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kV、约220mAs 、45ml对比剂、流速4.5ml/s,低剂量组选择80kV、约155mAs、40ml对比剂、流速4.0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 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结论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即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DCTA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行全脊柱螺旋CT平扫及CTA检查,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VR法)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相关部位进行重建,所得图像与MIP、MPR/CPR、SSD、3-D骨重建等影像后处理方式对比,以评价其优越性,并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地评价脊柱侧弯的相关表现。[结论]MDCT全脊柱螺旋CT扫描及CTA检查,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对脊柱侧弯做出全面的评价,可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制定手术计划,保证手术安全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8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 MIP)、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肺动脉栓塞43例,肺动静脉瘘4例,肺隔离症1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全部进行128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多层螺旋 CT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 ,并加深对胰腺癌 CT征象的认识 ,对经证实的1 5例胰腺癌多层螺旋 CT扫描资料 ,影像证象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对双期及三期增强扫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多层螺旋 CT( MSCT) ,快速容积薄层扫描 ,具有在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取多达 4层面图像投影数据的 3维成像系统、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软件系统 ,其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对 1 5例胰腺癌进行了正确诊断 ,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 ,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 ,得到了更真实、准确的显示 ,因而对胰腺癌的不可切除性进行了正确的判断。结论 :多层螺旋 CT不仅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高 ,而且判断其可切除性的准确性也很高 ,对诊断和评估胰腺癌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寻找降低儿童头颈部X射线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儿童头颈部血管进行扫描,A组行常规扫描,B组行优化扫描,以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结果运用优化方法后,发现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结论优化方式扫描不仅能降低辐射剂量,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组织对比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r对肺栓塞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08年2月。2010年12月经CT肺动脉增强扫描证实为肺动脉栓塞患者15例,并将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再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像学表现。结果通过64层螺旋增强扫描以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塞累及的范围和肺动脉栓塞间接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并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腹主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A)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使用1.0T超导型MR扫描机,表面线圈、腰椎以及部分胸椎相控阵线圈。对48例病人进行腹主动脉3D-CE MRA增强扫描。检查时嘱咐患者屏气,于静脉内团注Gd-DTPA对比剂进行腹部动脉期相的扫描,用3D-FLASH序列采集图像;检查的病例96%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M IP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腹部动脉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其狭窄的程度。1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3D-CE MRA显示腹部动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高质量的腹部动脉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注药流速与总量的合理性,合适的扫描序列,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