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4′-甲酰基苯并-15-冠-5的康尼查罗反应进行了探讨,得到了4′-羟甲基苯并-15-冠-5和4′-羧基苯并-15-冠-5  相似文献   

2.
以甲苯和间苯二甲酰氯(IPC)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1,3-二(4-甲基苯甲酰基)苯(DMBB),产率85%;将DMBB在KMnO4/吡啶/水体系中氧化合成中间体1,3-二(4-羧基苯甲酰基)苯(DMBA),产率96%;DMBA和氯化亚砜反应以91%的产率合成一种新型的芳二酰氯--1,3-二(4-甲酰氯苯甲酰基)苯(DMBC),三步总收率为74%.产物结构经FT-IR、1H NMR、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确认,DSC分析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以甲苯、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合成1,4-二(4-甲基苯甲酰基)苯(DMBB),产率为82%.在吡啶/水混合体系中用高锰酸钾将DMBB氧化得到1,4-二(4-甲羧基苯甲酰基)苯(DMBA),产率为85%.DMBA与二氯亚砜在DMF催化下反应合成1,4-二(4-甲酰氯苯甲酰基)苯(DMBC),产率为85%.3步总产率为59%.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4.
在无溶剂条件下,由苯并三氮唑、取代苯甲酸、二氯亚砜经过室温研磨合成了1-芳甲酰基苯并三氮唑,收率达到了88%~95%,其结构分别用IR,1H NMR和MS进行了表征.此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合成酰基苯并三氮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反应型紫外吸收剂中甲基丙烯酸-(3′-羟基-4′苯骈三唑基)苯酯(简称B)与苯乙烯共聚物的抗紫外降解性能,从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角度探讨了其能量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6.
2-(3-氨基苯砜基)乙醇硫酸氢酯在不同的条件下水解分别得到2-(3-氨基苯砜基)乙醇、3-乙烯砜基苯胺和2,2'-二(3-氨基苯砜基)乙醚等三个产物。反应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实。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四氢呋喃(THF)中,Zn高效促进2-甲酰基苯甲酸与溴代烃在35℃下反应,高产率得到相应的3-烃基苯酞。该合成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产率较高,为3-烃基苯酞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5,5′-二甲酰基-3,3′,4,4′-甲基-2,2′-二哟咯基苯甲烷(7),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结构。初步探讨了这种新化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均苯四甲酸酐与间二乙苯为原料,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2,5二(2,4二乙基苯甲酰基)对苯二甲酸,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该化合物的单晶.同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5451(11)nm,b=0.7511(15)nm,c=1.5844(3)nm,α=84.45(3)°,β=85.37(3)°,γ=85.86(3)°,Dc=1.258g/cm3,Z=2,F(000)=258,μ=8.7×10-8nm-1,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0.1473,wR=0.2097.分子之间通过相邻分子间形成的O-H…O氢键相连,分子间和内部的氢键使得晶体结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庚烷-苯-N-甲酰吗啉体系液液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压,298.15,313.15,333.15,353.15 K 4个温度下,测定了庚烷-苯-N-甲酰吗啉三元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得到三元体系平衡相图,节点数据的实验可靠性用Othmer-Tobias和Bachman方程进行了检验,实验数据点用UNIQUAC和NRTL模型进行了关联,分别得出了庚-苯-N-甲酰吗啉体系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2种模型都能对该体系进行较准确的预测,相比之下,NRTL更能拟合实验结果;同时从分配系数,分离因子和选择性对N-甲酰吗啉萃取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图12,表4,参14.  相似文献   

11.
锂基陶瓷是氚增殖材料的主要选材料之一。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锂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4SiO4陶瓷粉体,利用湿法成球技术制备了毫米级Li4SiO4陶瓷微球。结果表明:PH值对Li4SiO4陶瓷粉体的相结构有较大影响。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得到的是Li4SiO4与Li2SiO3的混合相,而在碱性条件下得到的是纯Li4SiO4相。凝胶剂质量分数在10%的时候能得到球形度跟强度都好的陶瓷球。950℃为Li4SiO4陶瓷微球的最佳烧结温度,此时烧结的陶瓷球的密度最大,为理论密度的85.48%。该研究为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锂基陶瓷微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KMnO4与MnSO4联用处理污水.试验结果表明,KMnO4与MnSO4联用处理污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纯使用KMnO4在高投量时残余量产生的色度问题和低投量时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KMnO4与MnSO4联合使用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并降低浊度.试验对KMnO4投加量、KMnO4与MnSO4最佳投量比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当KMnO4与MnSO4的摩尔比为1.020时,水样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一类烷基环己基苯甲酸酯类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乙基环己基)苯甲酸、4-(4-丁基环己基)苯甲酸、4-(4-戊基环己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两步合成4-(4-烷基环己基)苯甲酸(3-氟-4-氰基)苯酚酯,运用FTIR、1HNMR、HPLC和EA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为进一步研究其液晶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廉价的对氯苯甲腈和对甲苯酚为原料,经过醚化、还原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4-(4-甲基苯氧基)苄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NMR确证。考察了不同还原体系、物料比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回流状态下,n(NaBH4)∶n(BF3-Et2O)∶n(4-(4-甲基苯氧基)苯甲腈)=1.2∶1.0∶1.0时,反应时间为18h,总收率达69.3%。该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特殊设备、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NaBH_4和LiAlH_4的选择性还原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Cr4Mo4V轴承钢表面等离子体浸没注入(PIII)了氮离子(N+)、类金刚石(DLC)、碳化钛(TiC),测量了处理前后试样表面的显微硬度,在干摩擦条件下进行了与Si3N4陶瓷球对磨的摩擦学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显微硬度明显增大,注入TiC的试样增幅最大,达到54.7%;注入TiC的试样摩擦系数下降到约0.2,最小磨痕宽度减小了50%;未处理和注入N+试样的磨损机理主要以粘着磨损为主,但注入N+试样磨损程度有所减轻;注入DLC和TiC的试样主要磨损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离子注入TiC表面改性的表面综合性能最好,其次为注入DLC、注入N+。  相似文献   

17.
设λKv表示v个顶点λ重的完全图.一个4-星设计是指有序对(X,B),其中X=V(λKv),B是一些同构于4-星的子图(称为区组)的集合,使得λKv中每一条边恰好出现在B的唯一区组中.如果B能划分为平行类(顶点集的划分),则(X,B)为可分解4-星设计;若B能划分为准平行类(顶点集去一点的划分),则(X,B)为准可分解4-星设计.在可分解4-星设计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基础上,证明了准可分解4-星设计存在的必要条件v≡1(mod 5),λ≡0(mod 8)也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纵向、侧向、横摆、侧倾及四个车轮的转动这八个自由度对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型车辆进行了非线性建模,并采用Burckhardt轮胎模型,运用适当的级数展开及近似技术建立了标准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为以后解析研究这种模型下的控制问题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钯碳作催化剂,对4-甲基苯乙酮低压加氢合成4-甲基-α-苯乙醇,考察了加氢条件对合成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较优化的反应条件:钯碳催化剂用量为3%;氢气压强为0.3MPa;溶剂甲醇与4-甲基苯乙酮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Fe(NO_3)_3·9H_2O和FeSO_4·7H_2O为铁源,采用均相沉淀法和氧化-液相沉淀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的FePO_4粉体,再以FePO_4为前驱体,与LiOH·H_2O、蔗糖混合,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FePO_4正电极材料.用XRD和SEM对所制备的FePO_4粉体进行结构和表面形貌表征,测试了LiFePO_4样品的充放电性能.XRD和SEM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的FePO_4为六方晶系纯相,颗粒形貌为圆片状,颗粒大小均匀;而液相氧化法制备的FePO_4也为六方晶系纯相,但颗粒形貌无规则.由圆片状FePO_4和无规则FePO_4所合成的LiFePO_4的颗粒形貌与其前驱体相同.充放电测试表明在0.5C下圆片状LiFePO_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0 mAh/g,无规则LiFePO_4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9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前者的放电比容量仅下降1.43%,后者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