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低温、连续光照诱导甜菜实生苗抽苔的基础上,适当施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可显著提高抽苔率。当不具备低温或不具备低温及连续光照条件时,仅施以植物激素也可导致抽苔。在试验中观察到两种现象。(1)抽苔以后的植株可能开花、结子,也可能滞留在抽苔阶段。这说明甜菜的抽苔和开花是两个既相联系而又独立的生理过程。(2)已抽苔的植株顶端可以回复到莲座叶丛状营养生长,而补施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后又可使高蓬座叶丛再度插苔。这两种现象对探讨甜菜发育机理有所启示。甜菜是二年生作物,繁殖一代需两年时间。为了缩短甜菜的育种年限,内蒙太平庄甜菜育种试验站曾探讨了连续光照(自然光照加夜间补充光照)及低温诱导的方法变甜菜二年繁殖一代为一年繁殖两代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50天10℃左右低温+100天连续光照诱导下,可使甜菜实生苗当年抽苔率达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存在的问题是,经过光、温诱导后的植株抽苔率不够理想,不抽苔率约占25%,这就可能使品种的某些优良性状由于不抽苔不结实而丧失掉。因此在诱导甜菜实生苗抽苔中如何提高抽苔率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植物从营养生长过渡到开花、结实是由植物激素调节控制的。无疑,向植株生长尖端施加某些激素有可能对营养体抽苔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及乙烯都是植物的重要激素,赤霉素能促进二年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乙烯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理作用,其中之一是能够促进成熟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拟定在对甜菜实生苗进行光、温诱导的同时给以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以摸索这两种植物激素在提高抽苔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龙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态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龙[Jussiaea repens Linn.]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观察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二种形态的根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其中呼吸根的通气组织更为发达,呼吸根通气道的形成主要是薄壁细胞的分裂和纵向延伸,呼吸根的发生在植株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中具有重要意义,根顶端原始细胞具有分层特征,属封闭型,茎的髓部有髓维管束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的起源,分别从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形态结构的角度,将栽培大豆较野生大豆进化的形态结构学依据进行了综述。旨在从结构植物学角度为大豆属(Glycine)植物起源及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提纯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抗血清或抗原吸附在均一的乳胶颗粒表面,当和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时,乳胶颗粒便发生凝聚,借以提高血清反应的灵敏度。Singer和Plotz(1956)最早应用这一方法。据报导,曾应用乳胶凝聚试验研究大麦黄矮病毒(BYDV)、南芥菜花叶病毒(AMV)、蕃茄黑环病毒(TBRV)、烟草脆裂病毒(TRV)、马铃薯X、Y、S、A和奥古巴花叶病毒等植物病毒。秘鲁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从1977年8月份开始,采用乳胶凝聚试验鉴定马铃薯X、Y、S病毒、安第斯马铃薯隐潜病毒和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国内在医学上曾采用乳胶凝聚的方法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但应用这一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环境马蔺植物体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生长在不同环境马蔺植物体营养器官进行比较解剖研究,发现同属、同种的植物因其生态环境的改变,形态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同种不同生态型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正>Populus delioides Bartr.ev.‘Lux’(ex.I-69/55),和P. ×euramericana(Dode) Guinier ev.‘San Martino’.(ex.I-72/58)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不具有草本双子叶植物中的A型和B型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但小脉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的某些结构-复合胞间连丝和壁旁体(paramural body)的形态是随叶片发育而变化,表明它们的发生与局部频繁的运输有联系。小脉筛管分子的分化是通过 P-蛋白体(P-protein body)的形成和液泡系的溶酶体作用,并伴之以高尔基体的分泌作用。I-69和I-72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的超微结构有区别,似与生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生长期一致的梁山慈竹实生苗(SS)和梁山慈竹种子成熟胚离体诱导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No.101-1c、No.42-1-B、No.90-3)为材料,分析不同低温胁迫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耐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研究低温胁迫对梁山慈竹再生植株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可耐受0℃低温处理,No.90-3仅能耐受4℃低温处理,而No.101-1c和No.42-1-B可以耐受-10℃低温处理,表明不同再生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且与实生苗也有明显差异。低温胁迫条件下,SS、No.101-1c与No.90-3的Fv/Fm、Y(Ⅱ)和qP值均下降;No.42-1-B的Y(Ⅱ)值先上升后下降,其Fv/Fm、NPQ和qP则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实生苗的WRKY与CBF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MYB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再生植株No.90-3和No.42-1-B的MYB、WRKY和CBF1基因的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No.101-1c的WRKY和CBF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MYB表达量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实生苗中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o.101-1c中MYB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NPQ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o.42-1-B中WRKY的表达量与qP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生长期一致的梁山慈竹实生苗(SS)和梁山慈竹种子成熟胚离体诱导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No.101-1c、No.42-1-B、No.90-3)为材料,分析不同低温胁迫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耐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研究低温胁迫对梁山慈竹再生植株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可耐受0℃低温处理,No.90-3仅能耐受4℃低温处理,而No.101-1c和No.42-1-B可以耐受-10℃低温处理,表明不同再生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且与实生苗也有明显差异。低温胁迫条件下,SS、No.101-1c与No.90-3的Fv/Fm、Y(Ⅱ)和qP值均下降;No.42-1-B的Y(Ⅱ)值先上升后下降,其Fv/Fm、NPQ和qP则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实生苗的WRKY与CBF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MYB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再生植株No.90-3和No.42-1-B的MYB、WRKY和CBF1基因的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No.101-1c的WRKY和CBF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MYB表达量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实生苗中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o.101-1c中MYB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NPQ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o.42-1-B中WRKY的表达量与qP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试管苗、移栽苗和扦插苗的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三者的营养器官在形态解剖学上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在根的表皮,茎的皮层、维管组织,叶的表皮、叶肉分化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了移栽苗和扦插苗有更强的输水、保水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块茎蛾的危害极为严重,通过植物基因工程将Bt基因的Cry1Ab类型导入马铃薯,以期获得抗虫性提高的马铃薯基因工程植株.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受体材料,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号(1/2MSO+50μLAs+2 mL农杆菌悬浮液)浸染液有利于抗性芽的分化,乙酰丁香酮可以提高叶片的转化率,共培养3 d的分化率较高.共获得经过卡那霉素筛选的114个转化植株,对初筛株系进行PCR分子鉴定,结果有55%的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明Cry1Ab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转化植株的抗虫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品种及种间杂种实生苗群体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杂种群体产量的重要因子,在对其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优质高产实生种的综合选择指数,并分析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和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综合指数选择的亲本效应及各类组合的遗传结果,提出了获得优质高产组合的选配方案及其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形态分化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重庆市特有的濒危植物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Yang)形态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测量的22个营养器官性状中有8个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6个达极显著水平;所测量的15个生殖器官性状的变异均没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个体之间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个体水平上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的个体大多混聚在一起,同时也有一些大的表征群不出现某些种群的个体,说明部分种群间有一定的分化;种群水平上的聚类结果表明东温泉的2个种群与其它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这种分化可能与它们之间的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透性酶(AAP)是植物中的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氨基酸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野生拟南芥(生态型col-0)为材料,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得到拟南芥中的氨基酸透性酶基因(At AAP6).该基因全长1,446,bp,构建At AAP6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At AAP6,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中异源过表达At AAP6基因.经过抗性筛选与植株再生,成功得到马铃薯转基因植株,并诱导得到转基因马铃薯微型薯.RT-PCR结果表明,At AAP6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中都能正常地转录表达.这一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t AAP6基因功能验证,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氨基酸以及贮藏蛋白的含量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释放时期缓释氮肥、普通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于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推荐施肥OPT1缓释氮肥N(N50)PK、推荐施肥OPT2缓释氮肥N(N80)PK及推荐施肥OPT普通氮肥NPK 4个施肥处理进行了全膜覆盖马铃薯平衡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施肥OPT2缓释氮肥N(N80)PK在成熟期较推荐施肥OPT普通氮肥NPK植株总干物质增加14.6%;不同施肥处理产量依次为:推荐施肥OPT2缓释氮肥N(N80)PK推荐施肥OPT1缓释氮肥N(N50)PK推荐施肥OPT普通氮肥NPKC K,缓释氮肥较普通氮肥增产率达25.0%。缓释氮肥与普通氮肥相比,缓释氮肥具有肥效后移的作用,对马铃薯产量有一定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继代培养6~8个月的玉米自交系黄早4愈伤组织产生的植株,其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出现多种变异。平均株高、叶片数和茎粗低于对照(实生苗).多数植株生育期变短,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结实率低,单株结籽数少.一些植株的株型、叶序或花丝颜色等性状也发生变化.根尖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再生植株中,二倍体、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的频率分别为84.25%、9.45%和6.36%,有25.2%的植株出现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马铃薯脱毒种薯与未脱毒种薯相比较增产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两者晚疫病的发生情况、物候期情况、地下块茎重量、结薯数情况进行了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晚疫病发生轻;大薯中薯块茎增加、小薯块茎减少;马铃薯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提前、块茎膨大早、膨大期长;植株的株高茎粗提高叶片增大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最后促成马铃薯的产量加。  相似文献   

17.
科技要闻     
完成马铃薯基因组测序中国华大基因研究所黄三文等完成了马铃薯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将一种普通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诱导生成了一种纯和的双单倍体植株,针对这一单倍体植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拼接了马铃薯844Mb基因组中的86%的序列,从中推测  相似文献   

18.
转人Cu,Zn-SOD基因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总RNA中分离扩增了490bp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hCM,Zn—SOD)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和文献报道的一致;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hCu,Zn—SOD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uSOD;用三亲交配法将重组质粒PBICuSOD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转化马铃薯得到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hCu,Zn—SOD基因巳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hCu,Zn—SOD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得到表达。用NBT光还原法测定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的SOD酶活力,叶的总酶活为1066.6U/g(湿重,下同),块茎的总酶活为10llU/g。  相似文献   

19.
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bai]又称红萍,是水生蕨类与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 Strasb.)的共生体,是良好的绿肥和饲料,目前已在我省农村广泛推广.过去国外对满江红属的分类和形态解剖的研究工作,曾有一些报道,但对我国广泛分布的满江红,据我们所知,尚无有关解剖方面的报道.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满江红的营养器官的构造,并与模式种——细满江红(A、filiculoides Lam.)的营养器官进行比较,了解满江红结构上的特点,为今后在满江红养殖利用和研究满江红固氮机理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从蛇足石杉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通过马铃薯培养基(PDA)培养菌株,利用三点接种法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优势菌株TL作为供试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以及显微摄影技术进行形态观察,对照《真菌鉴定手册》,经鉴定为半知菌亚门( Amon imperfect fungi )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单端孢属(Trichothecium Link ex Fries)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最终发现对供试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药物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