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PEI对聚氨酯予聚体进行封端,得到了端基含有PEI的聚氨酯(PEI-PU)利用树枝状聚合物PEI内部纳米孔穴结构,原住生成纳米银,得到了结构稳定的纳米银与聚氨酯的复合体系,所生成的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用来作为抗菌生物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温还原法合成纳米银及微波超声波组合法合成纳米氧化锌样品,运用X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UV—Vis光谱对样品的组成及形貌进行表征.将纳米银与纳米氧化锌进行混合,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混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Are/A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分散性好的5nm银颗粒及均一棱柱状结构的纳米氧化锌.二者混合物在银含量减少一半时对两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独的纳米银或纳米氧化锌,表明混合物中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在抗菌时发挥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PEI对聚氨酯子聚体进行封端,得到了端基含有PEI的聚氨酯(PEI-PU)利用树枝状聚合物PEI内部纳米孔穴结构.原住生成纳米银,得到了结构稳定的纳米银与聚氨酯的复合体系.所生成的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用来作为抗茵生物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三类聚乙二醇接枝位置不同且表面负载纳米银的聚氨酯胶束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通过DLS表征了聚氨酯在负载纳米银后的粒径和电位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聚氨酯负载的纳米银的含量。MIC表征了三类聚合物的抗菌性能,细胞活性实验和溶血实验表征了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复合材料的内核PCL在脂肪酶作用下降解释放小尺寸纳米银从而提高抗菌性。实验数据表明负载纳米银的PEG-g-PU胶束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都优于其他两种结构的胶束(PEG-c-PU、PEG-b-PU)。并针对负载纳米银的PEG-g-PU胶束研究其对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类聚乙二醇接枝位置不同且表面负载纳米银的聚氨酯胶束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通过DLS表征了聚氨酯在负载纳米银前后的粒径和电位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聚氨酯负载的纳米银的含量.MIC表征了三类聚合物的抗菌性能,细胞活性实验和溶血实验表征了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复合材料的内核PCL在脂肪酶作用下降解并释放小尺寸纳米银从而提高抗菌性.实验数据表明负载纳米银的PEG-g-PU胶束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都优于其他两种结构的胶束(PEG-c-PU、PEG-b-PU).并针对负载纳米银的PEG-g-PU胶束研究其对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抗菌化妆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米银具有广谱杀菌、无耐药性的特点,可以构建化妆品抗菌体系.将纳米银引入化妆品配方设计,通过防腐效能测试确定最佳添加量为MIC=0.3 g/100 g,即100 g化妆品中添加0.3 g纳米银即可达到防腐效果的要求.实验结果充分说明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银既具有光谱高效的抗菌能力,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对皮肤的渗透性,兼具理疗和美容的特性,并且能有效减少防止化妆品的二次污染,提高了化妆品的安全性,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原位修饰法合成了表面氨基化纳米银,优化了纳米银的制备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Zeta电势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化纳米银带有正电荷,能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菌,使抗菌活性显著提高;氨基化的纳米银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的生长;该材料可被应用于医学器件和细菌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水凝胶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新型创伤敷料,它具有高吸收、保湿、易更换等优点.为赋予水凝胶抗菌性能,制备和研究了含有纳米银的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用硝酸银溶液以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和海藻酸钠为稳定分散剂制得了纳米银胶体溶液,将不同含量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加至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和氧化海藻酸钠水溶液的混合液中,制备了含有纳米银的水凝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透射电镜、抗菌和细胞毒性实验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硝酸银被还原成纳米银,纳米银颗粒的粒径约为20 nm.当水凝胶中纳米银浓度为16.67μg/m L时,水凝胶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水凝胶对细胞毒性很低.故所制备的抗菌水凝胶有望用于创伤敷料.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3):323-326
利用静电电纺丝法制备了Ag/PAN复合的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XD)分别分析载纳米银粒子的形貌和成分,研究了载纳米银粒子纳米纤维的银粒子释放率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静电电纺丝法制备的载纳米银粒子的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形貌,呈现出缓慢持久的纳米银粒子释放率,具有良好的生物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纳米银抗菌器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的疗效.用抗菌器将纳米银凝胶注入阴道深部,六天一个疗程.结果显示,阴道炎56例,治愈率89.3%,有效率96.4%;冶疗宫颈糜烂51例,总有效率为84.3%,其中治疗轻度宫颈糜烂有效率为94.7%,中度宫颈糜烂有效率81.5%,对单纯型宫颈糜烂有效率为100%.纳米银抗菌器对阴道炎,轻、中度宫颈糜烂及单纯型宫颈糜烂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纳米银抗菌器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的疗效。用抗菌器将纳米银凝胶注入阴道深部,六天一个疗程。结果显示,阴道炎56例,治愈率89.3%,有效率96.4%;冶疗宫颈糜烂51例,总有效率为84.3%,其中治疗轻度宫颈糜烂有效率为94.7%,中度宫颈糜烂有效率81.5%,对单纯型宫颈糜烂有效率为100%。纳米银抗菌器对阴道炎,轻、中度宫颈糜烂及单纯型宫颈糜烂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赋予水凝胶的抗菌性能,该文对含有纳米银的水凝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硝酸银溶液加入硼氢化钠还原剂和聚乙烯砒咯烷酮分散剂,合成纳米银;然后将不同体积的纳米银分散液加入到卡波姆溶液中,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含纳米银的水凝胶。紫外-可见光谱法的结果表明硝酸银被还原成纳米银,X-射线粉末衍射法证实纳米银被分散在水凝胶中,并通过Scherrer公式计算出纳米银的尺寸约为5 nm。溶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的溶胀率约为900%。抑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水凝胶中纳米银浓度为10 μg/mL(低于纳米银的安全浓度25 μg/mL),水凝胶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所制备的抗菌水凝胶可望应用于创伤皮肤和皮肤疾病的外用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并运用抑菌圈法和MIC(连续稀释法)对所制备的纳米银溶胶进行定性的抗菌性研究.同时通过观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研究还原剂柠檬酸钠量的变化对纳米银溶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化妆品防腐体系的构建极为复杂,化妆品中的微生物对防腐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传统的防腐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型抗菌化妆品的需要.纳米银通过光催化反应和接触反应实现抑菌功能.与普通药物相比,纳米银具有广谱杀菌、无耐药性的特点,这为构建纳米化妆品抗菌体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胺基聚氨酯/纳米银材料并研究胺基聚氨酯和纳米银的作用机理,制备了硬段侧链含胺基的聚氨酯,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在液相中原位合成胺基聚氨酯,纳米银复合物.UV-VIS表明,胺基聚氨酯,纳米银中纳米银的含量高、粒径小并且粒径分布范围小.IR表明聚氨酯硬段的胺基和纳米银有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锅法成功制得纳米银/聚多巴胺/纤维素纤维(nanoAg/PDA/CF)抗菌纸,此过程无需外加还原剂。扫描电镜(SEM)观察及能谱(EDX)分析表明,抗菌纸表面载有尺寸为70~150 nm球形或立方形纳米银粒子。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A)分析证明,纳米银粒子原位生成并沉积在聚多巴胺功能化的纤维素纤维表面。所制得的nanoAg/PDA/CF新型抗菌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nanoAg/PDA/CF复合纤维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8.5,多巴胺质量浓度125 mg/L,硝酸银质量浓度375 mg/L,多巴胺自聚合时间2 h,室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纳米银胶,并利用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检测手段对纳米银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葡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纳米银胶的保鲜性能.根据贮藏期间葡萄各项新鲜度指标的检测,说明本方法所制备的纳米银胶对水果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并且失重率、好果率、总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检测中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3%以内,这为纳米银胶应用于食物保鲜和抗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羟基磷灰石支撑的纳米银/多酸抗菌因子,利用FT-IR、XRD和TEM对其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以此制备出新型抗菌洗涤剂,并测试其抗菌活性.研究发现:新型抗菌洗涤剂具优异的抗菌性能,抗菌时间持久,比普通抗菌洗涤剂抗菌时间延长3~5 d,该新型抗菌洗涤剂对厨房用具和衣物等生活杂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锅法成功制得纳米银/聚多巴胺/纤维素纤维(nano Ag/PDA/CF)抗菌纸,此过程无需外加还原剂。扫描电镜(SEM)观察及能谱(EDX)分析表明,抗菌纸表面载有尺寸为70~150 nm球形或立方形纳米银粒子。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A)分析证明,纳米银粒子原位生成并沉积在聚多巴胺功能化的纤维素纤维表面。所制得的nanoAg/PDA/CF新型抗菌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nanoAg/PDA/CF复合纤维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8.5,多巴胺质量浓度125 mg/L,硝酸银质量浓度375 mg/L,多巴胺自聚合时间2 h,室温。  相似文献   

20.
P(AA-co-HEA)/Ag复合溶胶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硝酸银为前驱体,聚合物P(AA-co-HEA)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分散性良好、尺寸可控、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银。考察了聚合物的中和度、反应温度、P(AA-co-HEA)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对纳米银粒子尺寸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纳米银复合溶胶的形态和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溶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