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在开始,您走进药店买药的时候,要特别留神“药健字”,如“粤卫药健字”等。因为根据国家正式颁布撤销“药健字”批号的文件,要求所有“药健字”在2002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药健字”是我国的一个特色。但按照国际惯例,药是具有治疗功效的,允许有毒副作用;保健品归入食品类,被称为“功能性”食品,不允许有毒副作用,不存在介于药品与食品之间的产品。“药健字”始于198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审批中药保健药品,于是有了以各省卫  相似文献   

2.
发自山东省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微信公众号的一则情况通报,将男医生直播妇科手术的话题送上社交网络热门话题榜. 据1月18日通报称,该局于同天下午接群众举报一医生疑似在网上直播妇科手术片段,随即对涉事医院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目前,涉事医生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紧随其后,涉事网络平台也作出回应称,对涉事直播账号已做永...  相似文献   

3.
慕义 《科学大观园》2006,(10):43-44
土耳其阿勒山神秘物体再次诱惑探险者——据《圣经》记载,“诺亚方舟”最后停泊在土耳其东部的阿勒山。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它的踪迹。阿勒山山麓有一神秘物体。由此,美国一位长期寻找“诺亚方舟”的研究人员称,那里可能就是《圣经》记载的“诺亚方舟”的遗迹。如今,飞机、侦察卫星、商业遥感卫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5):38-43
她一生未曾婚育,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袁隆平院士.被尊称为"万婴之母".她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并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她就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  相似文献   

5.
20年前,面对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敢上手术台的医生全中国找不到10位.如今,依托手术室"黑匣子",越来越多的医生也能掌握复杂的手术技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手术室"黑匣子",全称为信息采集机器人.它可以在10分钟内快速就位,不用布线,即插即用;手术视野可智能追踪,手术进行到哪里,摄像头就盯到哪里;术中所有数据全部可存储和共享,可实现远程协助……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信息采集机器人作为北京安贞医院医企结合创新成果亮相,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该成果出自该院新设立的科创中心,中心带头人正是医院院长张宏家.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6,(11):14
近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一个连续15年每3个月染发一次的女士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医生在排除了可能造成该患者患白血病的各种诱因后,怀疑病因与其频繁染发有关。报告引述医生意见说,染发剂中的苯类有机物质通过头皮进入毛细血管,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恶变和白血病的发生。据了解,卫生部2005年8月下发的《染发剂原料名单(试行)》中确实含有多种苯类物质,对其最高使用浓度则有明确限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朱英解释说,对苯二胺是氧…  相似文献   

7.
曾有一位患有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患者,其多器官严重受累,病情危重,经多名医生诊疗均认为已无存活希望,患者家属也几近绝望.但是,沈阳军区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士发教授与他的团队秉承"不放弃一线希望"的宗旨,对该患者进行了全力抢救,最后患者痊愈出院.其实,像这种被其他医生或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却被张士发教授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的皮肤重病患者还有很多,在他看来,这是一名医生的本分,患者的健康是医生生动的口碑.  相似文献   

8.
, 《科学大观园》2012,(23):25-25
1.接受妇科检查不必害羞耶鲁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临床医学教授玛丽·简·明金博士表示,妇产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妇科检查,与身体其他部位检查毫无区别,女性不必害羞。接受检查应打消顾虑,只要没有疼痛或不适,就没有啥好担心的2.医生不评判患者私生活得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帕米拉·贝伦斯博士表示,当妇产科医生询问患者有多少个性伙伴的时候,不是对患者的私生活进行任何判定。如果有多个性伴侣,那么最好每年接  相似文献   

9.
芳芳 《科学大观园》2011,(14):59-60
有报道称在移植了原主人的心脏后,一些患者的性格、爱好与心脏原主人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生理学家认为,性格不是储存在大脑中而是藏身在心脏里。然而,科学家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具备科学性。原主人品性、喜好会同心脏一同移植吗?美国女公民西尔万娜·佩斯卡把给她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告上了法庭。医生感到很震惊,因为手  相似文献   

10.
“健康体检”的由来“健康体检业”的雏形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美国医药协会在1947年提出了最早的“健康体检”的概念,并郑重向公众建议:每个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拜访一次医生,做一次从头到脚的全面身体检查,并和医生有一种良好的沟通。大概是在6~7年以后,这个问题才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解决。1954年,JunjiOhwatari医生为预防疾病而设计了一套新颖的个人医学健康体检体系,使健康体检的概念上升到了理论的水平。1961年4月,日本的HokenDohjin医学中心成立,该中心首次真正地将“健康体检”从一般医疗机构中分离了出来,并由专门的医务…  相似文献   

11.
《华尔街日报》一则消息称,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詹姆斯·格里福与广东中山大学合作,在广州进行了一次3基因受孕试验。该试验由于被指类似于克隆人技术,而且将出现一个孩子有3个父母的伦理问题,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模仿游戏中的角色从楼上跳下自杀,为戒除网瘾而将小指头砍断痛下决心,……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介绍,网络成瘾与毒品成瘾、病理性赌博等具有类似的特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亟需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据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林涌超医生介绍,网络成瘾症(IAD)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IU)。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  相似文献   

13.
3月15日晚,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此前一版相比,新版诊疗方案在轻症处置、隔离管理、出院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调整. 就在当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近期,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5,(23):26
护士小张采用口服避孕药措施避孕,几年间从未发生意外.今年初,她因医院改革、自学考试等,晚间常难以入睡,便服用安定来助眠.近来,她发现自己停经已有两个多月,有时觉得胃中泛酸.根据以往的体会,很像是怀孕了.去保健科作检查,诊断为早期妊娠.她不信.医生详细询问她近来各方面的情况.最后,医生肯定地告诉她,她的避孕失败,是因为长时间地服用了安定药.  相似文献   

15.
区人民医院张医生接诊一位男性患者陈先生,陈先生参加一场晚宴,一高兴多喝了几杯。半夜时分,陈先生在睡梦中被尿憋醒,便起床到卫生间解手,不料怎么也尿不出来,小肚子憋胀得难受,连会阴部和睾丸也感到坠胀。经张医生查看病情后说,这是陈先生把前列腺给"灌醉"了,发生了尿潴留。  相似文献   

16.
126年后容颜依然柔软而有弹性 天主教将"不朽之身"定义为"如同活人一般柔软有弹性,不会腐烂".圣女贝尔纳黛特35岁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为圣徒之前.天主教会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遗体进行检查.许多医生、神父与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过程.贝尔纳黛特的遗体并未腐朽,它逃过了肉身腐坏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2,(4):32-33
网络是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可以方便工作和交流.然而很多人对网络的不当使用,最后导致长期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尤其是青少年对学习失去兴趣,又害怕进入社会,因此很容易染上网瘾.网瘾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危害健康,很多青少年甚至因为长期沉迷网络而患上抑郁.  相似文献   

18.
古代称"仪"之物甚少,现在就多了,今后会更多.但如不知本义,可能运用不当.什么东西可以称"仪"?什么不可?例如把电动按摩器叫"按摩仪"就不妥,因为那东西不是度量之器,没有作标准的性能.历代大儒多不懂科技,注解未善.现在查字典也不顶用.  相似文献   

19.
在马尼拉,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个农妇很擅长制造谣言,村里一半的争吵,都是因她不停地搬弄是非而引起的,挑唆别人不和是她最大的乐趣。一天,这个女人突然病倒了,试了各种药物都不奏效。实在没法子,她向村里的医生求救。医生的诊断很简单:“你平时好造谣生事,这是神在惩罚你!”“你要对一生中所造的谣,衷心地忏悔。”医生说,“祷告9天,身体恢复到可以走动的时候,去找一大包鸡毛,然后往每家每户门前的台阶上都放一支鸡毛。这些都完成后再来见我。”村妇虔诚地按着乡村医生的指示祷告,果然到了第9天,身体恢复得可以出门走动了。她带上一袋…  相似文献   

20.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已于近期出狱. 这条消息让我们回忆起2018年年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至少7对艾滋病夫妇的受精卵中修改了一个名为CCR5的基因,而且一对夫妇的双胞胎女儿已经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