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数对乳液粒子粒径没有多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乳液粒子粒径还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减小;聚合速度却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p-(二甲基、羟基)甲硅烷基-α-苯基苯乙烯的锂盐(Ⅰ)。(Ⅰ)可作为环氧烷类单体的官能性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用(Ⅰ)引发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合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一端基上定量地带有1,1-二苯基乙烯基反应基。该端基反应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可用于与活性聚合物碳阴离子的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三种固化剂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疏水性的影响。在固化剂用量方面,发现存在共同规律,即在固化剂某一用量范围内涂层疏水性最强,分析讨论了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在固化剂结构方面,证明固化剂中含有规则排列的甲基有利于增强涂层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4.
以单羟基七元瓜环(Q[7]-OH)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OH-PDMS)为固定相,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PDMS/Q[7]-OH的固相微萃取搅拌棒(stir-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建立了SBSE-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  相似文献   

5.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制备端-NCO聚氨酯预聚体,用二乙醇胺(DEA)封端引入羟基,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聚氨酯多元醇分散体组分.研究发现:DMPA,TMP的用量、羟基含量及分散体与固化剂组分的配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分散体及涂膜...  相似文献   

6.
氨酯基改性的端胺基聚醚型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氧化丙烯二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羰羟基聚氨酯预聚体。该预聚体同环氧氯丙烷进行了开环加成反应,得到了中间体氯化聚醚二元醇,再经乙二胺胺解后,制得了氨酯基改性的端胺基聚醚型生固化剂,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端基分析进行了表征,在室温下研究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胶片的力学性能。以联二脲为填料,胶片在20℃,50℃及-40℃下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44MPa和124.15%,2.68MPa和85.24%,27.38MPa和24.09%。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加入该固化剂后体系的柔生得到了增加,断面形貌呈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行为。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缩水甘油的大量末端羟基,将氟碳链接入聚缩水甘油中,得到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采用保护法对聚缩水甘油的外部羟基保护,使内部羟基接上氟端基;然后对外部羟基解保护,接上氟端基,得到最终产物.利用红外、核磁对各合成步骤和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外部羟基先保护后去保护的多步合成方法中的羟基转化率显著高于氟端基直接和聚缩水甘油反应的一步法.保护法将聚缩水甘油内外部羟基区别开,使其分剐参加反应,提高了羟基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聚酯多元醇、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分别合成含羟基端水性聚氨酯及水性聚氨酯,并以亲水性脂肪族聚异氰酸酯为固化剂,添加适量助剂配制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柔感涂料.考察了聚酯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二羟基丙酸(DMPA)的用量、-OH/-NCO比例等与涂料的稳定性、铅笔硬度、附着力、柔韧性、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耐刮伤性以及耐化妆品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合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所用的聚酯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DMPA质量分数为6%,合成羟基端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中-OH/-NCO=1.6,固化过程中-NCO/-OH=1.5~1.6时,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聚醚二元醇(PE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端羟基硅油(GY-23)为主要原料经共聚反应,合成了羟基硅油改性嵌段阳离子聚氨酯乳液(GRK),经FTIR1、HNMR对产物进行表征,确认GRK分子结构中含聚二甲基硅氧烷甲苯氨基甲酸酯(-C6H3(CH3)NHCOO[Si(CH3)2]x—)结构单元(Ⅰ);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乳液粒径,得出当n(-NCO)/n(-OH)为1.2~1.3∶1,叔胺二元醇(ZC-10)用量质量比为5.87%~6.23%时,乳液中位粒径0.72~0.099μm的GRK棕色乳液,储存期限大于等于1年。  相似文献   

10.
为简化超疏水涂层的制备过程,提高耐磨性,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微/纳米二氧化硅分2步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涂层的固化过程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然后对涂层的表面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表征.探究了HTPDMS用量和二氧化硅用量对涂层接触角和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TPDMS添加量为环氧树脂质量的80%时,环氧树脂可获得最好的改性效果.当改性环氧树脂与微/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0∶1.5∶1.5时,采用复配型光引发剂,紫外汞灯照射10 min,即可得到接触角>154°滚动角<1°的超疏水涂层.  相似文献   

11.
氨基硅油改性丁羟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HTPB)、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硅氧烷(AEA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制备预聚体,利用多元胺(MOCA)为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同时对材料进行了ESCA表面分析。结果表明:HTPB-IPDI型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改性后的聚氨酯硅氧烷在表面富集,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而其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黏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溶液制备平板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二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比较膜对乙醇/水混合物的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分析仪等表征手段研究聚合物溶液黏度对膜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黏度为90 mPa·s时制备的复合膜分离性能最佳,当进料温度为313 K时,膜对5%乙醇水溶液的通量可达761 g/(m2·h),分离因子为9.1。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优化的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键合技术,对PDMS基片与PDMS盖片使用不同的预聚物和固化剂配比进行键合.设置了按不同比例键合、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键合及涂覆液态PDMS键合这三种方法的对比实验,并将其应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封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键合后的芯片键合强度适宜,可重复利用,高效节能.键合参数:基片和盖片所用预聚体、固化剂质量比分别为10:1和15:1;盖片的固化温度75℃,固化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4.
文中研究了端羟基聚d ,l-乳酸及d ,l-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的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温度、单体比、催化剂用量等对预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体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LA) /n(CL)=8/2, θ=195℃ ,催化剂质量分数0.3% ,还原剂质量分数0.1 % ,总反应时间31h。在该反应条件下可合成出结构明确、酸值较为理想、可满足进一步扩链要求的端羟基预聚体。并用羟值分析和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丁羟氨酯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力学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丁羟氨酯丙烯酸树脂,利用端基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证明了产物符合预期的结构。以偶氮二异丁氰和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固化剂,研究了固化过程并初步测试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中研究了端羟基聚d,l-乳酸及d,l-乳酸-ε-己内酯共聚物预聚体的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温度、单体比、催化剂用量等对预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体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LA)/n(CL)=8/2,θ=195℃,催化剂质量分数0.3%,还原剂质量分数0.1%,总反应时间31 h.在该反应条件下可合成出结构明确、酸值较为理想、可满足进一步扩链要求的端羟基预聚体.并用羟值分析和GP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苯乙烯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单体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有机硅含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通过红外、核磁、凝胶色谱、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透射电镜等一系列分析手段表征了该接枝共聚物。对接枝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随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热稳定性也较聚苯乙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含不同比例羟基基团的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对其阻碳酸钙、磷酸钙和分散氧化铁的性能进行了评定,并与聚天冬氨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2,药剂质量浓度为8mg/L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为100%;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8,质量浓度为8mg/L时,对磷酸钙的阻垢率为98.2%;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8,质量浓度为30mg/L时,分散氧化铁的性能最好.当羟基与聚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0.8时,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乙烯基封端聚甲基三氟丙基-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合成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制备出不同粘度乙烯基封端氟硅油,并以此为主体材料制备了高温硫化氟硅混炼橡胶.实验结果表明,该橡胶有较好的耐油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