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视觉空间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有所重视。视觉空间是反映现代中国绘画“写意”、“写心”、“传神”特征的窗口,是美感的载体,它包含着一种理念。它在中西绘画中都有各自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其视觉心理,一是倾向于客观,具有科学性;二是倾向于主观,具有浪漫性。艺术空间多向客观和主观两极发展。其视觉空间,一是追求纵深,再现“前前后后一连串的物象”;二是追求平排,表现物象时,“步步移”,“面面观”,观其内涵,略其形色。艺术空间多是“心”、“景”合二为一,“悟化”的结果。西方绘画,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视觉空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中国古代绘画视觉空间应包含于现代中国绘画视觉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叙写“南洋”土著形象的篇章,由于"南洋"民族生态的复杂多样性,每位作家作品中展现的“南洋”当地人群像也各不相同,然而却几乎同一标志性地呈示出某类相同的文化性格形象图谱,其中“蛮性”与“野性”是其主要通约化文化性格类征之一,作家分别赋予了其多重丰富的生动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反现代”倾向的核心,总结核括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的两种“反现代”倾向,在此基础上以作家,文学思潮为切入点,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现代”问题进行了溯源式的追问,从而揭示出“现代性”与“反现代”之间的非此即彼而又亦此亦彼的互补性的对抗关系。  相似文献   

5.
儒家“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爱护民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儒家“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性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儒家“民本”向现代“民主”的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共关系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扎根、发展,其重要原因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根植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现代公共关系学被中国吸纳,成为中国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李晗  黄群 《科技咨询导报》2008,(15):159-159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结合的一种舞台艺术。歌剧起源于西方,它融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身,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本文就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歌剧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两者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音乐创作者大多主张“以西为师”,走“西化”的道路,对民族音乐持否定态度。而赵元任却熟悉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他强调借用西方作曲技术来提高和改进民族音乐,他的创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晨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149-152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绘画、书法等艺术体系的确立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中国的古代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中国艺术极其注重对境界的追求,以“境界”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有极大的关联。从园林看,不论是上古的灵台,秦汉苑囿中的瀛海仙山或是中唐的“壶中天地”,园林实际上都是人们理想中的宇宙的艺术再现而已。当然本文并不是研究古代宇宙观的文章,只是以中唐以后的园林设计所反映的“天人之际”的宇宙观来看待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而倡导设计者继承古代空间设计传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肖朗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2):30-32,46
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的论争,成为当今美学界的热点,论争的目的是确立中国新世纪美学的发展方向。因此,仅围绕“实践”等范畴作理论的论争是不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美学。事实上,从实践美学到生命美学,既是一种超越,亦是一种回归。这将有助于澄清当下很多理论误区,也是摆脱西方语境,发展中国美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0,(22):11-11
中国的崛起让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倚重国家的、半市场性的经济——即“国家资本主义”——比较适合于满足现代世界的需要。建立在专注于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正在被“北京共识”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维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了维柯思想的独特价值,也是西方思想文化变迁的生动写照。“诗性智慧”不仅为现代西方文化反思提供了精神资源,也为人类精神科学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这对中国当前的文化探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勉为其难:日本人如何研究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中国问题研究者出于“西方一贯”和“亚洲一员”的双重立场,既不满于美欧学者以“东方主义”观察和研究日本(比如鼓吹“日本异质论”),又在观察、研究中国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西方中心主义。往往带着一种优越感,热衷于抓住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表达中国“全体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物感说”,由此倡导“表现论”、“意境法”。西方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摹仿说”,由此倡导“再现论”、“典型论”。尽管二者都涉及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但是前者重在抒情,强调情感,意志的“真”,后者重在叙事,强调再现客观的“逼真”,由于中国与西方在社会文化和传统诗学上存在差异,因此,中西诗学的现代化进程不一样,中国现代诗学在借鉴西方近代诗学基础上,主要趋向“再现论”;西方现代诗学诗呈现“表现论”、“象征论”和“再现论”并存的格局,而以前者为主,中西传统诗学现代化呈现出反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译由“Friendlies”改为“Fuwa”,是“中国英语”可接受性的又一佐证。它表明,“中国英语”在译介中国文化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它将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生于“五四”落潮时期,深受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别于当时的主流诗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强烈的关注现实,转而关注个体生命体验,探索内在自我,抒发现代情绪,以独特的方式,拓展并深化了中国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18.
环量子理论与三旋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的环量子理论与中国的三旋理论在推进现代“科学明”中,已拉近了距离;西方的环量子理论与中国的三旋理论可统称为环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所引入的西方叙述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术语——“停叙”,以此为视点,透过对现代派戏剧与传统戏剧之间的纵向比较,试图描绘出西方戏剧创作的某种嬗变轨迹,藉以探究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艺术创新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启动实施专项的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以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