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近9年来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治经验,分析误诊、误治原因.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高分辨CT主要征象: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6例,呈地图样分布5例,铺路石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仅凭胸部CT,误诊率高,入院前3例误诊肺炎,1例误诊肺结核,1例误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入院后经肺泡灌洗液、支气管肺活检确诊.肺泡灌洗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仅凭胸部高分辨CT检查,误诊、误治普遍.当患者有活动后气促,胸部HRCT呈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时,需考虑PAP.肺泡灌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诊断不清时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帆  达瑛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21-122
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7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团块型2例,呈肿块样改变,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表现支气管充气相,边缘较清晰;结节、斑点片型2例,均有支气管充气相;多形态混合型3例,结节、斑点片状、团块、条索状、蜂窝样混杂影,病变呈单一或多种形态改变,病变内支气管充气相2例,多肺叶、肺段表现3例,蜂窝样改变2例。其中5例结节、团块病变增强检查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走形正常的血管影。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可为单一形态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以团块型和混合型多见,支气管充气相,多肺叶、肺段分布,蜂窝样改变,结节、团块轻至中度强化,病变内可见血管正常走形,病变形态与单纯炎症、肺癌影像表现不完全一致,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支气管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检测回收液中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评估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支气管肺癌 15例 ,其它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15例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 ,均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回收液 ;采用TRAP -PCR -ELISA测定回收液中端粒酶活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诊断的效能并比较其和临床确诊、支气管镜诊断的两两关系。结果 :15例肺癌患者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11例 ,阳性率 73% ,漏诊 4例 ,漏诊率 2 7% ;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3例 ,误诊率 2 0 %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3%和 8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8%和 75 %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3.6 5和 0 .338,诊断正确率为 77% ,阳性优势比为 3.5 5 ,Youden指数J值为 0 .5 3。端粒酶活性和临床确诊比较 χ2 =0 .14,P >0 .0 1;端粒酶活性和支气管镜诊断比较 χ2 =0 .5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叶基底段肺结核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珠海地区2005年1月~2008年12月登记管理的下叶基底段肺结核67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肺炎16例,支气管肺炎31例,肺脓疡8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例.结论 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均不典型.易误诊,应提高对下叶基底段肺结核的认识.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充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寻求病原和组织学诊断依据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8岁,干咳半年余。近期反复出现右胸隐痛入院。体检:右肺呼吸底。胸片和CT示:右肺尖背段可见一类圆形阴影。边缘尚清晰,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病理巨检 送检右肺上叶肺段:肺组织一块,约9cm×8cm×4cm。在切面上见一直径约4cm的包块,边界不清,色暗红灰白,质韧。肺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肿块与肺段支气管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咯血患者行栓塞术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咯血患者"双低"(低对比剂剂量、低辐射剂量)剂量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分成CTA组和DSA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TA检查与术中DSA检查分别显示支气管动脉为104支和107支。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TA检出的正常起源支气管动脉、异常起源支气管供血动脉、由支气管动脉供血的异常肺内病灶,符合率分别为100%、89%、100%。结论 "双低"剂量支气管动脉MSCTA对支气管动脉检出的敏感度高、对侧支供血动脉显示效果理想,并能清晰显示肺内病灶,而且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患者舒适度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诊断精确性、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估。收集天水四〇七医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共56例,组织病理学阳性率、并发症阳性率进行分析。组织病理学阳性率91.1%(51/56),气胸发生率23.2%(13/56),咯血发生率5.36%(3/56),未发生空气栓塞及针道转移。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内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诊断价值高、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好发于上叶的尖后段及下叶背段 ,单纯发生于前段的结核相对少见 ,易误诊 ,现将本院1 998~ 2 0 0 0年 3年间确诊为上叶前段结核 2 0例住院病人资料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前段结核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3年间我院确诊的单纯前段结核 2 0例 ,占同期住院肺结核病人的 0 .6% ,其中男性 1 4例 ,女性 6例。1 .2 发病年龄  2 0例中最小 1 5岁 ,最大 5 6岁 ,40岁以下 1 7例 ,40岁以上 3例。1 .3 临床症状 有反复咳嗽、咳痰、不同程度的咯血和肺部不适、发热等症状。其中咯血 1 4例 ,咳嗽、咳痰 1 2例 ,发热 4例 ,胸痛 5例 ,其中 1…  相似文献   

9.
1病例患者,男,4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5 d,多为阵发性干咳,有时痰中带少量鲜血。发病以来无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2×109/L,中性粒细胞72·7%,淋巴细胞17·3%。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而行CT检查。CT表现为左肺下叶基底段紧邻后胸壁处团块状致密影,最大层面约3.1 cm×3.7 cm,边缘毛糙,其内密度不均匀、无钙化,平扫CT值15~53 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0~70 Hu,并有多个周围有环形强化的低密度区(图2);病灶周围肺组织内见片状模糊影;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0.8 cm。所见肋骨无骨质破…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部影像特点及与临床对照;回顾性分析了确诊的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轻症组(49例),重症组(5例),危重症组(2例)。所有患者均行床旁CR摄影,其中5例行CT扫描;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轻症组49例,37例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2例支气管感染,其中1例右肺门增大,经抗病毒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小于14d,平均7.7d;重症病例组5例,其中肺部呈支气管肺炎样表现2例,多叶多段肺实变3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小于14d,平均9.4d;危重症组2例,1例双肺磨玻璃样变,右下肺实变并双侧胸腔积液,1例胸部CR及CT均未见明显异常,均行呼吸机通气,对症支持治疗后20~26d出院;轻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仅表现为肺纹理增重或无明显异常;重症、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肺部感染影像学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影像表现出现早,呈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影,多叶多段肺实变影,双肺磨玻璃样阴影,可并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临床症状改善早于肺部影像学表现变化,与临床症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肺癌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5 7例青年肺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7例青年肺癌平均年龄 33.6岁 ,男女之比为 1 .6∶ 1 ,发病部位右肺多于左肺 ,中央型肺癌占 66.7%。组织学分型以小细胞未分化癌居多 ,占 31 .5 7% ,其次为鳞癌和腺癌 ,分别占1 7.5 %。X线表现早期仅见肺内片絮状影 ,后渐出现肺门肿块或肺内肿块。CT表现为支气管狭窄、阻塞 44% ( 2 2 / 5 0 ) ,肺门肿块 68% ( 34/ 5 0 )。结论 :青年肺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误诊多 ,转移早。X线表现不典型 ,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等 ,CT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狭窄、阻塞及肺门肿块等特征性表现 ,因此是诊断青年肺癌的有效检查方法。抓住青年肺癌的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是减少误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局部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消融病灶CT随访的演变规律。方法:对22例肺癌病灶(原发灶16例,转移灶6例)进行RFA治疗,病理诊断均为肺腺癌,病灶大小7~37 mm,中位数为23 mm。记录RFA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随访并评价疗效,记录消融灶大小及血供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随访时间14 d~4年,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例共18例,16例消融灶无复发,2例消融灶复发。病灶RFA治疗后CT复查表现为随时间延长呈逐渐缩小趋势且无强化,消融灶可形成空洞,随访中增大或出现异常结节样强化提示肿瘤复发,RFA治疗后3个月评价肿瘤灭活情况较可靠。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创伤小,能够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治疗的选择之一,是一种效果明确的局部减瘤手段。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活检临床需求日渐增多。虽然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率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但是其气胸、出血等发生率也远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经支气管肺活检的诊断阳性率,其中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近年来虚拟支气管镜导航除了在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活检中的应用外,还与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光动力疗法、热蒸汽消融等相结合,为未来早期肺癌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手术时提供选择替代治疗方案。本文从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的工作原理及方法、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OXP3在人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42例和正常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肺癌细胞组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表达的差异,以及其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 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高表达,阳性率为64.3%;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阳性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FOXP3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83.3%,无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P3参与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判肺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比MRI和CT对纵膈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表现与诊断结果,评价MRI与CT在纵膈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纵膈型肺癌患者65例相关资料,分别进行CT、MRI扫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与结果。CT与MRI扫查在纵膈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查下,纵膈型肺癌病灶表现为肺门结节状变,癌肿边缘不规则,外缘或为毛刺状或分叶状,纵膈淋巴结肿大。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CT基本一致,还观察到病灶侵犯胸壁、胸膜、胸椎。CT与MRI均可对纵膈型肺癌进行明确诊断,尽管CT下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但不能作为绝对诊断,且CT存在辐射剂量问题。而MRI可显示癌灶侵犯组织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安全可靠。建议临床医生考虑患者需求、自身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CT表现,探讨其特征性CT征象。方法:17例病理证实DBAC,其中实变型13例,多结节型4例。同时搜集13例叶/段性肺炎为对照组。结果:实变型DBAC表现单叶/段实变(31%)、多叶/段实变(69%)、实变阴影内出现特征性支气管气相(77%)、泡状透亮影(54%0、毛玻璃样密度影(39%)、叶间胸膜膨出(215)。多结节型DBAC表现以两侧中下肺野为主的弥漫性腺泡结节,部分见空泡征和泡状透亮影。3例伴有母瘤,母瘤边缘有毛棘,内有空泡征。结论:实变叶/段出现下列一种CT征象提示实变型DBAC:(1)特征性支气管气相;(2)泡状透亮影;(3)磨玻璃样密度影。肺叶容积增大及动态CT变化有助于实变型DBAC的诊断。多发性肺泡征和泡状透亮影则可以诊断多结节型DBAC。母瘤的出现及其形态不表现有利于DBA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经纤支镜激光治疗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纤支镜Nd:YAG激光治疗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中的应用.方法:确诊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0例,经纤支镜行Nd:YAG激光治疗.结果:4例局限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成功去除腔内病灶,5例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伴有不同程度狭窄者管腔较前明显通畅;1例左主支气管闭塞伴左上叶不张者治疗后肺复张.结论:经纤支镜Nd:YAG激光治疗在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经胸壁针刺肺活检(TTNB)与经胸壁针刺肺吸引(TTNA)在肺部孤立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对同一病例,在CT引导下,先采用弹簧式半自动切割针对肺部肿块行TTNB获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再用腰穿针行TTNA针吸组织作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37例病人均获得满意的标本。经TTNB确诊者34例,确诊率为91.9%,经TTNA确诊25例,确诊率为67.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7例病人中,共有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6.2%,其中术后出现气胸2例,发生出血(咯血或肺内出血)4例.提示TTNB与TTNA均是肺部孤立性肿块诊断安全、可靠的方法,但TTNB的诊断率明显高于TTNA,尤其有利于肺部良性病变的诊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叶内型11例,行病灶肺叶切除术;叶外型3例,行局部隔离病变切除。术前明确诊断12例,误诊5例。结果全部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愈,无并发症发生。随诊6月~1年无复发。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诊断较困难,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