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我市城区排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着手,概述了近年来我市发生内涝的概况,分析了我市城区发生内涝的原因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阐述了我市排水管网养护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以便进一步探讨城市管理部门对突发暴雨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于立红 《科技信息》2013,(10):471-471
本文从我市城区排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着手,概述了近年来我市发生内涝的概况,分析了我市城区发生内涝的原因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阐述了我市排水管网养护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以便进一步探讨城市管理部门对突发暴雨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提速,我国的市政工程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在市政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市政工程需要进行非常严谨细致的施工和设计,这其中就包含了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技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城市不会出现内涝的问题。城市内涝问题非常严峻,如果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排水施工就会导致严重的城市内涝,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排水施工以及排水技术格外的重视。该文主要针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排水技术进行详细地论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该文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城市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排水技术以及排水施工,同时也为我国城市建设质量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客观评估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预防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基于EPA SWMM 与 ArcEngine,结合等流时线法与水量平衡原理,开发了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模型系统(USRAMS)。阐述了USRAMS的原理与功能,说明了利用USRAMS进行管网排水能力评估与内涝风险分析的方法,并验证了USRAMS的适用性;对沧州市进行了现状管网排水能力评估和城市内涝风险分析,以主题图的形式准确直观地表达了瓶颈管段位置以及城市内涝风险的分布情况。实例证明,USRAMS地表产汇流模块只需径流系数与汇水时间2个参数,较好地适应了中国当前情况,二维地表淹水模拟采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稳定、快速,其模型结果可为城市内涝防治与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通过排水管网水流运动模式为主要模拟对象,研制了城市暴雨内涝积水的数学模型。进行污水模拟和实现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模拟城市暴雨内涝水力工况系统,并根据其应用情况进行相应地误差分析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采用InfoWorks ICM排水管网模拟软件,建立排水管网模型,通过对内涝风险的模拟,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内涝风险评估,综合分析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及抵御内涝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内涝灾害频发的武汉、北京、长沙等城市为例,从自然因素,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建立城市排水系统GIS数据库,采用透水性地面铺装,加强排水管网建设等降低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应急效率和应急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该文采用OODA环理论框架研究了城市内涝灾害及其应急流程。通过分析城市内涝灾害的形成机理,建立了城市内涝灾害描述模型,构建了基于复合OODA环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Petri网对应急联动流程进行建模,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文理论方法对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体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暴雨内涝的快速预测对于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数值模拟复杂耗时导致难以满足暴雨内涝预测时限要求的问题,该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城市暴雨内涝时空快速预测模型。利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Works ICM)模拟的高精度网格结果作为数据驱动,综合考虑降雨因素、地理数据以及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分别基于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K最近邻以及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建立城市暴雨内涝快速预测模型。以北京市某区域为例,开展算例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空间预测效果最佳,淹没范围预测准确率可达99.51%,积水深度平均预测误差3.55%; LSTM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内涝点积涝过程的水深时序变化。在该算例场景下,所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实现s级的暴雨内涝时空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从近年情况来看,城市内涝成了新的汛期灾害。有的地方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  相似文献   

11.
李志鹏 《科技信息》2012,(34):457-457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异常,城市内涝日益严重。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州市内涝问题的分析研究,探讨我国城市的内涝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雨水管网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近年来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内涝灾害,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原因除了排水设施和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外,目前仍采用的固定值设计方法,缺乏对排水管网可靠性的考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屋面降雨散落造成城市地面产生径流形成内涝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蓄水池结构进行改造,在蓄水池底部设置不同孔径d的排水孔,使得降雨时雨水先收集到蓄水池降雨后缓慢排入土壤或地下管网,达到延长排水时间,降低径流峰值从而降低地下管网堵塞几率。通过设计实验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壤渗透系数I大和排水孔径d小时排放到土壤的效果最好;排水孔径d越小,雨水进入地下管道时间越长所降低的径流比ψ越高;设计相同体积蓄水池时,底面积A越小蓄水量越大。通过理论和实际验证蓄水池改进技术的可行性,为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交通的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方法和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体系,分析了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开发过程、模块功能,完整设计出了评价系统并对于无信号控制及环型交叉口均采用了合适的算法进行了评价模块的设计。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验证,验证实例表明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兼顾城市不同空间特征的内涝问题,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关键.本文以晋城市主城区为例,针对不同开发程度的管网密集区与管网稀疏区2类下垫面,构建SWMM-ICM-WCA2D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管网排水与地表淹没状态,分析城市内涝驱动要素.结果表明:管网密集区的内涝积水主要受降雨强度、管网排水能力和地形特征的影响,主城区现状管网设计标准较低,5 a一遇降雨条件下排水容量已趋于饱和;管网稀疏区高程≤751 m的淹没区水深较大,其余高程大的区域积水深度较小而流速较大;不同降雨情景下,管网指标与淹没要素间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特别在高水深(>1 m)时的联系更为密切,相关系数>0.78.  相似文献   

16.
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交通的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方法和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体系,分析了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开发过程、模块功能,完整设计出了评价系统并对于无信号控制及环型交叉口均采用了合适的算法进行了评价模块的设计。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验证,验证实例表明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与否与城市的安全程度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排水系统大部分都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分析我国内涝灾害的基础上,以江西省莲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雨洪模型,分别确定了降雨模型、入渗模型、地表径流模型和排水管渠模型,通过对模型率定确定了水头损失系数、糙率及最大、最小入渗率等参数,分析了LID开发前后城市内涝现状,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误差在10%范围之内,LID开发前莲花县现有排水系统无法满足目前降雨径流量、大部分管网已超负荷进行,路面积水严重;进行LID开发后,研究区积水量、积水时间、积水点数明显减少,现状面临的城市内涝情况已明显减缓,但地表径流大时仍会有积水情况出现。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洪涝灾害是城市气象灾害中威胁巨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当降雨量急剧增加而排水、泄洪能力不足时,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其中,城市内因人员集中、建筑密集、排水设计复杂等原因,极易发生内涝,影响人民群众出行、生活安全。那么,当暴雨预警发布后,我们该怎么办?遇到城市内涝如何避险自救?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9.
为消除城市内涝事件的突发性和空间易变性对城市内涝灾害决策调度的影响,构建城市内涝事理图谱,并在此图谱上提出成因分析应用的框架。利用规则模板库抽取中文城市内涝语料库中的因果事件句,基于投票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方法抽取因果句中的事件,融合手工规则实现城市内涝事理图谱的构建。采用事理图谱自动生成以内涝点为中心的场景,用生成的场景自动生成并训练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并在该网络上进行内涝点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城市内涝事理图谱能较好地描述所在城市的内涝演化规律,成因分析结果与真实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能准确找到内涝点处产生内涝的成因,并排除有干扰影响的伪成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交通的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方法和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体系,分析了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评价系统的开发过程、模块功能,完整设计出了评价系统并对于无信号控制及环型交叉口均采用了合适的算法进行了评价模块的设计。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系统进行了验证,验证实例表明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