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易安体”。其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清新自然,浅白如话,却又意味无穷,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形式决定于内容,浅白如话的语言正是由词的内容决定的。清照词多以内心情感世界为抒写对象:情窦乍开的羞涩,深锁闺中的苦闷,夫妻别离的相思,国破夫亡的凄凉等等,都在词作中大胆率直地展示出来。这种真情实感的坦露,就需要浅白的语言来表达,使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构成一种透明的意境,就象水晶杯内盛满清冽醇酒,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这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不隔”,即“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汩汩流动于浅白如话的字里行间。再如:“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丰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光影约重来”。(《浣洗纱》)大胆的描绘出一个情窦乍开的女孩对爱情的渴盼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术论丛”之一种。黄成授、廖业扬、谈琪、罗树杰等合著的《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最近由民族出版社 (北京 )出版。全书33 2 0万字 ,定价 2 4 80元。《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初中第一册《乐羊子妻》”捐失成功”下注:“意思是失去成功的机会.”如此注释,问题有二:(一)“成功”二字注而未注忽略了古今意义的差别;(二)增加“机会”二字有悖于原文的结构.“成功”古书并不多见,注家也很少作注.辞书或不收(如《辞海》),或虽收而语亦不详(如《辞源》),甚至有误释者(如《中文大辞  相似文献   

5.
唐诗人王维在《相思》中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提到的红豆到底是哪一种植物?历来说法不一,有说为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有说为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还有说为红豆树(Ormossia hosiei)的.古人的问题离不开考证古籍,"红豆"之名源于《王右丞集》,王右丞即王维;"相思子"之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了”(le)常附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完成,或有了某种性状,如“走了”、“红了”.“了”作为助词,是由古代汉语表示“完了”或“了结”义的动词“了”(li(?)o)虚化而来的.在这漫长的虚化过程中,“了”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唐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使用中的异同.一、“了”的词性异同“了”最早见于汉代,用作动词,常用义为“终了”、“了结”.西汉王褒《僮约》(公元前一世纪作)有“晨过洒扫,食了洗涤.”“了”即“完毕”.《广雅·释话》:“了,讫也”,即“完了”的意思.大约魏晋开始,“了”除了继续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如:(1)其所易了,阙而不论.(东晋郭璞《尔雅序》)“了”作动词,意为“懂得、明白”  相似文献   

7.
(一)字形衍变:大与太“大”,与“太”,今音殊异,字形有别.但历史地考查、我们就会发现,“大”、“太”本同出一宗,后来衍变而异.篆文“大”“象人形”(见《说文》).“象人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参天地,是为大”(见段氏《说文解字注》).《广韵》徒盖切,读如tài,湖南、四川有人读“大”为“tài”乃古音之遗;又音转作唐佐切(泰、歌之转),陕西人、山西晋南人也读“大”为“tuo”;《集韵》他达切,即普通话之dà.“太”不见《说文》,它作为后出字脱胎于“泰”.《说文》“泰,滑也,从艹从水大(tài)声,(?),古文泰”.从艹从水者,以手掬水,则水易从指缝中流出,故训“滑”.“泰”隶省作“汏”,(与浙米之“汏”同形,后人误为“汰”),则“泰”之本义也由“汰”来表达(今淘  相似文献   

8.
一英语教学法专家亚历山大(L.G.Alexander)编著过许多教材,其中《新概念英语》、《主线》、《跟我学》等种,都为我们所熟悉。在《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中级阶段)和第四册(高级阶段)的前言中,编者均曾明确提出,如想转入三、四册学习,学习者必须予先具备“朗读英语短文的能力”(第三册另注“长至二百词”),并且“应当很好掌握  相似文献   

9.
枣庄方言古语词例释(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3.艮gn[k] 枣庄方言中,“艮”一般作形容词,其义有二:(1)(食物)坚韧而不脆,如:“这罗卜发艮,不好吃。”(2)说话生硬,或形容其性子直,如“这人说话真艮!”“这个人真艮!”“艮”有时亦作动词,如“艮牙”,即“硌牙” 《唐韵》、《韵会》、《正韵》拼“古恨切,根去声。” 《集韵》:“胡思切,音痕,元平声。” 《论文》:“艮,很也。从匕,目,犹目相匕,不相下也”段注:“会意。‘目相匕’即目相比,谓若怒目相视也,很之意也。” 《方言》:“艮、坚也。”注:“艮、皆名石物也。” 《广雅·释诂》:“艮,坚也。” 《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犹谓物坚不可拔曰艮”。 可见,艮之本义为坚,词义引申,为说话生硬,性子直。 杨雄《太玄经》:“象艮有守,”注:“艮、难也。” 《来生债》一折:“正末云:‘他也中吃,也中穿。’磨博士做咬银子科,云:‘中吃中穿?阿哟! 艮了牙也!”  相似文献   

10.
一、释“如”、“小可如” 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释同似,欠妥,实则犹于也,意则犹胜也、过也。 《单刀会》三折:“疋马单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胜如,胜于,胜过也。《东窗事犯》二折:“休笑我哝,我干净如你!”哝,不洁也。今温州方言犹如此。干净如你,即比你干净。同剧三折:“臣性命不若如花梢滴露,风里杨花,水上浮沤。”不若,不及也。加“如”字,其不及更有甚之。《老生儿》三折:“俺两口儿大如你爷娘。”大如,大于也。《调风月》二折:“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拖麻拽布妻。”  相似文献   

11.
将古书中“唯(恣、纵)……所”句里“所”字,解为疑问代词“何”,则怡然理顺,解为特别的指示代词则杆格难通。兹讨论如下,求教于同仁。一、一般古书注释把“唯(恣、纵)……所”句的“所”字俱作特别的指示代词。如刘世南、唐满先译注《古文观止》,在苏轼《放鹤亭记》“纵其所如”注:“不合语法,和‘纵一苇之所如’同病。”这是误指古人瑕疵之一例。还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蒋绍  相似文献   

12.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2期《语文学习》刊载潘大白同志《“善”读书》一文,其中“善鉴取”一节提出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解释问题。作者在罗列了《语文》、《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古文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文选》等五种注文后说,“总上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意境: (1)落花在地面散乱着; (2)落花在空中飘舞着; (3)繁花在枝头盛开着。 就第(1)种意境而言,是‘落花遍地如锦’。景色虽美,但毕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就第(2)种意境而言,是‘乱红纷坠如雨’。虽是动态,但未免‘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春色将闲’(寇准《踏莎行》,第(3)种则是‘繁英枝头如火’。画面灿若朝霞,生机蓬勃,见得世外桃源,春光无限。故就文章旨意细细品味,则以取第(3)说为长,这乃是循章解句择其当”(句中加点号原有)。  相似文献   

14.
俗语考辨     
民间俗语,多有费解之处。昔者顾颉刚先生考释“吹牛皮”、拍马屁”之由来,令世人豁然开朗。近年来,关于俗语之著作日渐增多,如《常用俗语手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年),如《惯用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如《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相似文献   

15.
《大宗师》篇所描绘的“寥天一”人生境界,给人以心灵羁绊大解脱的慰藉愉悦,假使单就这意义上看,《大宗师》置于内篇之中,自有其独特性,似乎不可或缺。但以《大宗师》篇文字与内外各篇相较看,就如读没一字无来历之诗,通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重出者如“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大宗师》)与“瞽者无以与夫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逍遥游》);有明显因袭关系者如“临尸而歌”(《大宗师》)与“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至乐》)。属于前者,至少可举出十余例,  相似文献   

16.
王维《相思》是“秋来发几枝”还是“春来发几枝”历来颇有争议。本文试图通过这首诗版本演变过程的探究,说明应该是“秋来发几枝”。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词零札     
露柱《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六《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一双可(胳)膊似粗椽。(800页)这是形容丑女的脚胫、胳膊粗大难看,如同柱子、椽子一样。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增订版,以下简称《通释》)“露柱”条把上例“露柱”释为“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见该书第三篇“释名物”,77页。),按“露柱”一词在宋代禅宗的白话著作中常见,似不能以《通释》所说  相似文献   

18.
格致、格物:格致,“格物致知”的略语。穷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取理性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格,穷究;致,招致,获得。以“格致”名书者,如:《格致馀论》(元朱震亨撰)、《格致丛书》(明胡文焕编)、《空际格致》(明西洋人高一志撰)、《格致镜原》(清陈元龙撰)及《格知格物解》(清魏裔介撰)等。又,清末对于西方传  相似文献   

19.
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全文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声明@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