐舞台上,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她的歌声依然高亢嘹亮、热情饱满、保持着歌唱的青春状态,风采不减当年,被誉为“藏族歌唱艺术的常青树”。笔者认为这要归于她练就了精湛的歌唱技艺。她不仅有扎实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还积极的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才旦卓玛的演唱虽然借鉴了西洋的发声方法,但仍有别于西洋唱法,她的歌声听起来并没有使人感到有半点儿“洋腔”;她的唱法虽然属于中国的“民族唱法”.但又不同于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流行的所谓“千人一腔”的“民族唱法”.她仍然保持着浓郁的藏族韵味,几十年来在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从才旦卓玛如何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方面来论证形成她独特的演唱风格的因素.希望对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