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代社会文化的急速变化,引发了罗平布依族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的急剧变迁,婚姻主权下移,婚姻习俗改变.布依族当代婚姻的发展趋势是婚姻自由,即情感自由与合理规范协调统一,婚姻不再由外界决定束缚.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等考古资料,比较系统地整理了公元2~11世纪西域语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对于揭示语言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丽湘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1):43-44,54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语种。拉祜语的一些语序的演变是语言接触引发的,受汉语语序影响的主要有名词与形容词的语序、数量名的语序等;拉祜语中的一些助词的出现同样受到所接触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语种.拉祜语的一些语序的演变是语言接触引发的,受汉语语序影响的主要有名词与形容词的语序、数量名的语序等;拉祜语中的一些助词的出现同样受到所接触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当代英语为了适应时代和人们交际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走势。具体体现在语音的演变异化,词汇的吐故纳新,语法的简洁实用以及与其它语言有机融合等方面。这一发展将使新世纪的英语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6.
论罗平布依族禁忌习俗中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认知心态。对罗平布依族山水崇拜等禁忌习俗中的生态意识进行梳理,并对其客观功效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层次的认识布依族特有的生活环境,从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强化具有生态功能的禁忌习俗,实现罗平布依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加快罗平布依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8.
当代语言观背景下的当代语言教学观,一方面对多媒体外语教学实践起着导向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被其不断地补充、完善与发展。应深刻了解当代语言教学观与多媒体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濒危语言——满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濒危语言主要是指社会使用功能萎缩、使用人口较少的语言。按照濒危语言的界定标准,满语已经属于濒危语言,而且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濒危语言。目前,满语由语言主体转用汉语向语言整体转用汉语方向发展。总结满语濒危的发展演变规律,不仅可以为相关语言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参考,而且对民族语言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力于对桂西南地区语言接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通过综述尝试归纳桂西南地区在过去和现在语言接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化角度探讨语言共性,发现发生在不同类型语言、不同语法范畴、相同语法范畴内不同语法单位中的历时演变过程具有普遍性,而真正促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则是历时演变机制.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历时因素的作用,将语言的历时演变机制作为更加基本和稳固的共性形式纳入语言共性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他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系统,他们用这样的传统文化命名事物对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名录分类系统,这样的名称民俗具有重要的文化、语言、经济、历史和教育价值,体现标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民族的习惯,在探讨一种语言的历史演变时,离开该民族的历史演变情况,是无法说得清楚的。因之,我们打算从英国民旗的历史演变情提说起。  相似文献   

15.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是我国现行语言政策下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方言会逐渐变异,甚至可能出现典型特征的易位现象。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临沂方言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而文化、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语言易位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言》与扬雄的语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立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2):29-30,107
从《方言》本身的研究入手,探讨了扬雄的语言思想。认为《方言》体现了扬雄实事求是的语言思想,反映了作者语言的地域观和语言演变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论闽南方言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方言岛是明、清以来随着闽南地区的居民小规模向外播迁而在其他方言区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对于探索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语言的接触和语言的演变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闽南方言岛的地理分布、闽南方言岛的历史形成、闽南方言岛的语言生活、闽南方言岛的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是探讨闽南方言岛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言研究方法论是语言研究的方法体系和哲学基础,是语言研究的最高层次。本文通过对各时期占主流地位的语言学派进行梳理,分析其主要观点及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而阐释语言研究方法论的具体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兼用第二种语言有双语型及多语型之分,即有的只兼用一种语言,有的兼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多语型的民族在不同语言的习得中特点及规律各不相同。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民族杂居等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婚姻习惯制约多语兼用的特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直接影响多语兼用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英语大众语言发展日趋迅猛,它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美学特征,迎合了人们的语言口味。文章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及英语大众语言的演变出发,探讨了英语大众语言的审美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